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栽培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构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于 2017~ 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以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 3种栽培方式,即当地农民栽培方式(FP)、高产栽培方式(HY)和超高产栽培方式(SHY),其中以 FP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下寒地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光合特征参数、群体生长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等的差异。结果表明,与FP相比,HY和 SHY的增产幅度在 2年间分别为 9.85%~ 24.78%和 12.76%~23.54%;HY和 SHY显著提高了各时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及水稻高效叶面积率;HY和 SHY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了胞间 CO 2浓度;HY和 SHY在分蘖盛期至齐穗期的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均显著高于 FP;HY和 SHY显著提高了水稻群体干物质重及叶、茎、鞘的物质输出率、转化率。可见,高产栽培方式和超高产栽培方式通过提高水稻群体物质生产能力,从而实现了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72.
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于2017-2018年,以粳稻品种垦粳7号和垦粳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种氮肥运筹,即不施氮肥(N0)、农民常规施氮(N1,纯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6:3:1)、平衡施氮(N2,纯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平衡减氮施肥(N3,纯N总量13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氮肥前移(N4,纯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5:3:2),其中以N1为对照,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地上部分植株含氮量、穗部氮素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N1相比,N2和N3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1.45%和5.71%,且N2与N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N4的产量减少了10.43%;N2和N3齐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植株含氮量及穗部氮素积累量均得到显著提高,而N4显著降低;N2和N3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和氮肥偏生产力(NFP),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依存率(SNDR),且N2的NRE和NAE高于N3,而N4显著降低了NRE,显著提高了SNDR。综上,平衡施氮和平衡减氮施肥通过调整施氮量、施氮比例及施氮时期,可协同实现苏打盐碱地水稻高产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本研究结果为苏打盐碱地区水稻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施钾量及钾肥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盆栽试验,共计9个处理,每个处理16盆,3次重复,设置施钾量3个水平,钾肥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3个水平。结果表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和根分叉数在40∶60处理间明显增加,较00∶100处理分别增加了16.58%、20.33%、16.35%、4.24%、18.18%、17.11%。在施钾量处理间,随着钾肥用量的减少,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干物重也随之下降;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40∶60处理极显著高于00∶100处理,分别增加了12.52%、9.69%、6.55%。减钾30%处理可以有效地增加穗数和结实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产量在40∶60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高于00∶100,提高了26.06%。因此,常规施钾下产量高于减钾处理,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以B3(40∶60)最佳。  相似文献   
74.
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2018年,以粳稻品种垦粳7号和垦粳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氮肥运筹方式:不施氮肥(N0)、农民习惯施氮(N1)、平衡施氮(N2)、减氮施肥(N3)和氮肥后移(N4),研究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氮磷钾养分积累转运以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显著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而氮肥后移则相反;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以及氮、磷、钾收获指数,且以平衡施氮增幅最大,氮、磷、钾转运量分别提高了55.54%、60.03%和40.07%,转运效率分别提高了12.75%、19.72%和14.26%,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6.04%、5.13%和2.08%。此外,水稻100 kg籽粒吸钾量100 kg籽粒吸氮量100 kg籽粒吸磷量,且均表现为平衡施氮减氮施肥农民习惯施氮氮肥后移不施氮肥,而氮、磷、钾素稻谷生产效率则呈相反趋势。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有利于提高苏打盐碱地水稻养分的积累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5.
不同有机肥对旱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旱直播水稻品质在不同有机肥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于2018—2020年,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处理,即:零肥(N0)、常规施肥(NPK)、生物炭+常规施肥(OF1)、海藻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OF2)、基施旺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OF3)、凹凸棒有机肥+常规施肥(OF4),研究不同有机肥处理下旱直播水稻加工...  相似文献   
76.
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生理生化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水稻需水特点及对土壤水分状况的要求,水分胁迫条件下对水稻的光合作用、叶片气孔反应、水稻的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一些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土壤水分对糙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控水处理,发现上育397和92—188不同粒位的糙米中各种类型籽粒的比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处理不同粒位均以整粒率和未熟粒率变幅最大,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两个品种都以抽穗前控水,尤其是长穗期控水的影响最大,整粒率明显降低,未熟粒率则显著升高;胴割粒率,多以生育后期和抽穗后持续控水的数值高。长穗期是影响外观品质的主要水分敏感期,不同时期以92—188对控水强度敏感,节水栽培应从品种选择入手。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籽粒中产量、加工品质与整粒率均呈正相关;蛋白质、直链淀粉、脂肪酸与整粒率均呈负相关,尤其是与脂肪酸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蛋白质的相关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食味与整粒率均呈正相关,上育397优势粒中达显著水平,在92-188中达极显著水平,因此,整粒率可以作为判断产量、品质的参考。  相似文献   
7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6个高垩白水稻品种和6个低垩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垩白水稻品种穗长、千粒质量低于低垩白水稻,穗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垩白水稻品种中势粒、劣势粒的实粒数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高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每穴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穗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的产量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79.
氮肥运筹模式下垄作双深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耕作方式[垄作双深(L)、常规平作(P)]和氮肥运筹[穗氮前移基施(F1)、调节氮前移基施(F2)、常规施肥(F3)]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肥运筹模式下垄作双深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垄作双深栽培模式下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与P处理相比,L处理改善了水稻产量,增幅达19.66%,其中LF1处理最高,达11 735.40 kg/hm~2,LF3处理次之。这主要是因为L处理改善了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其中对穗数,一、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千粒质量,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SPAD值等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P处理相比,总体上L处理提高了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及食味品质,其中对稻米的整精米率及食味综合评分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总体以LF1处理最优。F1处理稻米加工品质最优,外观、食味品质较好,产量较高;F2处理食味综合评分最高,外观品质较好,但产量最低;F3处理产量最高,但食味综合评分最低,外观品质最差。综合考虑,以LF1处理最优,可实现增产并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80.
寒地早粳稻的产量结构与物质生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产量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变异,阐明了产量构成因素及物质生产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寒地早粳稻不同基因型间在产量上有很大的变异空间。在保证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通过提高品种的分蘖能力来实现),提高品种的结实率,增加品种的千粒重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寒地早粳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都有很大的变异空间。在协调好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物产量是提高寒地早粳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