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红螯螯虾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有一定关系,体重24.5-85.2g,产卵量185-594粒,其相对产卵量为每克体重7-8粒。整个孵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20-33℃时,孵化出膜时间为20-40d,其最适孵化水温为28-30℃。  相似文献   
62.
低聚木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将525尾规格、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0组)、1(A1组)、2(A2组)、4(A3组)和6 g/kg(A4组)低聚木糖的饲料.分别于试验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56天检测草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在养殖试验(56 d)结束后连续攻毒14 d,计算各组试验鱼攻毒后死亡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整个试验期内,各试验组草鱼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3组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A0组(P<0.05),并分别于第28天、第28天、第7天、第28天达到最大值,而且其攻毒后死亡率最低.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可提高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最佳添加量为4 g/kg.  相似文献   
63.
红螯螯虾对3种药物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红螯螯虾虾对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和福尔马林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4~25℃时,虾苗对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和福尔马林在24h的LC50分别为16.30mg/L、17.50mg/L、1067.37mg/L;48h的LC50分别为15.36mg/L、49mg/L、743.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4.09mg/L、3.16mg/L、108.31mg/L。  相似文献   
64.
一种新病毒性鸭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2月初,广东某市出现了一种以肿头、软脚、流泪,拉黄绿色稀粪,肝脏出血和坏死及食道泄殖腔有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的鸭病。我们对该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的初步分离、鉴定,发现该病属于一种病毒病,病毒无血凝活性,用鸭瘟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的通用引物扩增到了相应大小的条带,而用副黏病毒、禽流感病毒通用引物未扩增到目的片段。  相似文献   
65.
66.
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调查显示沅水浮游植物中巴豆叶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钝脆杆藻、美丽星杆藻、细星杆藻、格孔单突盘星藻、泥污颤藻、铜绿微囊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67.
口灌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对中华鳖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口灌3种剂量的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0.2 g/kg, 1.0 g/kg, 2.0 g/kg)后中华鳖消化道内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每千克鳖体重口灌剂量为0.2 g、1.0 g和2.0 g时,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细菌数量变化有较大的区别,食道和胃中的细菌数量变化并不明显,而大肠中的细菌数量变化非常显著.用药后,大肠中的优势菌群构成并没有改变,但各优势菌群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肠杆菌(Enterobaoteriaceae)、气单胞菌(Aeromonas)和弧菌(Vibrio)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芽胞杆菌(Bacillus)升高;当用药剂量为1.0 g/kg和2.0 g/kg时,大肠中的细菌类群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8.
本文研究了口灌 3种剂量的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 (0 2g/kg ,1 0g/kg ,2 0g/kg)后中华鳖消化道内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每千克鳖体重口灌剂量为 0 2g、1 0g和 2 0g时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细菌数量变化有较大的区别 ,食道和胃中的细菌数量变化并不明显 ,而大肠中的细菌数量变化非常显著。用药后 ,大肠中的优势菌群构成并没有改变 ,但各优势菌群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肠杆菌 (Enterobaoteri aceae)、气单胞菌 (Aeromonas)和弧菌 (Vibrio)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芽胞杆菌 (Bacillus)升高 ;当用药剂量为 1 0g/kg和 2 0g/kg时 ,大肠中的细菌类群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9.
口灌氟苯尼考在黄鳝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其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25℃下黄鳝单次口灌氟苯尼考(20mg/kg)后其体内的药物代谢和连续3d口灌(20mg/(kg.d))氟苯尼考后的药物残留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黄鳝体内吸收迅速、组织分布广泛。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中氟苯尼考的达峰质量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07μg/mL、7.57、9.34、5.87μg/mg和3.67、4.45、2.01、9.28h。各个组织消除半衰期t1/2β)的大小顺序为肾脏(29.26h)>肝脏(19.32h)>肌肉(17.22h)>血浆(10.84h)。氟苯尼考胺在黄鳝体内代谢缓慢,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和代谢率(MR)最高,分别为45.93h和49.21%。连续3次口灌后,标示残留物在黄鳝肾脏组织的残留量最高,其次为肝脏和肌肉。给药10d后所有组织均检测不到残留。若按照日本规定0.1mg/kg的最大残留限量(MRL)计算,得到的休药期为12d,与实测浓度判断法得出的休药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0.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结果表明:该虾的出肉率平均为31.5%,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无氮浸出物分别占鲜重的79.92%,17.49%,0.42%,1.28%,0.89%。肌肉蛋白质由19种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种人体必需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