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适用性,选择在四川不同海拔高度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运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进行防控指导。结果表明,海拔高度越高,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程度越低,海拔3500 m以上时,主要以轻度侵染为主,海拔3500 m以下时,主要以中度和重度侵染为主。不同品种出现中心病株时的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循环代数不同,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时所处的侵染循环有所差别,可能与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有关。利用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指导药剂防治,5种药剂仍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家禽饲料中的钼,采用预烘干一湿法酸消解处理样品,抗坏血酸做基体改进剂。在探索不同原子化温度与灰化温度的多种优化实验条件基础上,对家禽饲料中的钼进行了测定。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0%-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1.78%。该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干扰小、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等特点,结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水分的测定,探讨了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对小麦、油菜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有明显的抑蒸保墒作用,其效果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0~10 cm),稻草覆盖对小麦的保墒效果大于油菜的保墒效果.小春阶段与对照相比,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土壤储水量增加13 560~33 360 m3·hm-2,麦油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5.9 %~26.9 %.  相似文献   
14.
招生工作是学校多方面工作的首工环节,也可以说是各项工作的第一环节,现在的招生是学校之间生源的竞争,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是招生工作应面对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下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揭示水旱轮作有益于蔬菜可持续生产的潜在机理。本文设计4种常见的轮作模式,在同一地理区域固定试验田块进行长期轮作试验,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中真菌的ITS1区域序列和细菌的16S rDNA的V3-V4可变区序列,进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在4种周年轮作模式下,耕作层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旱轮作模式(SH)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嫁接模式(JJ)和蔬菜轮作LZ模式(LZ)的,而与蔬菜轮作LD模式(LD)的无显著差异。耕作层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发生显著变化,SH模式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高于LD模式的,且SH模式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主坐标分析表明,4种周年轮作模式间,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显著分化,SH模式和LZ模式均各自成组,JJ模式与LD模式聚为一组。组间物种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SH模式有7个属真菌和26个属细菌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LD和LZ模式分别有4个属真菌和7个属细菌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JJ模式只有1个属细菌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不同轮作模式长期周年轮作下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长期水旱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了有益菌种类和相对丰度,更有利于蔬菜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甜茶中得到降血糖和抗自由基氧化的活性成分,通过4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对甜茶多酚的静态吸附-解吸性能研究,筛选出HPD-826树脂,探讨其动态纯化甜茶多酚工艺条件;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HPD-826树脂纯化的甜茶多酚进行萃取,测定各相萃取物的降血糖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 HPD-826树脂纯化甜茶多酚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0 mg·mL-1、体积50 mL和流速2 BV·h-1),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60%、体积250 mL和流速 2 BV·h-1)。在此优化条件下,甜茶多酚平均纯度达到81.2%。甜茶多酚各相萃取物质量浓度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和DPPH·的清除率具有正相关性,其中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DPPH·都表现出最高的抑制率,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金银花资源,筛选出降血糖的活性成分,比较了五种大孔树脂对金银花总黄酮的静态吸附-解吸性能,优选出NKA-2大孔树脂,并对其动态的纯化工艺条件进行探讨;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NKA-2大孔树脂纯化后的金银花总黄酮进行萃取,测定了各相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NKA-2大孔树脂优化的动态工艺参数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12 mg/m L、上样液体积50 m L、上样流速3 BV/h、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液体积160 m L、洗脱流速3 BV/h;在此优化条件下,金银花总黄酮的平均纯度和平均得率分别达到86.3%和5.12%;金银花总黄酮各相萃取物质量浓度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具有正相关性,但是在相同质量浓度下,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最强的抑制率。经过NKA-2大孔树脂纯化后的金银花总黄酮,其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豇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河庆  席亚东  陈玲  向娟  韩帅  吴婕 《植物保护》2018,44(2):177-183
本文对四川成都发生的豇豆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为豇豆根腐病的药剂防治提供依据。采集了成都市豇豆种植区豇豆根腐病病株,经常规组织分离并纯化获得116株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镰孢菌中有10株为Fusarium commune,分离频率为8.62%。对该10株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为致病菌株;其中MW4-11菌株致病性最强。该致病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菌丝致死温度为70℃。选用7种杀菌剂通过平皿培养法对MW4-11菌株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该致病菌株的毒性最强,EC50为0.030μg/mL。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且准确地定性、定量测定草莓中的农药残留,对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草莓中腐霉利和异菌脲残留量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均可用于草莓中腐霉利和异菌脲残留量的检测,且检测结果均满足GB/T 27404-2008的标准要求,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检测用时更少、试剂用量更节约,既高效又环保,建议在拥有气质设备的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草莓农药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20.
南方丘区两熟制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稻田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四川省两熟制稻-麦(油)秸秆资源丰富,但处理难的现状,研究了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下,秸秆还田种类(麦秸、油莱秸)和还田数量(全量、半量)的稻田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麦秸、油莱秸全量还田增产效果明显,分别比对照增产4.84%、6.20%;秸秆还田节水效益不明显,麦秸水分生产效率未得到改善,油莱秸还田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增加,油全、油半处理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048、0.045、0.039、0.032;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土壤,土壤全N、P、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土壤速效氮麦全、麦半处理分别增加14.5、18.1mg/kg;此外,秸秆全量还田投入/产出值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秸秆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