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分析了其流行因素及途径,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2.
长江流域棉花主推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比较与分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长江流域推广应用的8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探讨了品种间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氮素回收利用效率(RE)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在29.0%~48.2%之间,且高氮素回收利用效率品种具有铃吸氮量、总吸氮量较高、茎叶吸氮量适宜的特征;氮素子棉生产效率(NUEsp)差异也较大,其中泗棉3号和科棉6号较高,分别为20.67 kg·kg-1和20.35 kg·kg-1。对不同品种R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以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回收利用效率高效型;类型Ⅱ,回收利用效率中效型;类型Ⅲ,回收利用效率低效型。NUEs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可以分为2种类型:类型Ⅰ,氮素子棉生产效率高效型;类型Ⅱ,氮素子棉生产效率低效型。进一步分析可知,参试品种RE与NUEsp存在4种类型:即二者都高效型,二者都低效型,高NUEsp和低RE型以及低NUEsp和高RE型。  相似文献   
33.
选择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植被自然恢复1-140a不同年限的阳坡墚坡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土壤表层(0-20cm)16项表征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平均重量直径(MWD)、有机质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真菌数量、微生物总量构成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自然恢复1-140a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范围为0.1559-0.8509,较裸露休闲地增加4.2-27.5倍;根据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变化规律,可将140a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植被恢复初期(1-20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快速增长,植被恢复中期(20-40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波动性增长,植被恢复后期(40-140a)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呈稳定增长。植被演替过程中不同植被生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  相似文献   
34.
摘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型Bt 棉品种不同生育期低温高湿胁迫研究表明,低温高湿胁迫48h整个生育期叶片Bt杀虫蛋白含量都下降,其中在结铃期,Bt杀虫蛋白含量大幅下降。低温高湿使叶片GPT活性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即氮代谢减弱。  相似文献   
35.
结合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一亭湖区“畜禽-沼-莱”农业循环模式推广及应用,以沼气为纽带,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循环农业,深入分析该模式发展的条件和内部动力机制,结合我国衣村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为探索建立循环农业模式和加快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正>1我区动物狂犬病防控概况我区狂犬病流行历史较长,多发生在边境交界地区的牧区,主要由野生狼、狐狸及病犬咬伤家畜、人而发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区第3次动物疫病普查资料显示在我区各地、州(市)的个别县(市)都曾经发生过狂犬病,在个别地区报道过患有狂犬病的犬咬伤家畜的事件。  相似文献   
37.
两个彩色棉品种碳氮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棕色棉湘彩棉2号、绿色棉皖棉39、常规白色陆地棉苏棉9号(对照)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析天然彩色棉的碳、氮代谢特征.结果表明,在氮代谢上,两个天然彩色棉品种盛花期(7月20甘)前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全氮含量低于苏棉9号,但在8月15日后高于对照;在碳代谢上,湘彩棉2号、皖棉39功能...  相似文献   
38.
盐城市亭湖区位于江苏省中部。盐城是江苏的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已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工业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亭湖区是盐城市的主城区,是江苏省盐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该区农业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本文分析了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