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102.
陆正和  阎斌伦  吴建新 《水利渔业》2007,27(3):49-50,87
稀土元素铈对河鲀的受精卵孵化和幼苗的培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孵化率和幼苗的生长率随之上升。氯化亚铈在0.5mg/L时,孵化率(85.0%)和生长(26.41mm)明显高于其它组;当浓度为0.6mg/L时,孵化率和生长下降。  相似文献   
103.
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隶属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游行多毛目(Erranlia),沙蚕科(Nereidae),围沙蚕属。体呈长蠕虫形,最大者环节数可达230多节,体长27cm,体宽1cm,横断面为圆形或略扁,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本种在海水增养殖生产和海洋渔业上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俗称“万能钓饵”。目前,沿海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开发滩涂养殖沙蚕,急需苗种,故苗种生产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4.
以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载畜率(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对短花针茅与其对应土壤(0~20 cm和20~40 cm)碳(C)、氮(N)、磷(P)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短花针茅N、P及C∶N∶P化学计量比没有显著影响,但C含量随载畜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除表层土壤C∶N外,载畜率对两层土壤的N、P及C∶N∶P化学计量比有显著的影响(P<0.05),这些差异主要由土壤N和P的变化决定,但不同土层下载畜率间的化学计量特征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整体上看短花针茅化学计量特征不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影响,放牧具有降低短花针茅P和土壤C的作用,但这种作用随载畜率的增加而降低。相比不放牧处理,重度放牧完全改变了土壤N、P、C∶N和短花针茅C、C∶N特征,而土层深度的加深对MG处理下的土壤P、N∶P和C∶P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5.
9只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第1组在生茸后期用抗雄性激素CAZ处理后,每周口服1次生长抑素耗竭剂GS57,共处理4次;第2组在生茸后期只接受CAZ处理,未进行Cs57处理;第3组未进行任何处理,为对照组。结果:生茸后期(7月下旬-8月下旬),第1、2组血清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第3组;第1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其处理前水平和第2、3组(P〈0.05);第1、2组的再生茸长度和重量均显著大于第3组(P〈0.01),但第1、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生茸后期,通过增加血清睾酮水平已经受到抑制的雄性梅花鹿血液IGF-1水平未能进一步起到促进再生茸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湖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 SARA)对瘤胃液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和B族维生素表达丰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体况良好的湖羊12只,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料精粗比为3∶7,SARA组饲料精粗比为7∶3建立SARA模型。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结构变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方法分析瘤胃液中B族维生素的表达丰度,并用Pearson法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湖羊瘤胃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Chao1)显著高于SARA组,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SARA组(P<0.05)。在细菌门水平,对照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丰度显著高于SARA组(P<0.05);在细菌属水平,对照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夏普氏菌属(Sharpea)、产丁酸盐菌属(Saccharibacteria)、未分类的瘤胃球菌属(unclassified_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