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适度局部水分胁迫提高玉米根系吸水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局部根区灌溉可以刺激灌水区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为了揭示局部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补偿效应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营养液的渗透势模拟水分胁迫,采用分根技术,通过水培试验模拟局部根区水分胁迫,设置3个水分胁迫程度处理(-0.2、-0.4、-0.6 MPa)和1个对照处理(无营养液),于处理后0、0.25、0.5、1、3、5、7、9 d连续动态监测各根区根系的生长及导水率。结果表明,局部根区受中度及其以下(≥-0.6 MPa)经水分胁迫0.25 d内,所有处理胁迫区根系总导水率和单位根长导水率均与非胁迫区和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胁迫持续时间超过0.25 d,胁迫区根系总导水率和单位根长导水率均显著小于非胁迫区(P0.05),降低程度随水分胁迫程度而增大,各处理间胁迫区根系总导水率的差异随胁迫持续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对于非胁迫区,轻度胁迫(-0.2 MPa)持续0.5 d,单位根长导水率较对照高10.11%(P0.05),1~9 d与对照持平;-0.4 MPa胁迫持续9 d,单位根长导水率为25.08×10-11 m2/(MPa·s),显著高于对照(P0.05);中度胁迫(-0.6 MPa)持续0.5~3 d单位根长导水率显著小于对照(P0.05),较对照低19.05%~40.11%,5 d后与对照持平。说明局部根区水分胁迫能有效刺激非胁迫区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这种补偿作用在局部水分胁迫0.5 d时就已发生,受到局部水分胁迫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且根系吸水补偿效应的临界胁迫程度为≥-0.4 MPa。该研究可为更好的发挥局部灌溉在农业节水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沪黑6长茄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茄子课题组选育的杂交一代茄子品种,耐寒耐热、适应性强、商品性好,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均可。为提高沪黑6长茄杂交种的产量和品质,作者从育苗、制种田选择、定植、田间管理、授粉、采收、种子制备等方面介绍了沪黑6长茄杂交种的繁育技术。该制种技术优化了种植密度,既可减轻病害,又可提高单株果实质量;电动采粉器可快速大量收集父本花粉,在保证花粉活性的同时节省了人工挑取花粉的时间;使用专用玻璃授粉管授粉,较传统授粉方法避免了对柱头的损伤,提高了授粉效率和花粉利用率;种果后熟可提高种子的成熟度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53.
柑橘是我国第一大水果,也是我国南方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果树[1]。低温冻害是影响柑橘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2]。柑橘遭受低温冻害时,轻则损伤树体,产量减少;重则造成橘树死亡,引起重大经济损失[3]。橘树对低温冻害的抗冻能力较复杂,受园地选址、品种、栽培管理水平、地势、气象等多方位因素综合影响[4]。砻糠又称稻谷壳、谷糠等,为稻谷的外壳,体轻,应用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54.
阿拉尔垦区土壤理化因子与酶活性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方向和强度.以新疆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垦区作为研究区域,选择8 a棉田、30 a棉田、人工林、天然林、荒草地、撂荒地及盐碱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样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土壤理化和酶活性指标,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酶活性的较高值出现在绿洲内部的人工林、天然林和8 a棉田,较低值出现在盐碱地和荒草地.由通径分析及决定系数可知,全氮是影响该地区酶活性的主导因子;速效磷对脲酶和转化酶存在显著的直接正效应,是影响脲酶和转化酶活性的主导因子;速效钾是影响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与简单相关或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相比,通径分析能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客观、全面地解释.  相似文献   
55.
对不同林业剩余物的棒状燃料的成型技术进行研究,重点分析进料间隙和进料速度对不同材性、粒度的林业剩余物的成型效果.结果表明:1)所有的林业剩余物只要将其含水率控制在15%~25%之间,最大粒度的宽、厚规格不超30 mm,通过调整进料间隙和速度均可加工成棒状燃料.2)进料间隙与原料粒度呈负相关,进料速度又与进料间隙呈负相关.即木屑、竹屑等粒度小的物料进料间隙要大,可调至4~5 mm,进料速度应控制在中速或中速以下(电机频率为6Hz或6 Hz以下);而杂灌、油茶果壳等粒度较大的物料进料间隙要小,可调至1~3 mm,进料速度应控制在较高速或高速间(电杌频率为8~11 Hz).3)成型燃料的密度取决于成型时的压力.通过选用孔长径比大的环模或控制进料间隙和进料速度来调节成型时的压力,可使不同林业剩余物的棒状燃料密度达到1 g/cm3以上.4)原料的物质组成和性质是成型燃料热值的决定因素.锯末、竹屑的棒状燃料热值在4 000 kcal/kg左右,而杂灌和油茶果壳一般在4 000 kcal/kg以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影响,确立优质番茄的高效灌溉制度。【方法】以盆栽番茄为试验材料,以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果实快速膨大期和果实品质形成期的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应用博弈论综合赋权法和近似理想解法得到番茄单一营养品质指标权重和综合营养品质指标评价值及其排序,建立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对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的模型,并进行单因子和2因子互作分析。【结果】番茄单一营养品质指标权重排序为番茄红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不同时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影响表现为始花结果期果实快速膨大期果实生长初期果实品质形成期苗期。其他因子为0水平时,番茄综合营养品质随着始花结果期和果实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凹型抛物线变化趋势。苗期与果实生长初期、苗期与果实品质形成期、果实快速膨大期与果实品质形成期的土壤含水率均对番茄综合品质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与果实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果实快速膨大期的土壤含水率均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综合营养品质评价值分布在0.6~0.8的最优试验方案为处理9。综合营养品质评价值分布在0.6~0.8时各生育期的土壤含水率的优化结果为:苗期71%~83%,始花结果期71%~83%,果实生长初期68%~80%,果实快速膨大期70%~82%,果实品质形成期70%~82%。【结论】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的合理组合有利于提高番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珠三角地区冬种马铃薯生长、产量、钾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一定程度提高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起到较好的壮苗效果;在K2O 300 kg/h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与对照相比,马铃薯块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K2O 225 kg/hm2以上用量时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在K2O 300 kg/hm2以上用量时显著提高,而施钾一定程度降低了维生素C含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钾素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显著下降,钾素吸收利用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K2O 225 kg/hm2时达最大值。建议珠三角地区冬种马铃薯钾(K2O)用量以225~3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58.
施氮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漆栋良  吴雪  胡田田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4):2804-2813
【目的】垄植沟灌技术在西北内陆地区应用广泛,但往往施氮方式单一,在大田常规沟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揭示不同施氮方式下根系的生长分布及产量和氮素利用规律,探求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沟灌条件下合理施氮方法。【方法】以金穗4号春玉米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均匀沟氮(CN,即两侧沟同时均匀施氮)、交替施氮(AN,即两侧沟交替施氮)和固定施氮(FN,即始终给一侧沟施氮)3种处理。各处理施氮量均为200 kgN•hm-2,氮肥选用尿素,分3次开沟施入,基施50%,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各追肥25%;磷肥选用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开沟前均匀撒施,施磷量45 kgP2O5 •hm-2。灌溉定额3 750 m3•hm-2,分别在播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灌水,灌水定额相同。分别在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监测0-100 cm土层各层(每20 cm一层)植株下方、植株左侧和右侧的玉米根系长度,并根据采样土体折算根长密度。收获后测定产量及植株全氮量,折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玉米根系主要聚集在植株下0-4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根长密度呈递减趋势。监测期内,根长密度大小表现为:均匀沟施>交替施氮>固定施氮。0-40 cm土层根长密度以均匀施氮较大,60-100 cm土层中根长密度以固定施氮较大。固定施氮下,植株两侧根长密度值差异明显;均匀施氮和交替施氮下,植株两侧根长密度值相近。均匀施氮下,两年平均氮素吸收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值分别为217.8 kgN•hm-2、10 318 kg•hm-2和47.3 kg•kg-1N。较固定施氮和交替施氮,氮素吸收量平均提高了4.3%和2.5%;产量平均提高了8.5%和4.4%;氮素利用效率平均提高了4.1%和1.9%。【结论】均匀施氮在监测生育期内维持了较大根量,植株左右两侧根系分布最均匀;固定施氮下,根系在植株左右两侧分布差异明显;交替施氮表现介于均匀施氮和固定施氮之间。在维持玉米根系的生长和产量形成方面,均匀施氮表现最好,交替施氮次之,固定施氮最差。常规沟灌条件下,氮肥均匀撒施在两侧沟内为较好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59.
NaCl胁迫下不同番茄品种幼苗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对11个番茄品种进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10d后调查不同品种番茄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1个供试品种幼苗期存在明显的耐盐性差异。2608、2496为盐敏感品种,1480、2560为耐盐品种,其余均为中等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60.
在当前社会大众生活理念不断成熟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日益完善,结合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涵特点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时,其中所需要具体融入和包含的将不仅是应用具体的旅游产业元素内容,同时注重深层次探究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之间的具体切合度就至关重要。本文拟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背景认知入手,结合茶旅体验活动的实施诉求认知,从而分析基于茶旅体验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