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6篇
  24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肉羊体脂脂肪酸与肉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肉羊体脂脂肪酸是影响肉品风味和膻味的重要因素,研究选择了100日龄、1岁和5岁3个年龄组的肉羊,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肉羊体脂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的变化趋势,从分析的结果中总结出优质羊肉生产的最佳年龄阶段和最经济的屠宰年龄应为1岁左右。肌肉中脂肪和皮下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从100日龄、1岁到5岁有显著的增加。肌肉脂肪中短链脂肪酸的相对含量100日龄时的含量为0.14%, 而在1岁时已增加到0.34%, 5岁时其含量达到0.41%,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C18:0脂肪酸也显示同样的变化特性,在100日龄的羔羊中含量仅为15.11%, 1 岁时增加到27.34%, 5岁时达到35.88%,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显著差异(P<0.05),增加的幅度也很显著。皮下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在100日龄时最底,为0.1%,1岁是增加到0.19%,五岁时为0.2%,一岁100日龄与1岁、5岁时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而1岁羊和5岁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硬脂酸含量的增加也很显著,100日龄时其含量为13.59%, 1岁时增加到21.4%,5岁时达到31.39%,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2.
对舍饲状态下的德国美利奴羊反复进行昼夜24 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德国美利奴羊昼夜采食时间为424.88±44.86(min),反刍时间为626.12±7.87(min),睡眠时间为188.50±43.28(min)。采食、反刍多集中于白天,采食、反刍、睡眠三者时间之比为2.25∶3.32∶1。  相似文献   
133.
东北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观察了东北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东北林蛙体表各部位皮肤薄厚不一,头部背侧皮肤最厚(224.4±5.46μm),后肢腹侧皮肤最薄(135.7±5.06μm),但基本结构相同,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薄,为复层扁平上皮;真皮疏松层有大量腺体分布,主要是粘液腺和颗粒腺。粘液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肤,颗粒腺多见于背部皮肤,以躯干背侧褶处体积最大。色素细胞分布于真皮浅层,以背侧皮肤多见。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对2个微卫星位点MCM218和MCM38在3个引入肉羊品种(萨福克羊、波德代羊、无角多塞特羊)中的遗传多态性检测,表明MCM218位点在3个肉羊品种中存在11个等位基因,检测片段大小在150~198 bp;MCM38位点存在12个等位基因,检测片段大小为135~179 bp.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772 0和0.706 6.检测结果表明,MCM218和MCM38都可以用于肉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5.
湖南天然林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物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然林林地土壤资源及特性的调查,采样,化验分析,获得了64个森林类型306个天然林标准地林地土壤资料,分析测试土壤样品1465个,测定理化指标26780项次,对天然林土壤剖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出天然林生物因子与其土壤理化因子相关紧密,总结出天然林林地土壤粗腐殖质,有机质,氮,磷的全量及速效量的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与水文特性均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6.
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林地土壤持水功能及其改良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37个森林类型的研究得知,湖南省森林的贮水水平偏低,全蓄水量平均为4102.9hm^2,有效贮水量为830.2hm^2;天然林、人工林、林下造林形成的模拟自然生态林一次最大有效贮水量分别为1049.7,534.5,764.0t/hm^2。在天然林中,近成熟林知成熟林、中龄林、幼林分别为1285.1,1065.4,798.5t/hm^2;人工林3个龄级的森林分别为642.5,563.0,534.5t/hm^2。根据目前森林结构质量差、贮水功能偏低的现象,提出了湖南林地土壤持水性能改良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7.
施用多效唑和控制秧齿晚稻大苗盘式旱育抛秧的两大技术关键,而且两者有明显的互作。多唑浓度低时,要注意秧长短的选择;长秧龄时,要小心选择多效唑使用浓度一次数250 ̄350mg/kg均为多效唑有效施用浓度,秧齿以30d内为宜,秧龄25-30d的于一叶一心时喷1次300mg/kg多效唑即可,龄超过35d,腚于一叶一心、厨 一心各喷一次300mg/kg的多效唑。  相似文献   
138.
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研究施用氮、磷、钾肥对葡萄产量的影响,探索了葡萄生产中氮、磷、钾肥的适宜用量和合理配比,旨在确定葡萄专用肥配方,为葡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条件下,配施不同用量的氮、磷、钾肥对葡萄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每667m2施纯N25kg、P2O520kg和K2O30kg较适宜,三要素配比为1:0.8:1.2,其产量最高,商品性最好。氮、磷、钾肥对葡萄产量的贡献是氮肥磷肥钾肥。葡萄产量与氮、磷、钾肥料投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8552X2+37.920X+1574.0(R2=0.9600),Y=-1.1268X2+41.013X+1608.9(R2=0.9276),Y=-0.3349X2+22.099X+1615.7(R2=0.9258)。葡萄产量对土壤依存率为70.3%。从经济效益分析看,亦以每667m2施纯N25kg、P2O520kg和K2O30kg葡萄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139.
2007年3月甘孜州畜科所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进行藏猪种质资源保护及藏猪在舍饲条件下的适应性观察,从甘孜州乡城县、稻城县引进了品种较纯的藏猪公猪2头,母猪24头,投放在甘孜州畜科所姑咱试验场进行舍饲。通过3年的舍饲养殖、适应性观察。藏猪在我州低海拔地区(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表现良好。目前该场的藏猪种群已发展到了200余头。  相似文献   
140.
选用新疆伊犁昭苏草原5~10月份的5种单一品种牧草及混合牧草样品共252份,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全谱扫描技术结合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粗蛋白(CP)、干物质(DM)、粗脂肪(EE)和磷(P)的定标和检校。结果表明:CP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PLS)和(SNV+Detrend;2,4,4,1)的数学转换方法定标结果最好,其定标决定系数(RSQ=0.960)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0.9836)最高,定标标准分析误差(SEC=0.5155)和交叉校验定标标准分析误差(SECV=0.5859)最小,其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8.5782)和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5.0575)均大于3;DM采用ModifiedPLS和(SNV+Detrend;1,4,4,1)的数学转换方法定标结果最好,其RSQ和1-VR分别为0.904和0.8878,SEC和SECV分别为0.1789和0.1990,其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RPD分别为2.9385和3.0359;EE采用最小二乘法(PLS)和(SNV+Detrend;1,4,4,1)的数学转换方法定标结果最好,但是RSQ和1-VR值较低,分别为0.192和0.3715,SEC和SECV分别为1.4526和1.5122,其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RPD分别为1.4363和0.5911;P采用Modified PLS和(SNV+Detrend;2,4,4,1)的数学转换方法定标结果最好,其RSQ和1-VR分别为0.748和0.8213,SEC和SECV分别为0.0168和0.0188,其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RPD分别为2.0179和1.7647。以上结果说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对混合或单一牧草的CP进行快速检测是可行的,DM的预测模型需要进一步校正,而EE和P的分析误差较大,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测定的精确度和增加样品含量来进一步校正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