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6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不同密度和种薯大小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生态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薯大小对马铃薯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密度为主处理,种薯大小为副处理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试验。  相似文献   
82.
马铃薯新品系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Ebcrhart和Russcll(1966)提出的方法,评价了1990年参加国家级东北片第四轮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中晚熟组6个点的3个品系,克863,春薯84-8和呼单81-213,以及对照品种克新2号的产量稳定性,克863和春薯84-8的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克新2号,而呼单81-213的产量和对照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系)的bi和I差异不显著,S^2di表现出显著差异,克863和克新2  相似文献   
83.
蛋白质在二倍体马铃薯中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9个二倍体马铃薯品系(Solanum phureja-S.stenotomum杂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蛋白质在茎、叶、块茎中的分布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以干、鲜重为基础的叶片蛋白质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块茎和茎秆,茎秆含量最低;以干重为基础时,叶片与茎秆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鲜重为基础时,叶片与块茎和茎秆蛋白质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85.
黄淮夏大豆(G. max)初选核心种质代表性检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代表性是衡量核心种质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用4923份黄淮夏大豆种质以及从中选出的428份黄淮夏大豆初选核心种质为实验材料,比较两者的农艺性状差异,目的是检测黄淮夏大豆初选核心种质对其总体的代表性,为大豆核心种质构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初选核心种质的种皮色、花色、茸毛色等9个质量性状的不同表现型频率和5个数量性  相似文献   
86.
为了探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温室条件下的适宜扦插密度问题,利用早熟品种荷兰15号、中熟品种尤金和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原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54株、182株、222株、286株、400株和667株共6个处理,用方差分析探讨了扦插密度与结薯个数(单位面积上的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数、单位面积上的结薯总个数、单株结薯总个数)、产量参数(单位面积上的商品薯产量、单株商品薯产量、单位面积上的总产量、单株产量)和经济参数(利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荷兰15号、尤金和克新13号的脱毒试管苗扦插密度每平方米在154~667株之间时,随着扦插密度的增大,其结薯总个数均逐渐增多,单株商品薯产量和单株产量均逐渐变低;这3个品种在每平方米上的商品薯产量、总产量、利润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趋势不同;通过结薯个数和经济参数的综合评价,得出荷兰15号和尤金的适宜扦插密度每平方米为400株,克新13号的适宜扦插密度为286株。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品种(系)为主区因素、密度为副区因素,研究7个4X—2X选系(A1~A7)及其4X亲本东衣303(A8)以及密度(B1~B3)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品种(系)间在小区总量、小区块茎数、小区商品薯重、小区商品薯数方面差异极显著。A6品系小区块茎数极显著的低于东农303,但小区总产、小区商品薯重、小区商品薯数和东农303差异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对小区总产和小区块茎数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的水平,但对小区商品薯重和小区商品薯数没有显著的影响。较高密度下(B1,株距30cm)小区总产和小区块茎数极显著高于B2(株距35cm)和B3(株距40cm)。在小区块茎数方面,品种(系)×密度互作显著。  相似文献   
88.
2013~2015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和生理小种组成上研究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试验材料采自2013 ~201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和佳木斯地区马铃薯大田.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在132株菌株中,A1交配型占总菌株68.18%,A2交配型占总菌株31.82%;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27株菌株中,敏感性菌株、中抗菌株、高抗菌株分别占17.32%、4.72%、77.95%;在84个晚疫病菌株中,共鉴定出37个生理小种类型,生理小种类型趋于复杂,其中优势小种为1.3.4.7.9.10.研究可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以2005、2006、2008年采集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17份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和2006年采集于黑龙江省8个地点的46份菌株(均为A1交配型)为试验材料,利用21对EST-SSR引物,分别对菌株与采集年份以及菌株与地理来源的相关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地点采集的晚疫病菌株与采集年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相同年份采集的晚疫病菌株与地理来源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对2008年采自黑龙江省4个地点8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类型的鉴定。结果表明,小种3.4.7.11出现频率达33.73%,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是2008年黑龙江省的优势小种。从小种的组成来看,复合型毒力基因生理小种占据了主导地位,小种3.4.5.6.7.8.9.10.11含有的毒力基因数目最多,单毒力基因的生理小种只有3号小种,同时也发现了不含毒力基因的0号小种。从小种的毒力基因组成来看,毒力基因vir3、vir4、vir7、vir11出现频率较高,均达50%以上,分布广泛,其次为毒力基因vir8和vir10,而vir5和vir9出现频率低,低于30%,没有发现vir1、vir2毒力基因。牡丹江和海伦的小种组成比较复杂,加格达奇和哈尔滨的小种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