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2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通过对花生病毒病的病情消长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研究得出,温度、湿度与病情消长有显著的相关性,且温度、湿度与病情消长有显著的多元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浙江省庆元县柑桔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87年底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全县去年产柑桔1760吨,产值200万元,预计三年后可达1万吨,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全县人均可收50元。这对改善山区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可是庆元县地处浙江边缘偏僻地区,交通很不方便,致使大量柑桔霉烂,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贮藏保鲜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成都市区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对成都市区内主要河流及公园湖泊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到浮游动物18属25种,群落组成以轮虫为主,群落密度变动范围在70~260 ind.L-1,生物量在0.036~1.016 mg.L-1之间,表明成都市区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Shannon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2.61>H>0.84,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2.88>D>0.44,表明成都市区河流水体为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不同采样点比较显示,随着河流进入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区域,浮游动物群落受影响程度增大,流出城市后,所受的影响降低至入城之前的水平。因此,城市湖泊的人为管理会对湖泊中浮游动物群落产生影响;城市建筑施工向河流倾倒建筑垃圾,会对水中浮游动物群落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目前广泛用于水工建筑物中,混凝土的质量好坏对我国的水利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当前工程上影响水工混凝土质量若干因素和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找出相应处理办法和有效的工程施工措施,提高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间接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方法为现今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热点,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法和简单入渗法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以洛川黑垆土为例,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简单入渗法具有较高精度,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法适合于低容积含水量的土壤,在高含水量情况下,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木荷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测定,对木荷、杉木混交林和纯林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杉木混交林地上部持水量、土壤层持水量、林分总持水量均比纯林大,均表现为木荷×杉木(6∶4)>木荷×杉木(4∶6)>木荷纯林>杉木纯林;各林分不同层次持水量为土壤层>林冠层>枯落物层>林下植被层,林分总持水量主要集中在土壤层,0~100 cm土层持水量占林分总持水量的99%以上,不同林分土壤层持水量差异主要在0~40 cm,60~100 cm土壤层持水量差异较小。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大于纯林。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法,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不间伐、间伐强度20%、40%、60%4种处理,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坡度25°情况下,在养分月流失量及流失总量上,间伐强度60%、40%均明显大于不间伐处理,而间伐强度20%与不间伐处理间差异并不明显,且流失量较少。林地坡度32°条件下,养分的月流失量及流失总量总体上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而增加。此外,同一间伐强度下,养分流失总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对库区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间伐时,选择坡度较缓的林地进行低强度间伐(间伐强度20%)较为合理,能够在很好地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库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猪只患病死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猪病的有效防控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养猪从业者及兽医工作者最头疼的问题.有些基层养猪从业者妄想能够得到所谓的"一针灵"、"万能药",殊不知这样会导致猪群的伤亡情况更为严重.不要说"一针灵"、"万能药",在当今的猪病防控中不切实际却广泛应用的多种抗生素保健模式也不能控制猪病蔓延,反而导致猪群抗病力越来越差、亚健康猪群越来越多.面对如此严峻的猪病防控现状,科丰人强烈呼吁:不要妄想抗生素能够起到真正的保健作用,疾病综合防控措施才是最有效的猪病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福建三明市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成龄林及过熟林)杉木人工林各季节不同凋落物组分的热值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能量输入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各凋落物组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及去灰分热值差异显著(P<0.05),分别介于3.51%~8.59%、18.14~21.1...  相似文献   
20.
桤柏混交林林下植被结构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以及演替、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15,20,25 a桤(Aluns cremastogym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和由桤柏混交林演替而来的30 a纯柏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川中丘陵区桤柏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结构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1)灌丛和草本的物种丰富度在10~20 a间增加,20~30 a间,灌丛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草本层无明显变化.(2)灌丛和草本层的高度在10~15 a间显著增加,15~30 a间缓慢降低,灌丛高度具较大的空间异质性.(3)灌丛和草本层的盖度在15 a前后有显著的上升和下降,20~30a间无显著的变化;草本层的盖度高于灌丛,且空间异质性小于灌从.(4)灌丛生物量在15 a前后有显著增加和下降,20~30 a间相对稳定;草本层生物量在10~30 a间呈波动性变化,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桤柏混交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被的结构和功能呈逐渐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