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从健康猪生长的发酵床垫料中筛选到1株耐高温的高效降解菌Y34,把其接种到猪粪水中反应25 d后,对COD与NH3 N降解率分别为84.7%,83.5%。生长特性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50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Y34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相似性为99.0%。对此菌发酵过程中产酶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培养条件下,菌株Y34能够分泌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具有用于研制发酵床微生物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发酵床陈化垫料堆肥的腐熟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条件对陈化垫料堆肥腐熟的影响,采用室内堆肥试验方法,研究在相同水分(60%)、相同接种量(0.2%)条件下,不同碳氮比、不同通气方式及添加过磷酸钙对堆肥进程的影响及各种指标在堆肥进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陈化垫料堆肥的接种量为0.2%,水分控制在60%左右,碳氮比控制在25.3∶1左右,同时添加3%的过磷酸钙以及采用机械强制通气方式通气时,堆肥腐熟效果最好.在此优化条件下处理的高温保持时间为14 d,木质素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发芽率指数及有机肥料总养分质量分数分别为38.7%、41.3%、112.3%和9.1%.  相似文献   
13.
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24日龄断奶仔猪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和0.1%的丁酸钠,试验期为26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分别提高8.01%和17.84%;腹泻率分别下降69.4%和75.0%;每头仔猪毛利收入分别提高15.39%和33.1%。试验表明,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发酵床微生物接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接种菌剂对猪粪的原位降解效果,在室内模拟条件下,以锯木屑与稻壳为垫料,用自行研制的微生物菌剂作为接种剂,研究了垫料中pH值、无机氮、部分酶活性变化、有机物降解率(COD去除率)及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剂能降低垫料环境pH值;能加快有机物的降解,其中B组菌剂COD的去除效率最高,发酵25 d,COD的去除率达(79.5±3.1)%;垫料氨态氮含量在第5 d降到最低值,但整个发酵过程中,接种菌剂氨态氮含量都比对照组高;接种菌剂有效地提高了发酵过程各类的酶活性与峰值,酶活性大小因酶种类与发酵时间的不同而各异;接种菌剂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介孔硅纳米颗粒(MSN)对水稻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MSN提高了土壤溶液的p H值,从而显著降低了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施用量为0.5%、1.0%和2.0%的MSN处理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下降63.07%、81.30%和93.02%。MSN对Cd污染土壤上水稻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显著降低了盆栽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0.5%、1.0%和2.0%MSN处理组水稻籽粒中Cd含量从0.363 mg/kg分别下降到0.045 5、0.032 5、0.020 7 mg/kg,均达国家标准。因此,介孔硅纳米颗粒可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为提供低成本、高效、安全的微生物除臭剂,也为菌株的混合培养提供科学依据,以活菌数为考察指标,将除臭微生物酿酒酵母和干酪乳杆菌的单株培养和两者混合培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由酿酒酵母和干酪乳杆菌混合培养的菌剂进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者采用混合培养方式,酿酒酵母活菌数比单种培养提高0.39×108 CFU/mL,干酪乳杆菌活菌数比单种培养增加2.53×108 CFU/mL,混合培养较单株培养活菌总数提高8.90%。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大鼠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19.64 g/kg,即该混合培养菌剂实际无毒。  相似文献   
17.
干酪乳杆菌LDJ是一株能抑制变形杆菌生长的优良菌株。为了探究干酪乳杆菌LDJ无细胞上清液的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的无细胞上清液对变形杆菌的抑菌能力,发酵时间在0~4 h时无细胞上清液无抑菌能力,发酵至8 h时抑菌能力逐步上升,发酵时间在24~48 h时无细胞上清液抑菌能力趋于平稳;其中,发酵时间在36 h时,抑菌圈直径最大,为20.48 mm。干酪乳杆菌LDJ无细胞上清液中抑菌物质的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抑菌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无细胞上清液经40~100℃处理30 min,仍有良好的抑菌活性;pH值在3~6范围内抑菌物质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则没有抑菌作用;不同酶处理对无细胞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推测其抑菌有效成分可能为肽类及有机酸。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和鉴定稻田中具有降NH3作用的土著菌株并评估其降NH3效果,探讨其在水稻追施尿素中减少氮肥损失的潜力,本研究首先通过降NH3菌株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富集,然后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其进行分离,进而根据细菌的降NH3效果进行复筛,对筛选出的高效降NH3菌株通过16S rDNA测序鉴定菌属,并对目标菌株的氮利用能力、产脲酶性能和溶血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选择性培养基从稻田土-水界面样品中筛选出3株具有降NH3效果的菌株,分别命名为菌Ⅰ、菌Ⅱ、菌Ⅲ。利用NH3降低率实验进行复筛,其中菌Ⅱ的NH3降低率最高,达到88.60%,根据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Ⅱ为污水溶杆菌(Lysobacter defluvii)。将菌Ⅱ接种到富氨和富硝的培养基后,培养基铵态氮浓度从25.00 mg·L-1降到9.85 mg·L-1,硝态氮浓度从34.00 mg·L-1...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嗜热微生物,提高微生物降解角蛋白的效率,利用以羽毛角蛋白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从堆肥样品中分离降解菌,并对其菌种分类、粗酶液的酶学性质及降解角蛋白机理进行研究。通过选择培养基共筛选到5株高温降解菌,其中,菌株K-7降解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能最佳。结合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在含角蛋白底物培养基中,K-7的发酵上清液可检测到较强的角蛋白酶活,但未检测到明显的二硫键还原酶活;同时,在降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亚硫酸盐和巯基化合物,表明亚硫酸盐裂解是角蛋白二硫键断裂的主要方式。酶学特性结果显示,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70℃,最适反应pH值为7.0~8.0,粗酶液在80℃以下时热稳定较好,SDS、PMSF和EDTA等化学试剂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DTT、β-巯基乙醇对酶活性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研究结果扩展了副地衣芽孢杆菌的应用领域,丰富了嗜热角蛋白降解菌的菌种资源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