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解偶联蛋白3(UCP3)、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CPT—I)mRNA表达及疗效的影响。方法5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养组(NC组,n=15)、高脂饲养组(HF组,n=15)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在高脂饲料喂养至8周末时,腹腔注射链唑霉素(25mg/kg)制作糖尿病模型;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治疗组(DMT组,n=14)和糖尿病未治疗组(DMC组n=14),分别给予罗格列酮(3mg·kg^-1·d^-1)和灭菌生理盐水灌胃,持续8周。UCP3、CPT—ImRNA表达采用RT—PCR测定。结果HF与DMC组骨骼肌UCP3、CFT—ImRNA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5)。与DMC组比较,DMT组血糖和游离脂肪酸降低,而胰岛素敏感性和骨骼肌UCP3、CFT-I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UCP3、CPT—InLRNA表达降低;而罗格列酮可上调UCP3、CFT—ImRNA的表达,降低血糖、FFA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糖尿病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至2006年糖耐量减低患者355例,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n=166)和非干预治疗组(n=189),出院后随访3a,统计糖尿病(DM)发生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非干预治疗组中发生DM70例07.0%),年转化率为12.3%;干预治疗组中发生DM24例(14.4%),年转化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与餐后2h血糖(OR=3.016)、家族史(OR=1.446)和年龄(OR=1.176)有关。结论IGT患者发生DM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餐后2h血糖、家族史和年龄,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