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9篇
  30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203在施氮量为207 kg/hm2时产量最高,淦鑫688在施氮量为232.5 kg/hm2时产量最高;淦鑫203和淦鑫688分别在施氮量为234 kg/hm2和232.5 kg/hm2时的干物质生产量最大;淦鑫203在施氮量为153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淦鑫688在施氮量为197.7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认为淦鑫203和淦鑫688在生产中的合理施氮量可以分别确定为180~207 kg/hm2和197.7~232.5 kg/hm2。  相似文献   
92.
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施用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抛栽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连续免耕2年以后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免耕稻田的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大于翻耕;成熟期免耕0~5 cm土层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力提高,而5~10 cm和10~15伽土层的大部分养分含量降低;免耕导致土壤细菌增加,真菌和放线菌减少.免耕2年以后水稻产量有所下降,但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连续多年免耕对水稻产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3.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水稻免耕抛栽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化学除草灭茬、有机肥料施用、立苗难、根倒伏、高产稳产和后期早衰等在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硅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pH影响着土壤中硅的有效性和形态转化,而土壤磷与硅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吸附效应。以常年水稻-瓜/菜轮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等摩尔硅磷竞争吸附试验、土壤培养试验和硅分组试验,模拟探究土壤酸化和磷富集对土壤硅的有效性及移动性的影响,以期为农田硅、磷养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pH 3.5~6.4范围内,同时加入等摩尔浓度的硅和磷时,磷的存在会抑制土壤吸附硅,使土壤对硅的吸附量降低78%~350%。土壤对硅的吸附小于对磷的吸附,磷的添加导致了土壤中硅的解吸。土壤酸化和磷添加均降低了土壤对硅的吸附,且在pH较高时添加磷对降低土壤吸硅的效果更为显著。土壤酸化降低了可移动态硅、吸附态硅、有机结合态硅和铁铝锰(氢)氧化物结合态硅的含量,但增加无定形态硅含量。与pH 6.4相比,酸化使可移动态硅和吸附态硅含量分别降低了22.47%~54.32%、10.72%~33.40%;磷添加使可移动态硅含量增加了4.07%~9.40%,吸附态硅含量降低了1.19%~3.53%。pH可调控土壤硅的溶解与吸附-解吸过程,从而影响土壤硅的移动性;磷富集促进土...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铜超富集植物鸭跖草中内生菌对铜的抗性及其促生效果,从污染区和非污染区鸭跖草体内分离抗铜内生菌株并对其促生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从污染区鸭跖草中分离出抗铜性内生细菌3株(SRW、SJW、SLW),抗铜性内生真菌2株(ZJW、ZLW);从非污染区鸭跖草中分离出抗铜性细菌(SJF)和真菌(ZJF)各1株。进一步研究表明:(1)分离出的内生细菌SRW、SJW抗Cu~(2+)浓度最高为2.5 mmol/L,内生真菌ZJW抗Cu~(2+)浓度最高为4.5 mmol/L,污染区鸭跖草体内内生菌抗铜性更强。(2)根据对各内生菌促生性研究发现筛选出的内生菌均能产生吲哚乙酸且有较强的增磷能力,但分泌铁载体的能力均较差,在增磷能力方面以真菌ZJW最强,细菌SJF次之。铜超富集植物鸭跖草中分离到的内生菌具有较强的耐铜能力和较好的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96.
97.
应用^15N对棉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N的吸收利用和去向,证明在等N,P,K条件下,沼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其增产效果比单施休肥显;绿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产量基本持平。各处理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都低于肥料N,约占37.44%-43.66%,但单施化肥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棉株营养器官累积土壤N的比例各处理都大于生殖器官,而累积的肥料N正好相反,说明棉株生育前期对土壤N的依赖性较高,而后期对肥料N的依赖性较高,为棉花生产重施花铃肥提供了依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单施化肥2.5-3倍,而损失育后为前的1.4-1.6倍,其生态效益差异十分显。  相似文献   
98.
硫硅配施对土壤铜形态和水稻吸收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铜是江西省农田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为减轻和控制铜对水稻生长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硫肥(0、30、60、90 kg·hm-2,以S计)与硅肥(0、0.5、1.0、1.5 g·kg-1,以Si计)配施对水稻吸收铜及土壤铜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铜污染的农田中施用硫、硅肥都能降低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u含量,提高残渣态Cu的含量,但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u和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Cu含量因硫、硅用量不同而存在差异;(2)硫、硅各处理可通过促进铜在水稻根部累积或减少土壤有效态Cu的含量,减少铜在茎、叶、糙米中的吸收累积。从对糙米中铜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可知,硫用量30 kg·hm-2和硅用量1.0 g·kg-1互作效果最佳,在生产上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试验结果研究表明 :同一类型的土壤 ,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 ,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差别 ,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时 ,施肥量最合理 ,化肥成本最低。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与土壤参数、有机肥料施用量及施肥方案有关 ,其关系建立的知识库有以下两种 :一是根据土壤参数、前几年水稻产量、有机肥的用量 ,推荐施肥方案、目标产量及预估经济效益而建的 ;二是根据土壤参数、计划产量、推荐施肥方案及预估经济效益而建的。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