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5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艾蒿(Aremisia argyi)、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丁香(Syringa oblata)的挥发性物质,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对菜粉蝶具有产卵忌避作用,艾蒿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作用最强,平均忌避率为65.7%,其次是紫茉莉,凌霄和丁香的产卵忌避作用相对较弱;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忌避效果均逐渐减弱,处理后24h的忌避作用最强.艾蒿和紫茉莉提取物对菜粉蝶产卵正反比影响相对较强,产卵正反比分别为29.7%和24.7%,凌霄和丁香提取物对菜粉蝶产卵正反比影响作用相对较弱,产卵正反比分别为12.3%和18.7%.  相似文献   
22.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哈茨木霉对黄瓜褐斑病菌--多主棒孢霉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105~108个·mL-1时,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抑制率高达98.2%.通过哈茨木霉菌液与4种杀菌剂对多主棒孢霉菌抑制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抑制作用较50%多菌灵和50%扑海因相对较差,但哈茨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含孢量为106个·mL-1的抑菌效果与75%百菌清相当,含孢量为108个·mL-1的抑菌效果与70%甲基托布津相当.  相似文献   
23.
正一、示范目的通过示范,展示巴斯夫新一代施乐健杀菌剂欧帕~对小麦的作物健康和增产作用及防病效果。二、示范设计(一)示范田选择及其田间管理该示范田设在滑县留固镇尹新庄张怀现责任田,该田块地势平坦,土质黏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玉米秸秆全部还田,秋耕时每667m~2底施二铵40kg,钾肥5kg。种植小麦品种为矮抗58,2014年10月12日播种,播种质量为14kg/667m~2。3月23日浇返青水,  相似文献   
24.
对黄瓜褐斑病原菌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多主棒孢霉菌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PDA+黄瓜叶片和Richard培养基有利于产孢,碳源麦芽糖、氮源硫酸铵和蛋白胨有利于产孢,光照和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产孢,其中在紫外线照射60~80 min时产孢量达到最大;温度为30℃,pH 5~pH 7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25.
试验用黄瓜褐斑病菌毒素液进行了对黄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毒害作用的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病菌毒素液对黄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在同一浓度下,感病品种受到的毒害比抗病品种强。  相似文献   
26.
27.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间两组亲本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及 30个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双列杂交杂种和 2 0个普通小麦品种间双列杂交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的测定 ,研究了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F1性状值及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6 5 2 ,普通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 0 .4 0 4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单株产量平均优势为 111.39% ,普通小麦品种间杂种的产量优势平均为 11.14 %。研究发现 ,在所采用的两组亲本内 ,遗传距离与所考察的各性状杂种优势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当遗传差异从品种间扩大到种间时 ,遗传距离与各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利用种间杂交既可以明显扩大亲本间的遗传差异 ,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28.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风  吴利民 《现代园艺》2012,(19):31-32
<正>花生是贵溪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随着近几年食用油价上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高产栽培技术指导,一般667m2产量在150~200kg,种植效益不高。为此,2008年开展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并在本地进行推广,花生产量明显提高,667m2产量可达280~330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播前准备1.1土壤选择选择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  相似文献   
29.
对番茄褐斑病菌产毒条件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培养时间等条件下所制备的毒素其毒力差异显著,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6、振荡培养15 d;病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不同,对皖红2号的毒性最强,对美国大红TF419的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30.
黄瓜褐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与保湿时间对黄瓜褐斑病菌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5~30℃,保湿时间24~48h。不同黄瓜品种对敏感性差异较显著,津春3号、山东密刺、甘丰3号为高度感病品种,津春4号为中抗品种,津春5号和中农5号为抗病品种。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有较明显差异,Xin-1、Xin-4的致病力较强,Xin-2号次之,Xin-3号致病力较弱。不同年份分离的菌株致病力不同,X-043菌株的致病力较强,X-035菌株的致病力次之,X-029菌株的致病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