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线粒体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M,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是一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位于牛的26号染色体上。GPAM酶参与催化三酰基甘油和磷脂生物合成反应的第一步,继而对甘油三酯的量进行调控,是生物体内一个必不可少的酶。试验以中国荷斯坦牛RNA反转录成cDNA,继而PCR扩增出GPAM片段,并连入pBI-CMV3载体,构建了pBI-CMV3-GPAM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了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牛GPAM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利用本试验室设计的SRY基因3对常规PCR引物扩增牛SRY基因和羊的SRY基因,结果表明:第2对引物扩增出公牛和公羊基因组的DNA 750 bp左右清晰条带,而母牛、母羊基因组DNA元此扩增条带,说明第2对引物可以应用于牛和羊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63.
以夏洛莱杂交牛(夏杂牛)和利木赞杂交牛(利杂牛)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营养水平与不同杂交组合对肉牛半腱肌中肌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及MSTN基因表达量与产肉率的关系。将夏杂牛和利杂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以高、中、低3种营养水平的日粮,饲喂10个月后,屠宰采样,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测定半腱肌中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并对半腱肌的产肉率与MSTN mRNA相对表达量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营养和中营养条件下,夏杂牛的半腱肌中MSTN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利杂牛(P〈0.01),而高营养条件下,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利杂牛,中营养组牛半腱肌中MSTN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和高营养组(P〈0.01),而低营养组和高营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夏杂牛,低营养组MST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营养组和高营养组(P〈0.01),而中营养组MSTN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高营养组(P〈0.01),且高营养水平下的2种杂交组合牛半腱肌的产肉率都与MSTN mRNA表达量成强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和营养水平对牛MSTN基因在半腱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影响,对于2个杂交组合,高营养水平下牛半腱肌MSTN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下的各组试验牛,且高营养条件下,MSTN基因表达量和产肉率之间存在着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64.
本文旨在研究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在母羊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表达、分布及两者关系。选取初情期前、临近初情期和初情期阶段雌性小尾寒羊各3只,采集其下丘脑,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研究Dnmt1和GnRH在母羊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和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中的表达和分布。研究表明,Dnmt1和GnRH在下丘脑ARC和POA均有表达,且呈现共表达模式,ARC中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在初情期显著高于初情期前期(P 0. 05),POA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在初情期显著降低(P 0. 05)。结果提示,Dnmt1可能通过调控下丘脑GnRH的表达而参与母羊初情期启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65.
当前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国已广泛应用,人工授精受胎率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逐年提高。由于人工授精受胎率直接与母牛的排卵及配种时间有关,而且影响非常大,所以试用药物调整和控制母牛发情和排卵时间,在生产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Maplatoft利用PRID(孕激素阴道栓)、P4-EB(孕酮+苯甲酸雌二醇)、PGF2α(前列腺烯醇)和EB(苯甲酸雌二醇)来调控青年母牛发情、排卵及定时进行人工授精,取得了良好效果。据此,我们设计了此试验。本试验采用对40头母牛不经发情鉴定的方法。而通过PRID、P4-EB、PGF2α和EB处理后,直接进行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了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66.
67.
本研究对肺炎康复犊牛和健康犊牛的血液样品中酸碱平衡参数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康复犊牛与健康犊牛间的pH、Pco2 、HCO-3 act- 及HCO-3 /Pco2 差异极显著,(P< 0-01) ,而Po2 、HCO-3 st- 及BE 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
将猪肌生成抑制素编码序列下游883~1 126 bp按大肠杆菌嗜好密码子进行优化,将优化后序列双链分成12个单链片段(F1、F2、F3、R6、R5、R4、F4、F5、F6、R3、R2、R1),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每对相邻互补片段之间有20 bp序列交叉重叠.F1长38 bp,R1长36 bp,其他片段均40bp长,F1和R1片段两端分别加上限制性内切酶Nco I和Xho I的识别位点序列.经PCR扩增出254 bp片段,该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所得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得到的克隆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成功地获得了猪肌生成抑制素下游编码序列克隆载体.从阳性细菌中提取质粒,经Nc0 I和Xho I酶切,回收254 bp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28a中,转化DH5.受体菌,提取质粒,再转化到BL21(DE3)中,成功筛选出阳性克隆.阳性菌经IPTG诱导,通过SDS PAGE,检测出猪肌生成抑制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9.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细菌感染子宫而引起的产科疾病,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健康发展。革兰阴性细菌中的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近年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机制的重要诱导物。论文综述了LPS、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炎性因子,初步剖析了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信号传导通路TLR4信号通路,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旨在优化肉用黑萨福克绵羊超排方案,筛选生产条件下最佳配种授精方式,提高黑萨福克体内胚胎生产效率,建立高效绵羊胚胎移植体系。供体超数排卵采用不同超排方案、不同FSH剂量、不同配种授精方式、不同侧卵巢超排效果、不同季节以及重复利用6组因素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IDR+FSH+PMSG递减4d 8针注射法供体平均黄体数16.00个/只、可用胚数14.00枚/只和移植妊娠率71.43%,效果最好(P<0.05);FSH注射剂量范围在200260 IU,超排平均黄体数、平均可用胚胎数分别为14.87、13.28枚/只,高于160260 IU,超排平均黄体数、平均可用胚胎数分别为14.87、13.28枚/只,高于160200 IU组和260200 IU组和260320 IU组(P<0.05);开膣器输精+自然交配+开膣器输精方法供体冲出卵子的受精率97.32%、平均可用胚数11.25枚/只,高于其他2种配种方式(P<0.05);不同侧卵巢超排效果无差别;繁殖季节(秋季)供体平均黄体数13.00个/只、可用胚10.75枚/只,高于非繁殖季节(P<0.05);重复超排效果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获得了黑萨福克绵羊超数排卵的技术参数,优化了黑萨福克绵羊超排方法和配种授精方案,建立了高效的胚胎移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