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1.
烤烟托盘水床育苗大田示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烤烟托盘水床育苗和常规(营养袋)育苗的烟苗素质及其大田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托盘水床育苗烟苗素质优于常规育苗;托盘水床苗移栽大田后生长迅速,植物学性状优于常规苗,并对烟株上部叶开秸开片作用明显,收获叶片平均增加2片左右;托盘水床苗抗花叶病效果明显,且大田生育期延长,对叶片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有利;其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苗,特别是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提高幅度较大,分别达到25.52%和24.15%。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适宜豫西旱地烤烟高质量发展的烟薯产业综合体模式,以烤烟‘LY1306’和鲜食甘薯‘普薯32’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烟垄栽薯”2∶2间作模式下烤烟不同株距(65、60 cm和55 cm)配置对烟株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移栽后90 d,与烤烟单作相比,烤烟株距为65 cm时,烟薯间作烟叶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分别提高5.09%~5.12%和5.17%~8.17%,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提高4.90%~6.81%,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16.39%~21.50%、23.82%~27.72%和36.21%~45.31%,土传根茎病害发病率降低74.38%~78.42%;烤烟株距为60 cm时,烟薯间作烟叶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分别提高3.71%~4.79%和4.69%~7.61%,SPAD值提高3.80%~5.55%,PnGsTr分别提高14.03%~19.77%、15.68%~22.49%和29.83%~35.78%,土传根茎病害发病率降低75.30%~78.11%;两种株距下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配比较烤烟单作更为合理。随着烤烟株距的减小,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总产值及烤烟感官评吸总分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当烤烟株距为60 cm时,烟薯间作的总产值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82 855.40 CNY·hm-2和81 654.55 CNY·hm-2,较烤烟单作提高15.85%和22.43%。综上,豫西旱地采用“烟垄栽薯”2∶2间作模式的LER>1,具有间作优势,且烤烟株距调整为60 cm时(烤烟单作株距65 cm),烟株生长较好,产量质量指标最优,综合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洛阳烟区烤后烟叶等级结构,使优质烟叶原料得到有效供给,以豫烟6号为材料,研究田间摘除不适用烟叶数量与方式对烤烟生理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摘除不适用烟叶数增加,烟株各部位烟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下部叶的淀粉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中部烟叶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上部烟叶呈上升趋势;中、上部叶的糖碱比和钾氯比呈上升趋势,总氮、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留叶数相同时,与一次性留叶相比,二次留叶会降低中部烟叶淀粉酶活性和总氮含量,其余性状指标的差异较小。综合看,在洛阳烟区栽培豫烟6号,打顶时一次性摘除4片底脚叶,留叶18片的效果最佳,可使烤烟等级结构达到最优,产量产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以中烟100、云烟87和NC89为对照品种,采用PEG(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试验,结合盆栽控水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河南省烤烟新品种的影响,采用干旱指数法综合评价新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河洛1号抗旱性最强;其次是豫浓香201,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性较强,重度干旱则影响烟叶正常生长;渠首1号抗旱性与对照品种NC89、中烟100和云烟87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烟叶成熟和衰老过程中其主脉中的膜脂过氧化规律,明确主脉衰老机理,以烤烟品种‘K326’和‘豫烟6号’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烤烟主脉中活性氧物质(O2- 、H2O2)和膜脂代谢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衰老相关基因(NtCP1、NtCP2)的表达,并结合NBT染色结果来分析烤烟主脉的成熟衰老机理。结果表明,烤烟主脉中的活性氧物质和MDA含量在烟叶的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随着烤烟成熟衰老的推进,NtCP1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NtCP2基因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直至低于未熟时期。相关分析表明,O2- 、H2O2和MD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且NtCP1表达量与O2- 、H2O2和MDA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tCP2表达量与O2- 、H2O2和MDA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在烟叶成熟过程中,其主脉中的活性氧物质和MDA是逐渐积累的,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烟叶的成熟度也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烟叶成熟过程中主脉的氧化衰老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洛阳烟区气候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洛阳烟区7个主要植烟县30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对其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洛阳烟区气候适应性指数平均为0.78±0.03,各烟区之间差异不大,变异系数为4.87%。结合采用k-均值快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洛阳植烟县大致分为2类:第Ⅰ类是洛宁、宜阳和伊川,第Ⅱ类是嵩县、孟津、汝阳和新安。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在增强烤烟干旱胁迫耐受性中的作用,以耐旱型的‘豫烟6号’和干旱敏感型的‘豫烟10号’为材料,利用1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环境,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MT(0,0.1,0.2,0.4mmol·L^-1)对烤烟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源MT处理可显著增加烤烟幼苗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减缓叶片中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升高,有效减轻干旱胁迫对烤烟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烟苗的抗氧化性能;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膜的伤害,增强烟苗耐受性;其中干旱敏感型品种‘豫烟10号’变化幅度大于耐旱型品种‘豫烟6号’;随着外源MT浓度的增加,2个烤烟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叶面喷施0.2mmol·L^-1的MT对烟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因此,在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MT能提高烟草幼苗对光能的捕获与转换,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烟苗的生长;并能够通过增强烟苗的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伤害,从而增强烟草幼苗对干旱逆境的适应性,且对干旱敏感型品种‘豫烟10号’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领  李冬  周俊学  白峰  王艳芳  申洪涛 《土壤》2019,51(6):1078-1085
为优化烤后烟叶的等级结构,提高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和烤烟生产效益,以烤烟"豫烟6号"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与喷施微肥对烤烟上部叶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摘除下部不适用叶和摘除下部4片不适用叶相比,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显著提高了上部烟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碳氮代谢强度、总氮和烟碱含量,降低了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及烤烟产值。与仅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相比,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条件下喷施微肥进一步促进了烤烟上部叶的生长,显著增加了烤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糖碱比、钾含量和烤烟产值,显著降低了上部叶烟碱含量。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联合喷施微肥较不摘除下部不适用叶处理,上部叶叶面积、单叶重、钾含量、钾氯比和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10.66%、16.49%、13.43%、18.27%和15.00%。总体来看,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联合喷施微肥能促进上部叶开片,提高烤后烟叶的等级结构,改善上部烟叶的品质,增加烤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信阳烤烟GAP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GAP(良好农业规范)标准要求,结合近年试验研究成果和生产实际,初步总结了河南信阳灵山烤烟产区GAP生产技术规程,为规范灵山烤烟生产过程和保证烟叶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