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水产动物源细菌磺胺类耐药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 Bank中细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及相应Taq Man探针,以重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耐药基因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临床菌株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定量范围为1×10~1~1×10~8拷贝/反应时,其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灵敏度高(3个基因的最低质粒检测限均可达到10拷贝/反应)、特异性强(与其他病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均小于2%);对临床菌株的检测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达94.2%,且整个检测过程可在2 h内完成。所建立的可同时检测Sul1、Sul2和Sul3基因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细菌的磺胺类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罗非鱼食源性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特性,为研究制定罗非鱼食源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采自广西罗非鱼主产区养殖场及市售罗非鱼样品(200份)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等9种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获得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鉴定,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纸片琼脂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所检测的9种食源性致病菌中除了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他6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养殖场罗非鱼样品的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5%和5.0%,海豚链球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2.5%、1.7%和0.8%;市售罗非鱼样品仅检出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2.5%、1.3%、1.3%和1.3%.检出的食源性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药物谱和耐药谱,以对头孢哌酮的敏感率最高,达56.7%;对青霉素、新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63.3%.[结论]广西罗非鱼携带有以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食源性致病菌,且检出的致病菌均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监测和评价广西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10月~2008年7月,选择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留肖村2户养殖户的各1口池塘,在1年的养殖周期内,于秋、冬、春、夏季节,分别采集池塘内、出水口、池塘水源水样,监测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的排放情况,并通过计算其排污系数K值,测算广西淡水池塘养殖年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评价其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个养殖周期内,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K值分别为182.62、2.32、7.68和0.55kg/t;据此测算在1年的养殖周期内,广西淡水池塘养殖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分别为COD140263.2t、氨氮1764.0t、总氮5997.6t、总磷425.6t。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产饲料、鱼肉、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微波辅助衍生GC-MS法.在样品前处理开始时加入三聚氰胺-15N3同位素内标物去除基质效应.采用三氯乙酸-乙酸锌超声提取,阳离子聚合物HR-XC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液氮气流吹干后用微波辅助进行快速衍生化,衍生化产物上机分析,有效去除了基质带来的干扰,提高了检测效率.对衍生化条件进行了探讨,确定使用100 μL BST-FA+TMCS(99:1)和200μL吡啶,微波炉(700 W)中档火力反应1 min.三聚氰胺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762.3X-1878.7,相关系数为0.9996.在0.4~800 n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空白饲料、鱼肉、奶粉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在82.5%~10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3%~9.1%之间,在空白试剂、饲料、鱼肉、奶粉基质中的检出限分别为1.2、3.3、3.1、2.9μg/kg.  相似文献   
15.
兔膝关节炎骨关节组织切片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高质量骨关节组织的石蜡切片,是组织病理学评价相关动物骨关节炎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在兔一侧膝关节的股骨内侧髁关节面制造直径3 mm深度4 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获得兔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术后4周,分离股骨髁,经过10%中性甲醛固定舜口混合酸脱钙后制备组织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HE)和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造模侧损伤填充区细胞表现为软骨样细胞特征.该法制备的骨关节组织切片,标本平坦完整,软骨和骨组织结构分明.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骨关节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为骨关节炎相关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产品中斑蝥黄的方法。样品经乙腈萃取,用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该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斑蝥黄质量浓度在0.02~10μg/mL时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 4;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0.1%~9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4.2%(n=6)。该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良好,消耗少,适用于水产品中斑蝥黄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