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36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稻早熟性的初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早熟品种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水稻早熟高产育种的理论,初步提出培育早熟高产水稻组合的各种可能途径,并阐述了国内外水稻早熟性品种遗传模式,对当前预测杂交水稻生育期杂种优势的方法也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水稻遗传育种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香稻香味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香稻香味的鉴定方法、化学组分,香味遗传,香味与稻米品质的关系,香稻的多样性,以及香稻开发利用现状。讨论了香稻育种方向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水稻早熟性的初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早熟品种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根据水稻早熟高产育种的理论基础,初步提出培育早熟高产稻组合的各种可能途径并阐述国内外水稻早熟性品种遗传模式且对当前预测杂交水稻生育期杂种优势的方法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水稻遗传育种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黑米果皮花色素沉积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籼型黑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扫描仪对颖果进行即时扫描观察,对自然条件下和人工控制条件下,授粉后不同天数的颖果皮在发育过程中花色素的沉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米花色素只在颖果的果皮中合成和沉积,未观察到在种皮和糊粉层中沉积;果皮在授粉后3 d开始沉积花色素,授粉后5~6 d花色素迅速增加,7 d后花色素充满整个颖果皮;颖果的远胚端最早沉积花色素,以后逐渐延伸到胚端并使整个果皮着色;果皮所有的部位都可独立合成和沉积花色素,未观察到花色素在果皮不同部位的细胞中运输;花色素的合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低温或缺氧不利于花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25.
从4500对SARⅡ 628的双胚苗中筛选出5对二倍体 三倍体双胚苗。SSR分析显示它们在所检测的310个位点上没有差异。以AFLP为基础的MSAP(methylation sensitive AFLP)研究显示,5个二倍体在493个位点上甲基化状态没有差异。与二倍体比较,相应的三倍体虽然在甲基化总体水平上变化不大,但共有29个位点甲基化类型在不同单株上发生了变异,表明SARⅡ 628自然同源三倍化后甲基化变异在M0代就迅速发生。变异共有10种类型,包括甲基化程度上升、下降各3种类型以及不定类型4种。对其中22个位点测序检索显示:这些甲基化变异涉及整个水稻基因组的12对染色体且具有位点特异性,不同单株的变异位点各不相同,预示着SARⅡ 628不同单株在自然同源三倍化后将走向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6.
水稻向地性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和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籼稻品种E优428的诱变M1代群体中获得向地性突变体la(t),该突变体在苗期倒伏生长,成熟期呈匍匐型生长,其它性状未发现异常。初步的生理研究表明该突变体不受外源激素(2,4-D,赤酶素)和光照的影响,并失去了感受重力的能力。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属单基因隐性突变,将该基因暂定名为la(t)。利用该突变体与籼稻品种D62B杂交,构建了F2代分离群体,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Lu2和Lu18之间,与目的基因分别相距1.0和1.7 cM。通过电子杂交的方法将该基因所在区域的遗传图谱整合到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水稻第11染色体物理图谱中,其la(t)基因两端毗连的Lu2和Lu18 SSR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140~200 kb。为用图位克隆法分离此目的基因和研究水稻向地性生长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同源三倍体水稻SAR—3的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源三倍体水稻SAR-3与原二倍体植株形态差异明显,其植株较高,颖花具长芒,高度不育。SAR-3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平均联会型为7.78Ⅲ+5.00Ⅱ+2.67Ⅰ,中期Ⅰ构型为6.92Ⅲ+5.40Ⅱ+4.44Ⅰ,存在不联会和联会消失以及后期Ⅰ、后期Ⅱ染色体丢失现象。本文还讨论了不同三倍体水稻材料联会构型的差异和非同源配对。  相似文献   
28.
一个水稻脆性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文丽  吴先军 《核农学报》2006,20(6):500-502
化学诱变处理籼稻品种E532,M3代中筛选出茎、叶均较脆的突变体,定名fr(fragile rice)。遗传分析表明,该脆性突变体受两对隐性基因叠加控制。以fr突变体与粳稻02428杂交的F2代群体为基因定位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将fr突变位点分别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302和RM212外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1.89cm和15.19cm;7号染色体在RM11和RM23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9.36cm和10.01cm。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脆性突变体及其基因精细定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9.
韩赞平  汪旭东  王彬  牟春红  吴先军 《种子》2005,24(11):39-43
概述了水稻不育系异交性能影响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关系及其改良策略.指出了影响水稻不育系异交性能的因素彼此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改良不育系异交性能对于优化其生产应用前景和提高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的预见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0.
早熟籼型不育系D 64 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 64 A是由保持系D 62 B的一个无色早熟突变株自交3代后获得的早熟株系用D 62 A回交育成的早熟不育系.该不育系播抽期比珍汕97 A早8~10 d,具有配合力高、可恢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颖花开花率85.1%,柱头外露率44.9%,开花率和柱头外露率均高于珍汕97 A.2003年8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用 D 64 A已育成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368,配制的3个早熟高产组合正在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