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9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高产杂交稻新组合T优808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谷B/珍汕97B∥龙特浦B复交后代中,选择株叶形态好、柱头外露率高、品质较优、生育期较迟的株系,与珍汕97A连续多代回交,育成育性稳定、配合力强、米质较优的三系不育系T80A.以T80A与强恢复系明恢86配制的新组合T优8086具有米质较优、高产等优点,在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试中,生育期比对照汕优63早3~4 d,2 a增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004年7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等地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82.
光钝感高产抗病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52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红航952是福建农林大学麻类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研究室以福红952为材料利用宇航搭载,通过太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综合因素作用诱变,经3年海南冬春季自然短日照条件下的生态环境鉴定,育成的光钝感超高产抗病性强的红麻新品种,于2009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鉴定登记(皖品鉴登字第0809005)。2008年度安徽省红麻新品种鉴定中,福红航952的平均原麻产量5017.5kg/hm^2,  相似文献   
83.
洁净检验是检验丝片上小纇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被列为生丝品质主要检验项目之一。通过缫丝试验调查发现,缫丝操作对生丝洁净成绩无明显影响,缫丝车速影响生丝洁净成绩,适当提高车速可以改善生丝洁净成绩。  相似文献   
84.
福红航952是福建农林大学麻类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研究室以福红952为材料利用宇航搭载,通过太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综合因素作用诱变,经3年海南冬春季自然短日照条件下的生态环境鉴定,育成的光钝感超高产抗病性强的红麻新品种,于2009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鉴定登记(皖品鉴登字第0809005)。2008年度安徽省红麻新品种鉴定中,福红航952的平均原麻产量5017.5kg/hm^2,  相似文献   
85.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优质低温敏水稻核不育系金山S-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性状互补的两个亲本8—1S和香125S杂交,采用系谱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两用核不育系金山S-1,已于2004年12月通过福建省科技厅技术鉴定。该两用不育系具临界温度低、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120d)、米质优、配合力好、异交率结实高等特点。以金山S-1配制的杂交稻新组合具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优质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两优28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用性状互补的2个光温敏核不育系8-1S和香125S杂交,通过系谱选择与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优质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金山S-2。利用该不育系与早恢89配组育成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两优289,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2003—2004年参加福建省优质早稻区试,2 a平均产量达7.14 t/hm2,比对照佳禾早占增产13.62%,达极显著水平。该组合于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7.
以珍汕97B/秀水13的22个F_7代株系为材料,在采用程氏指数法和SSR分子标记进行籼粳属性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与4个光温敏两系不育系配制88个杂种一代,剖析供试材料的籼粳遗传背景与其配组的F_1结实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2个后代品系籼粳分化明显,大多为籼型或偏籼型;程氏指数法与SSR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籼粳分类结果基本相符。F_1的结实率与双亲遗传背景呈极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光温敏不育系的籼粳分化和双亲的粳稻成分指数差值是决定F_1结实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携有广亲和基因的育种群体在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四川蚕茧质量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蚕茧质量与地区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蚕品种菁松×皓月为试材,在四川省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基点作为试点,对各试验点测试和调查了22项蚕茧质量指标,研究蚕茧质量的地区差异。[结果]以解舒率为例,10个试点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地区7的解舒率最高,达76.2%,而地区9最低,仅54.5%。剖析表明,地区7气候干湿分明、气候凉爽、日温差大等优势地理环境造就该地区蚕茧的解舒丝长,蚕茧质量好,评为3级,而地区9由于气候湿度较大,茧丝塌压,解舒性差,解舒丝短,基本等级为14级,还因气候等原因茧生霉,内霉茧率高达17.50%,使得最终等级降到17级。[结论]蚕茧质量的好坏与地区间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特优质高产抗病红麻新品种福红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福红7号是福建农林大学用非洲裂叶与7380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于1993年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红麻新品种。在福建麻区多点对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5961.0kg/hm^2,比对照品种粤743增产12.63%,达极显著水平,而纤维支数高达350公支,强力458N,是一个纤维品质优异,可用作麻纺、造纸和生产各种高附加值新产品的特优质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0.
利用山东省诸城市1971~2009年各月十分钟最大风速资料,对诸城市最大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39年中诸城市四季和全年最大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年最大风速以每10年1.45m/s的幅度下降,冬季下降最快,达到每10年降低1.73m/s,春季、秋季与年平均最大风速降幅很接近,分别为每10年降低1.44m/s和1.48m/s,夏季下降最慢,最大风速极值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各月最大风速变化曲线呈递减的“两峰一谷”形。针对不同时期的大风危害提出了具体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