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研究土壤外源重金属Cr对亚麻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定0、25、50、125、250、500 mg/kg 6个浓度梯度,分别利用考种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亚麻的形态学指标。[结果]较低浓度Cr处理对亚麻的分枝数影响不显著,高浓度Cr(≥125mg/kg)胁迫显著降低了亚麻的分枝数(P<0.05);Cr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亚麻的蒴果数(P<0.05);较低浓度的Cr胁迫能促进亚麻株高、叶片叶绿素浓度的增加,达到峰值后,随着Cr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亚麻的株高和叶片叶绿素的浓度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较低浓度的Cr胁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亚麻的生长,而高浓度的Cr胁迫则抑制亚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国家种植结构调整,促进黑龙江亚麻产业发展,实现优质、高纤、抗病、抗倒伏育种目标,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纤、抗性强亚麻品种黑亚12号为母本,以高纤、抗倒、早熟的法国品种Ilona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了98110-3。经试验该品系原茎、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6141.1、1556.2、636.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7.5%、25.3%和13.5%。全麻率30.8%,比对照高1.8个百分点。于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定名为黑亚23号,同时提出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亚麻快速生长期茎部组织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克隆纤维素合酶基因Lu Ce s A8(基因ID:Lus10029245)全长开放读码框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开放读码框全长2 967 bp,共编码988个氨基酸。通过多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与麻风树Ces A8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87%,与胡杨、可可树、雷蒙德氏棉及芝麻Ces A8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6%、85%、85%、8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亚麻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快速生长期表达量最高,花期和绿熟期次之,苗期最低。研究为揭示Lu Ce s A8基因在次生细胞壁纤维素合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抗育种目标,黑亚17是采用外源总DNA导入技术,从法国品种Ariane为供体、品系81-8-6-3为受体的导入后代选育而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达到5595.9、873.1、1338.7和594.7kg·hm^-1,分别比对照增产9.0%、16.5%、11.7%和16.2%。长麻率19.5%,比对照高1.7个百分点;全麻率29.9%,比对照高1.1个百分点。于2007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选用大麻新品种龙大麻一号的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对无菌苗的获得激素浓度、激素配比等影响组培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愈伤及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ZT 1.1 mg·L-1和IAA 1.1 mg·L-1.研究初步建立了龙大麻一号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转基因大麻工作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亚麻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发展的基础,亚麻育种的突破性进展与优异种质源的发现和利用密切相关。自“六五”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一直是亚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项目的主持单位,经过连续几个“五年”攻关计划、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国内优异种质资源筛选、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亚麻生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在亚麻品种改良体系中,优异新种质的创造与利用之间往往呈现出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7.
亚麻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亚麻枯萎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鉴定亚麻枯萎病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通过供试的13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对亚麻枯萎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枯萎灵、代森锰锌,其抑菌率均为100%,其次为多菌灵(抑菌率为86.3%),爱苗(抑菌率为83.8%),根腐宁(抑菌率为82.5%)。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亚麻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优质种质资源,利用60 co-7射线(200Gy、350Gy和500Gy)和甲基磺酸乙酯(EMS)(0.2%处理30h和0.3%处理24h)分别对亚麻黑亚19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处理后在田间进行M-农艺性状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理化诱变的亚麻在M,即可得到叶色、叶形、株高、分枝、茎粗、花色、花形和不育等多种性状变异的突变体,为亚麻突变体库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还发现,理化诱变对亚麻M,成苗率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高剂量60 Co-7射线诱变的亚麻成苗率较低,但种子产量不低;高浓度EMS诱变的亚麻成苗率较高,但大多数是不育植株,导致种子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延寿县亚麻高效复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延寿县亚麻生产中由于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植亚麻的积极性不高等使亚麻种植面积下降,而龙头企业又急需原料的现实,在院县共建延寿县农业示范区内通过综合栽培技术组装和标准化生产管理,进行亚麻与小黑麦两季作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又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饲料,为延寿县亚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亚麻机械收获的特点、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我省亚麻机械收获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