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根据文心兰的观赏特点,以确定盆花种质综合价值为总目标,选定了16个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类与组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初步建立了适合文心兰盆花种质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引进的20个文心兰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共划分了4个等级,其评价结果基本与各品种的实际利用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62.
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标记技术,从9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对16个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进行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共获得242条DNA片段,大小分布在200~2800 bp之间,其中162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总数的66.9%,揭示了观赏向日葵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6个观赏向日葵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基因型间的Nei氏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36~0.84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590 3;聚类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分出不同的基因型,多数来源相同的种质资源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鹿角蕨孢子萌发与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为鹿角蕨规模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鹿角蕨孢子为外植体,采用3种不同消毒方法进行孢子灭菌与萌发;利用正交设计法,探讨基本培养基(MS、改良1号和改良2号)及植物生长调节剂(6-BA、KT、NAA和IBA)等对绿色球状体(GGB)增殖、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等关键环节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孢子消毒方法及GGB增殖、丛生芽增殖和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适宜孢子消毒的方法为超声波清洗器振荡清洗40 min,污染率低,仅为6.7%,孢子萌发率高达100.0%;各试验因素对GGB增殖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基本培养基>6-BA>CH>NAA,以改良1号为基本培养基较好,6-BA适宜浓度为0.5 mg/L,NAA适宜浓度为0.1 mg/L,CH适宜浓度为0.2 g/L,42 d平均增殖系数达5.5;各试验因素对丛生芽增殖影响的主次关系为IBA>6-BA>NAA>KT,IBA适宜浓度为0.5 mg/L,6-BA适宜浓度为0.3 mg/L,KT适宜浓度为0.1 mg/L,NAA适宜浓度为0.3 mg/L,60 d平均增殖系数达5.3;添加NAA 0.3 mg/L为最适浓度,生根率为100.0%;试管苗移栽60 d成活率达98.5%.[结论]超声波清洗器振荡清洗40 min能有效降低鹿角蕨孢子污染率,提高孢子萌发率.鹿角蕨GGB增殖培养基以改良1号+6-BA 0.5 mg/L+NAA 0.1 mg/L+CH 0.2 g/L较适宜,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以改良2号+6-BA 0.3 mg/L+KT 0.1 mg/L+NAA 0.3 mg/L+IBA 0.5 mg/L较适宜,生根培养基以改良1号+NAA 0.3 mg/L较适宜.  相似文献   
64.
切花月季为著名的四大切花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在福建省以春秋两季生长最好,切花质量最佳。而夏季所产的切花花枝短、花朵小、品质差,价格十分低廉。据近几年市场观察,夏季切花月季的批发价格仅为冬季的1/5~1/10。而且,切花月季经过春季的旺盛生长,植株较高,不利于采花、摘芽等操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切花月季的质量,我们对捻枝修剪技术进行了探讨。一、试验材料与方法在本单位花卉基地,采用引进的“萨曼莎”品种进行试验。捻枝处理时间为7月上旬。捻枝修剪的方法是在植株高50~55cm处,把上部枝条全部折向低处,要求折而不断。对照为…  相似文献   
65.
蝴蝶兰丛生芽增殖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蝴蝶兰品种‘Lauluns’花梗腋芽诱导出的不定芽为试验材料,研究芽体物理切分与摆放方式、不同无机盐浓度以及有机添加物对蝴蝶兰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芽体物理切分与摆放方式、无机盐浓度以及有机添加物对蝴蝶兰丛生芽的增殖均有显著影响,单芽切除生长点后横插(PSP-3)处理的单芽平均诱导芽数最高,但死亡率也达到23.3%,双芽切除生长点后横插(PSP-6)在控制死亡率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诱导芽数;在1/3MS~1/2MS之间的无机盐浓度比较适合于蝴蝶兰丛生芽增殖,且种苗长势健壮;15%(v/v)椰汁最适于蝴蝶兰丛生芽增殖,150g·L-1的马铃薯或150g·L-1香蕉泥也可作为低成本有机添加物。  相似文献   
66.
日粮饲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120只,随机分组,自由采食以葡萄糖-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的半纯合日粮,日粮中分别添加0,11和440mg/kg铜,饮用去离子水,分别于1日龄皮下接种HVT冻干苗,7和14日龄滴鼻接种Lasota系冻干苗。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0或440mg/kg铜添加组与11mg/kg铜添加组相比:19,43日龄体重小 ,0mg/kg铜添加组0-43日组单位增重料耗显著高于11mg/kg铜添轴  相似文献   
67.
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改善畜禽肉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肉质的颜色、质地、货架寿命等指标通常受到日粮的影响。针对动物不同品种 ,在特殊配制的日粮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尤其是维生素 E、维生素 C和核黄素 (维生素 B2 ) ,及矿物质钾和镁 ,以达到提高肉质的要求。但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肉质的研究 ,还主要集中在猪肉上。在过去数 1 0年里 ,人们进行猪基因杂交的目的是提高瘦肉率和生长速度。而今 ,基因杂交则致力于改善猪肉品质。以往过分追求瘦肉型猪的结果是 ,随着背膘厚度的下降 ,导致大理石纹或肌内脂肪的降低。美国营养学家 Harold Rosson认为 ,肌内脂肪的下降 ,会导致猪…  相似文献   
68.
过瘤胃脂肪是复合性植物油经过三步系列化学反应制备的用于饲喂动物的新型绿色营养性饲料产品,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多年潜心研究而成。该产品在瘤胃内呈不溶性,不被降解,进入真胃和小肠后迅速高效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由于其脂肪酸比例满足肠道消化吸收所需的理想比例,因而在日粮中添加后不影响瘤胃pH值,不干扰瘤胃代谢及乙酸、丙酸比例。奶牛产犊后进入泌乳高峰期,高泌乳量导致对能量的需要很大,泌乳牛为维持其高水平的泌乳量,代偿动用体内脂肪导致内分泌发生变化,血液中酮体增加,使得在进入泌乳高峰期前1个月采食量受到抑制而开始下降。其结果是在采食以谷物为主精料型日粮条件下不能满足此时奶牛对能量的需要,奶牛体脂大量消耗、体重减轻,结局是产奶量下降,奶牛尤其是高产青年头胎牛淘汰率升高、使用寿命缩短、妊娠率降低和乳房炎发病率增加,最后导致奶牛生产成本增加和效益下降。饲喂传统日粮很难达到奶牛此时高能量需求,即使可以,也会由于过高比例精料导致瘤胃不良发酵加重胃肠负担,降低瘤胃pH值和纤维分解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日粮的消化率和动物本身的生产性能。饲喂高精料日粮也无法在生产中使用。如果日粮直接添加普通脂肪,动物采食后在瘤胃...  相似文献   
69.
切花型向日葵新品种“闽日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无花粉观赏向日葵品种雄性自发突变的单株,经杂交、回交、多代自交选育出向日葵切花型新品种"闽日1号",该品种花色特别是花盘颜色与其父母本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花瓣黄色,花盘绿色,花药黑色,花粉黄色,整个花盘色彩艳丽,层次分明,观赏性状稳定;该品种为切花型,生育期80~120 d,株高115~170 cm,花朵直径11~15 cm,花瓣数35~45枚,瓶插寿命8~14 d;生长势强、适应性广、生长期短、可周年栽培,切花产量9.0~12.0万枝·hm-2.  相似文献   
70.
为探明叶色变异对杂交兰叶片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对杂交兰紫妍氏及其3个叶艺品系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及三磷酸腺苷酶(ATP)活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K21绿色叶片、K21-1和K21-2绿色区叶片),3个叶艺品系叶艺区叶片中ATP活性均有所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升.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和CAT活性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POD活性、MDA含量、ATP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此推测叶色变异对相对电导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较大,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清除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防止膜脂过氧化加剧,对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杂交兰叶艺形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