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6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多效唑和乙烯利对妃子笑荔枝成花及碳氮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喷施多效唑、乙烯利对妃子笑荔枝成花及碳氮营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乙烯利,能有效地控制妃子笑荔枝抽生冬梢,促进花芽分化,诱导成花;其抽花穗枝数、侧花穗枝数、成花率分别比对照高53.73%、56.16%、62.25%,花穗长度比对照长12.96%,抽冬梢枝数比对照少76.4%;喷施多效唑、乙烯利的荔枝样树其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总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样树(CK)的,其氮含量及C/N比值显著高于对照样树.  相似文献   
22.
冠层温度是表征植物生理生态过程及能量平衡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为探讨热带森林冠层温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并且初步分析环境因素与冠层温度的关系,本研究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测定了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2017年全年的冠层温度数据以及同步得到的冠层微气象资料,对干季和湿季下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Tc)与大气温度(Ta)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微气象因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全年各月日变化都为单峰曲线,相比Ta,Tc具有明显的位相前移、变化加剧的特点。白天林冠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林冠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的热源;夜晚林冠边界层为逆温层结,呈稳定状态,林冠为SPAC的冷源。湿季冠层温度高于干季。若仅考虑Ta,Tc与Ta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Tc= 1.033Ta-0.656;若同时考虑大气温度(Ta)、净辐射(Rn)、相对湿度(RH)与风速(V)等微气象因子,其复相关系数表明全年均呈极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表明干季冠层温度变化主要受Ta、Rn和RH的影响,其次受V的影响;湿季主要受Ta与RH的共同作用,Rn与V对其的影响相比可忽略不计。此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的全年变化规律及其与众多微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冠层温度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NaCl胁迫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厚壳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和2.5%浓度的NaCl胁迫时,红厚壳幼苗生长更快,叶绿素含量、CAT和SOD活性均增加;之后随着浓度的升高,红厚壳生长减缓,叶绿素含量减少,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CAT、SOD活性显著下降,POD活性变化不明显.红厚壳幼苗可耐3.5%的NaCl胁迫,在2.5%浓度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4.
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 Linn.)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十分巨大,为了研究其光合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其生态栽培和商业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栽植6a的红厚壳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I-6400测定其光合特性,试验包括以下在自然生长的条件下测定叶片光合、蒸腾作用的日变化规律;控制CO2浓度,测定叶片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下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控制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测定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红厚壳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型;(2)红厚壳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及其它相关生态因子(包括有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汽压差和叶温)均呈二次线性关系。红厚壳适于生长强光、高温的环境。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按季共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相比无间种处理,幼龄胶园间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硝化作用,间种葛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间种香蕉促进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最明显,其他微生物作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幼龄胶园间种能改善胶园土壤微环境,可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新型的防风减灾栽培措施,减少风害对橡胶种植业的影响,试验设计在风害较大地区的幼龄胶园行间间种不同组合的非胶树木,研究其防护效应。研究表明:橡胶树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能有效减轻常风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对强台风有抵御作用,能有效提高存树率;橡胶幼林间种非胶树木,对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影响较小,间种后的橡胶幼树粗生长和高生长没有受到明显抑制。试验中不同橡胶品种间种不同非胶树木,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因子、粗生长和高生长虽无显著差异,但仍表现有差异,这说明不同橡胶品系受间种的非胶树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7.
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和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4种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各土壤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但普遍表现为表层土壤(0~1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高于平均值,下层土壤(45~60cm土层)有机碳含量低于平均值,中间两层的(15~30cm土层、30~45 cm土层)变化不大,在平均值的上下浮动;(2)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6.03~7.78g/kg之间,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高低排序为幼林晚期(7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早期(2龄)开割树(16龄);(3)胶林有机碳储量主要决定于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介于61.33~74.29t/hm2之间.相互间存在差异,高低排序为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晚期(7龄)幼林早期(2龄)开割树(16龄).  相似文献   
28.
磷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研究琼中橡胶林土壤磷储量及分布规律有利于指导施肥,并对热带地区主要橡胶林土壤磷循环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对海南琼中6个龄级(5、10、15、20、25、30年)的橡胶林土壤(土壤分级:0~20、20~40、40~60、60~80、80~100 cm)进行调查采样,室内测试分析其磷含量,计算土壤各个层次的磷储量。研究结果表明:(1)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含量为57.68 mg/kg,有效磷含量为2.25 mg/kg,全P含量在土壤剖面中无明显的分布规律,有效P含量大致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总储量为843.25 kg/hm2,有效磷储量为32.12 kg/hm2。20~40 cm的全磷储量和有效磷储量均最大,分别占31.18%和28.18%。琼中橡胶林土壤总体处于缺磷状态,有必要增施磷肥或复合肥。  相似文献   
29.
小麦是豫南第二大粮食作物,其中稻茬小麦年种植面积在26.7万hm2以上,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管理粗放、品种退化、湿害严重、病虫草害发生重等原因,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产量为200~300kg/667m2,处于低产水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采取措施,提高产  相似文献   
30.
为开发利用海南本地魔芋种质资源,以海南本地野生疣柄魔芋球茎顶芽为外植体,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在0.1%Hg Cl2溶液中浸泡20 min为宜;采用MS+6-BA 3.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培养基,较有利于从顶芽基部直接诱导出丛芽,且增殖系数较高,达4.37;而丛芽分切成单芽后,在MS+NA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活性炭1 g/L培养基上的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