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以垦鉴稻5号为材料,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通过防雨棚内的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结实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灌浆动态和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实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垦鉴稻5号的经济产量增加;垦鉴稻5号优、劣势粒的平均生长速率(■)和最大生长速率(Gmax)值升高,中势粒表现则相反;垦鉴稻5号优、中势粒相当于生长终值百分数的I值升高,劣势粒表现则相反;垦鉴稻5号优势粒的活跃生长期D缩短,中、劣势粒的相反;垦鉴稻5号各粒位生长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G)值增大。结实前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持续控水处理,垦鉴稻5号的经济产量均极显著降低;垦鉴稻5号优势粒的■和Gmax值降低,中势粒、劣的相反;垦鉴稻5号各粒位的I值升高、活跃生长期D缩短、Wmax.G值增大。  相似文献   
8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6个高垩白水稻品种和6个低垩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垩白水稻品种穗长、千粒质量低于低垩白水稻,穗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垩白水稻品种中势粒、劣势粒的实粒数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高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每穴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穗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的产量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83.
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2018年,以粳稻品种垦粳7号和垦粳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氮肥运筹方式:不施氮肥(N0)、农民习惯施氮(N1)、平衡施氮(N2)、减氮施肥(N3)和氮肥后移(N4),研究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氮磷钾养分积累转运以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显著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而氮肥后移则相反;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以及氮、磷、钾收获指数,且以平衡施氮增幅最大,氮、磷、钾转运量分别提高了55.54%、60.03%和40.07%,转运效率分别提高了12.75%、19.72%和14.26%,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6.04%、5.13%和2.08%。此外,水稻100 kg籽粒吸钾量100 kg籽粒吸氮量100 kg籽粒吸磷量,且均表现为平衡施氮减氮施肥农民习惯施氮氮肥后移不施氮肥,而氮、磷、钾素稻谷生产效率则呈相反趋势。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有利于提高苏打盐碱地水稻养分的积累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4.
不同有机肥对旱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旱直播水稻品质在不同有机肥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于2018—2020年,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处理,即:零肥(N0)、常规施肥(NPK)、生物炭+常规施肥(OF1)、海藻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OF2)、基施旺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OF3)、凹凸棒有机肥+常规施肥(OF4),研究不同有机肥处理下旱直播水稻加工...  相似文献   
85.
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东北地区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进行比较试验,提出用穗重指数(PWI,单穗重与每穴穗数之比)反映穗数与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材平均穗重指数0.155 g/穗,99%置信区间为[0.109,0.200],据此将参试材料划分为穗重型、中间型和穗数型。穗重指数与产量、穗粒数及决定穗粒数的穗部性状(一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率)、穗颈及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株高、叶面积指数、上部三叶长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穗数和剑叶基角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穗重型品种产量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穗重指数与加工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及相关指标显著负相关,与外观品质无明显关系,穗数型品种品质明显优于穗重型品种。穗重指数是综合反映穗数与穗大的明显指标。在稳定单穗重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重指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6.
探讨了不同施肥量、种植密度因素对饲用甜高粱[Sorghun bicolar(L.)Moench var.succharafumKouern]生育动态和全株鲜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月以后适量追肥可以促进株高和叶片的生长,增加饲用甜高粱的全株鲜重,而种植密度的影响不明显;7月下旬各处理组合的单株茎数减少,以高密度处理的降幅最大,达到每株2个。由回归方程优化出饲用甜高粱种植最佳的施肥量、种植密度组合为施肥总量906.18 kg/hm2,种植密度17.5万株/hm2,此时鲜重产量达60.73t/hm2,施肥量与最终鲜重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而种植密度与鲜重产量的相关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87.
东北三省不同年代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20世纪70、80、90年代和21世纪初有代表性水稻品种为试材,分析省份间及年代间水稻品种品质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了2000年以后糙米率和精米率略有下降外,东北三省水稻品种90年代前碾磨品质随着年代的演替逐渐提高;外观品质随着年代的演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0年以后品种粒长和长...  相似文献   
88.
垦粳3号原代号农大06087,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2001年以垦94202/(东津稻/合江19号)为母本,以富士光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于2009年12月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正式命名,是一个早熟、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8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垄上单、双行种植方式及施肥量对饲用甜高粱杂交种天青一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间叶片含氮量差异不显著;垄上双行处理群体各层PAR值较小;同一施肥水平下,以垄上双行种植方式的鲜质量较高,同一种植方式下,以施肥水平高者鲜质量高,最高产量达58.28t/hm2;鲜质量与各品质指标相关系数较小,且各品质指标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0.
寒地早粳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寒地早粳稻优质育种工作,对205份寒地早粳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类鉴定和筛选,并探讨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矮秆类型水稻品种碾磨品质和食味品质较好,矮秆品种外观品质较好,株高越高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越高,蛋白质含量越低。中穗型品种粒长较短。中长剑叶类型品种碾磨品质较好,短剑叶类型品种食味品质较好;随着剑叶长度增加,稻米粒长变长,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直立型品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较好,平展型品种粒型较细长。优质寒地早粳稻株型模式为株高在70.0~90.0 cm,剑叶长度在20.0~35.0 cm,穗长中短,剑叶角度≤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