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花生突变体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生通过辐射可以诱发各种性状产生突变。性状突变,表明了控制性状的基因型产生突变,而酶是基因型表达的一种形式,但目前用同工酶分析花生辐射突变的报导材料很少。本文仅选用一部分突变性状稳定的突变体和原种做酯酶同工酶的测定分析,探讨花生辐射诱变的机理,为进一步开展花生辐射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花生不同品种及组织间同工酶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5 个花生品种及其四种不同组织进行酯酶、过氧化物酶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同一组织或同一品种在不同时期、不同组织的酶谱表现有明显差异,但若把各品种不同组织的酯酶酶谱分别叠加起来所得到的总酶带条数是相同的,均具有39 条,只是酶的活性和含量有别而已;品种以及各组织间的过氧化物酶酶谱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且品种间的酶带多具有其特异性,因而可初步认为用过氧化物酶可用来作为反映种间或品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变异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据美国报导1984年该病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病害。在我国花生产区,由于种植面积扩大,重茬地逐年增加,加剧了该病的扩散,目前主要靠农药防治,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看,不是一项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将花生野生种的抗病基因引入到栽培种中,进行抗病育种,不少国家已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选出了抗花生叶斑病的品系材  相似文献   
14.
采用SSR标记鉴定野生大豆对10个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含有较多的特有等位变异,利用率为17.27%;回交能降低野生大豆特有等位变异利用率;野生大豆在16个位点上与粒重、荚粒数、高硬脂酸含量、抗胞囊线虫等有关的19个特有等位变异易被育成品种遗传利用;10个大豆育成品种在13个位点上产生了18个新的等位变异.利用野生大豆改良和创新大豆有较大空间.不同的杂交组合方式对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有明显差异.野生大豆的小粒、多荚、高硬脂酸含量以及抗胞囊线虫等优良性状基因易被育成品种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