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5篇
  9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异隐纯合体杂交法培育的9个甜糯玉米杂交组合及其15个隐性纯合体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在适宜鲜食期测定子粒中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尚未发现4种维生素含量均表现最高的杂交组合,4种维生素含量都有较大的变异范围。彩色甜糯玉米的4种维生素含量多数不是同种类型的最高者。秋种、春种两次试验4种维生素的测定结果也不相同,秋种试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C含量普遍高于春种试验,而春种试验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普遍高于秋种试验,表明存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含油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新型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育种材料进行连续自交三代,结果发现,自交系的含油量能够遗传,通过对果穗和单粒的选择,S3群体平均含油量已达到(21.65±2.21)%,比S2留种群体含油量高,遗传进度为0.28%;对各果穗的平均粒重与含油量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从S2选取的33个果穗计算的相关系数r1=0.275,未达到显著水平,S3选取69个果穗计算其相关系数r2=-0.023,也未达显著水平,这表明果穗的平均粒重与含油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
以异隐纯合体杂交法培育的9个甜糯玉米杂交组合及其15个隐性纯合体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在适宜鲜食期测定子粒中的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TN 43-4粗蛋白含量较高,而CTN 13-1粗蛋白含量较低;在同种类型不同子粒颜色的组合中,大部分彩色甜糯玉米的粗蛋白含量相对低于黄色或白色甜糯玉米。不同类型甜糯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与其亲本的差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4.
赵刚  吴子恺  王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96-5098,5134
以2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组合的P1、F1、P2、B1、B2和F2 6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了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对2个不同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组合I株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穗位高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别为27.27%、37.36%和58.59%。组合II株高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别为18.41%、1.03%和12.61%;穗位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65.
以3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干种子为材料,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辐射,对辐射当代苗高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剂量范围内,辐射当代苗高降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降低越明显。根据苗高降低的程度确定该类型玉米自交系干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大致为120~180Gy。  相似文献   
66.
提高玉米叶片DNA提取液浓度的改良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7.
专用型油玉米种质创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吴子恺  郝小琴 《种子》2006,25(8):22-26
经22代选育,已获得一些微胚乳(胚/籽粒重≥0.4)超高油(含油率≥20%)玉米自交系,旨在从这些自交系中选择一种新型的油玉米。微胚乳玉米的粒重,含油率和胚/籽粒重比都存在广泛的变异,到目前已经选到籽粒含油率为32.54%、百粒重为12.0g的品系。研究结果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粒重和含油率的遗传力都较高,且含油率的更高于百粒重的。这两个性状间相关不显著,所以这两个性状可以被同时改良。可用这些品系的整粒玉米直接榨出玉米油,直榨玉米油的油酸和亚油酸以及Vε的含量都高于市场上所购买的、经脱胚后用浸提法提取的玉米油。虽然目前微胚乳玉米的籽粒产量很低,但只要它的产量接近或甚至略低于一些油料作物,如油菜、大豆等,就可以在生产中应用,这是因为玉米油的食用品质优于其它许多植物油。  相似文献   
68.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几个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吴子恺  郝小琴  罗高玲  覃兰英 《种子》2004,23(9):25-27,31
对微胚乳玉米的含油率及其一些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微胚乳玉米种质可能的利用前景.结果表明这批材料的含油率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含油率与粒重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但含油率与胚/籽粒干重,及胚含油率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亲本与杂交子代的含油率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9.
在南宁进行了玉米地膜栽培,结果表明覆膜的比露地的亩增73.3kg,增18.8%,玉米出苗期与成熟期分别提早4天和6天,植株的营养状况、茎粗、叶面积等均优于露地玉米。地膜栽培改变了玉米的生态条件,起到了增温、保温、保湿以及提高肥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用世代均数法分析了玉米10个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以 P_1、P_2、F_1、B_1、B_2和 F_26个世代作材料,用 Mathef 和 Jinks(1977)提出的估计参数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棒四叶叶面积、双穗间距、果穗重、籽粒重、出籽率等数量性状显性效应贡献最大,而抽雄期、抽丝期、抽丝间隔、穗轴重的加性效应贡献最大;上述9个性状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其作用太小因性状而异。双穗率无显著的上位性效应,适合加性—显性模式,它可能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