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介绍了加强型有机材湿喷工艺流程及“大思线”的工程案例。流程包括清理坡面、挂网,锚固、添设植生板、喷射绿化基材、覆盖无纺布以及养护。该工艺针对较陡的弱风化软质岩或强风化硬质岩路堑边坡效率高,绿化效果好,从而解决了较陡边坡绿化技术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试种、推广杂交水稻并相继取得成功。受其委托,笔者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在柬埔寨王国工作了近四个月,对杂交水稻在当地的推广前景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对该国水稻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柬埔寨的气候及水稻生产概况柬埔寨位于南亚印支半岛,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属于温暖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降雨集中在5~11月,12月至次年4月属旱季。年降雨量1250~1750mm,年度间很不均衡。日均温度范围为21~35℃,年均温24℃,3月和4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1月份最…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测两优31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该组合已于2001年3月通过长沙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是我省目前唯一一个通过审定的二等优质杂交稻。  相似文献   
14.
株两优505是用优质抗稻瘟病早稻新品系505与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配组育成的中熟杂交早稻新组合,丰产稳产性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和白背飞虱,米质较优,在华中双季稻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04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比例偏低,主要原因是现有审定推广的杂交早稻组合生育期偏长、食用品质较差及种子生产成本较高.认为发展两系杂交早稻,在早熟基础上求高产,向储备粮、饲料粮及工业用粮方向发展,有利于扩大杂交早稻的面积及比例.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986—2005年湖南省审(认)定的两系和三系杂交早稻情况,并以2001—2005年审定组合的区试资料为依据,比较了两系杂交早稻与三系杂交早稻之间的异同。与三系杂交早稻相比,两系杂交早稻具有产量较高、生育期较短、稻瘟病抗性较强等优势,但垩白粒率高,米质较差,植株偏高。无论三系还是两系组合,都需要缩短生育期、降低垩白粒率、提高抗病性特别是对稻瘟病的抗性。提出了提高杂交早稻单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柬埔寨王国发展水稻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柬埔寨王国水稻生产状况及中柬合作开发杂交水稻情况,并就中柬合作开发水稻生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湖南水稻生产概况、发展趋势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近5 a来,湖南稻谷总产量居全国首位,但单产偏低,每公顷平均产量分别为早稻5.41 t,中稻7.04 t、晚稻6.04 t。主要原因为病虫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以及栽培技术落后。湖南省水稻的主栽品种有湘早籼31号、湘早籼143、金优974、金优402、两优培九、金优207、威优46、湘晚籼13号等15个左右。主栽品种呈现向优质、专用类型发展的趋势,但其广适性有待提高。主推栽培技术向轻简栽培方向发展。提出主要发展对策是筛选优质、高产、广适性的良优品种和专用型品种,加速品种更新步伐,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大力推广“三高一少“等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抗稻瘟病优质早籼湘早143的选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改良早籼稻食用品质、增强其稻瘟病抗性的目标,利用已有的优质稻中间材料杂交,采用本地选育与病圃筛选同步进行,结合南宁、海南南繁加代,较好地将“优质、高产、早熟、抗病”结合在一起,育成抗稻瘟病优质中熟早籼新品种湘早143。该品种于2004年通过湖南省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20.
柬埔寨水稻生产见闻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柬埔寨水稻生产、品种特征、栽培加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对其“低耗农业”生产模式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