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用1961-1995年宣城秋季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得出:(1)寒露风出现日期为多波振动的年际变化模式,并存在淮4a周期的低频振荡;(2)日平均气民水汽压有准20d周期的变化现象;(3)温压时间演变曲线,由高温低压逐渐演变到高压低温峡谷曲线交点后2d出现寒露风。  相似文献   
32.
用 1961~ 2 0 0 0年 ( 4 0a) 3、4月逐日宣城地面气象要素资料及历史天气图统计分析表明 ,春播期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年平均0 .83次 ,主要出现在 3月下旬 ,是南北 2支冷暖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而产生的大范围天气气候现象。单站气压和水汽压存在以准 2 0d为周期的变化现象 ,在周期为 10d的频段上两要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天柱山2011.7.23特大雷电灾害天气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雷电灾害天气预报能力,服务天柱山旅游业。运用安徽省天柱山气象站地面观测气象资料、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美国NCEP全球分析FNL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天柱山特大雷电灾害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环流特征为测站上空受槽前西南气流及低层较强的暖平流影响,贴地层在西太平洋伸向内陆的热带低压环流内,200 hPa为副热带西风急流。1000~ 700 hPa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近10℃,在T-lnp图上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接近1000 hPa高度上,平衡高度伸至200~300 hPa之间,对流有效位能为2058 J/kg,而对流抑制能量在300 hPa以上。14时低层气温和比湿增量大于中高层,表明气层稳定度减小。低层为湿层并有湿舌从东北方向伸向测站,测站位于舌尖端;中高层为干层覆盖,这种湿度垂直分布非常有利雷暴出现。雷暴在雷达回波图上具有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34.
宣城市2009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宣城市2009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正常略偏多,其中绩溪、旌德偏少,其余各县(市)偏多;入梅、出梅期偏迟,梅雨日数和全市平均梅雨量较常年偏少。全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高温日数多于常年。主要气象灾害是第8号热带风暴"莫拉克"暴雨洪涝灾害和11月16~17日全市境内雪灾。另外,大风、大雾、冰雹、雷电也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农业方面病虫害迁入量小,较常年偏轻;但气象灾害频繁,特别是棉花受其影响产量下降,气候上属正常偏差年景。  相似文献   
35.
对安徽15站1961~2007年夏季月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得出6月份为5种雨型、7月份为7种雨型、8月份为8种雨型,并给出对应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每月各雨型的月降水地理分布差异显著,对应的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距平场具有明显的特征和天气学意义。  相似文献   
36.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地处皖赣通衢,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灾害性天气造成的灾害将给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采用绩溪1957~2007年的资料,统计干旱、暴雨、高温和强对流天气等灾害性天气的出现频率、强度并分析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近50年来,绩溪县灾害性天气除暴雨强度、干旱和浓雾出现频率增大外,频率变化呈平稳或减小趋势。具体为:暴雨频率线性变率为0.13%/10年,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大暴雨频率总体呈增大趋势,线性变率为0.23%/10年;干旱频率变化率为0.14%/10年,呈增大趋势但不明显;高温频率的线性倾向为-0.02%/10年,呈平稳变化趋势;大风频率呈明显减小趋势,线性变率为-0.46%/10年;雷暴年际频率变化呈减小趋势但不明显,线性倾向为-0.12%/10年;冰雹频率变率为-0.28%/10年,呈减小趋势;降雪频率线性倾向为-0.06%/10年,呈平稳变化态势;霜频率线性变率为0.10%/10年,呈增大趋势但不明显势;结冰线性倾向为-0.50%/10年,呈显著减小趋蛰:雾频率线性变率为0.29%/10年.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37.
皖东南地区寒潮的气候特征(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皖东南地区1961年10月1日-1991年月31日每年的冬半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皖工南地区寒潮冷空气源于北冰洋,其路么88%经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南下影响本地区。(2)全区性寒潮每年平均1.6次,但年际差异较大;92-3月份出现寒湖次数最多,10月份无寒潮出现,(3)测第拔高度高则寒潮年平均镒数多;宣城、郎溪、广德地区年平均次数最少,旌德、绩了多。(4)寒潮48h最大降温幅度为19  相似文献   
38.
统计了皖东南地区1960~1989年暴雨频数,考察暴雨序列样本之间相似系数,得出多波振动的暴雨频数年际变化模式和半波振动的月际变化模式。年暴雨频数的大小与水旱年基本对应,并存在准3年周期振荡;半波振动的峰区对应梅雨期。月暴雨频数的地理分布又与重要天气系统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