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目前,在常规法栽培食用菌中主要使用固体颗粒种和枝条种。固体颗粒种的主要优点是接种后接种块能覆盖住料面菌丝萌发面积大,菌丝萌发后接种口不易污染,缺点是其接种速度较慢、效率低,用种量大。近年来枝条种在食用菌栽培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接种速度快、用种量少,受到广大菇农的欢迎。笔者以平菇栽培窝口制菌袋为例,将枝条种的制作方法及配套平菇菌袋制袋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总结其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以供食用菌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62.
设施莴苣以秋茬和冬春茬为主,生长期间多连续阴雨天气,易诱发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莴苣指管蚜、南美斑潜蝇等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产量。传统的化学药剂喷雾防治方法,不仅农药利用率低、药剂浪费严重,而且施药后会进一步增加棚内湿度,加重病害发生。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绿色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农药科学应用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63.
为明确香蕉中不同基因型内源条斑病毒(endogenous Banana streak virus,eBSV)的激活及其机制,根据eBSOLV-GD(endogenous Banana streak OL virus Guangdong)的结构设计引物,采用内源条斑病毒基因型分析方法及RT-PCR检测法对其基因型、表达和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含A基因组的香蕉不含eBSOLV-GD;含B基因组的香蕉均含eBSOLV-GD。在所检测的含B基因组的香蕉中eBSOLV-GD可分为6种基因型,部分为感染型的eBSOLV-GD。粉蕉和大蕉中eBSOLV-GD的片段Ⅱ和Ⅲ能表达,eBSOLV-GD经组织培养后可激活产生BSOLV-GD,引起香蕉发病,发病率为8.6%~18.0%,表明发病率的高低与香蕉的基因型有关,与eBSV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64.
针对根肿病严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现状,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症状识别、发生特点入手,提出了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5.
研究乙酰甲胺磷乳油等8种常用农药对甘蓝菜青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5%的溴氰菊酯乳油对甘蓝菜青虫的第1天和第7天防效最高,分别为96.45%和100.00%,显示出了极高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今后甘蓝菜青虫的防治中,可考虑使用溴氰菊酯乳油、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以及一些相应的复配制剂。  相似文献   
66.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豇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tracheiphilum)的生防真菌,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武汉设施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优势拮抗真菌MA4,根据形态学和菌株18S rDNA序列对MA4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测定,并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MA4对豇豆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75.69%;根据其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MA4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将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注册登录,登录号为MH539514。MA4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根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茄子褐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茄子烂秆病菌和番茄果腐病菌等8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2.12%~86.93%;MA4菌株经10代继代培养后,对豇豆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仍为80.8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14 d后施加MA4发酵液的处理病情指数为11.85%,防效达85.75%,且对豇豆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67.
吴仁锋 《长江蔬菜》2013,(1):45-46,68
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病害,主要为害瓜类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及绿叶蔬菜等,一般情况下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减产50%以上. 1症状识别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不同蔬菜症状不完全相同,总体表现为病斑初呈水浸状,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其中在瓜类上为灰黑色霉层,在白菜和菜薹等十字花科蔬菜上为白色霉层,在菠菜上为灰白色至灰紫色霉层,在莴苣上为白色霉层.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  相似文献   
68.
为向生产上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莴苣霜霉病防治药剂,选取1%申嗪霉素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20%霜脲氰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种杀菌剂开展了防治莴苣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常规使用药剂为对照,并设置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0%霜脲氰悬浮剂防治效果偏低,不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药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3种药剂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使用药剂,667 m~2推荐剂量分别为80~120 g、150~250 g、14~22 g。  相似文献   
69.
吴仁锋 《长江蔬菜》2022,(23):53-54
<正>洪山菜薹,民间常称为“大股子”,是红菜薹的珍稀品种,也是武汉市特产蔬菜,原产于武汉市洪山一带,在武汉市可以追溯的种植历史接近1 800年。洪山菜薹声名远扬,自古以来都是作为湖北地方向朝廷上贡的重要土特产,享有“金殿御菜”的美誉,与武昌鱼、湖北藕齐名,是楚菜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