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国热带天然林植被C贮存量的估算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多年的研究作为基本数据,用两种方法计算了海南岛和用一种方法计算了云南南部热带森林的C素库总量。结果表明,海南热带天然林的C素库总量为0.719-0.734亿t,云南南部的热带天然林的C素库总量在0.653亿t以上。  相似文献   
12.
尖峰岭绿楠树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尖峰岭地区30年生的热带乡土树种———绿楠人工林进行了样地调查,并进行了样木横剖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绿楠是比较速生的树种,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生长都呈多峰态曲线;(2)胸径年生长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而树高年生长量高峰期晚于地径和胸径生长高峰值出现的年份;(3)在生长初期(8a前),材积生长极缓慢,年生长量<00009m3,其后开始较快增长,到第17年出现最大值000868m3;(4)从平均生长量看,地径变化比较平缓;胸径在14a前呈稳态上升趋势,14a后呈平稳发展状态并略有下降;树高在19a前基本呈稳态上升趋势,19a后保持在050m/a左右,并呈缓慢地下降趋势;材积一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不同坡位的水肥等条件不同,因而影响了绿楠树的生长,离水沟最近的下坡地的树高和胸径比上坡分别大375%和291%;(6)绿楠树地径、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变化趋势基本上与降雨蒸发比(R/E)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水分状况是影响绿楠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3.
冰雪灾害形成的米老排残桩萌枝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中受到严重损伤的广东天井山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锯断受损树干获得不同直径和高度残桩,于处理4年后调查每桩上所有萌枝的数量、存活情况、基径和高度。结果表明:米老排具有较强的萌枝再生能力,每桩平均产生萌枝29.2个,4年后萌枝存活率为45.5%,每桩萌枝基径平均为2.5 cm,优势萌枝基径为6.2 cm,每桩萌枝高度平均为2.6 m,优势萌枝高度5.7 m,基本恢复成萌芽林。残桩直径对萌枝产生数量、存活率和生长均无明显影响。残桩高度和萌枝数量正相关,和萌枝存活率负相关,和萌枝生长无显著相关关系。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和优势萌枝生长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岭南藜蒴栲-罗浮柿群系粗木质残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对粗木质残体(CWD)进行量化研究,来了解未受冰灾干扰的岭南藜蒴栲-罗浮柿群系CWD的本底数据,建立CWD生物量回归方程。[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分析粤北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的常绿阔叶次生林在不同地形下CWD的基础特征及其存在形式、腐解等级和径阶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林分CWD总贮量为8.25 t·hm~(-2),各腐解等级(1、2、3、4、5)所占比例分别为41.07%、17.75%、13.89%、21.74%、5.55%;CWD主要以倒木和枯立木的形式存在,其次是大枯枝和根桩;径阶结构主要集中在5 10、10 15 cm。[结论]CWD的空间异质性较大,但不同地形下其贮量、蓄积量、覆盖面积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423个粗木质残体直径和质量的实测数据建立了CWD不同腐解等级的生物量幂函数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中国环柄菇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暗黄褐环柄菇Lepiota forquignonii Quél,标本采自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该种的鉴别特征是担孢子侧面观椭圆形,褶缘囊状体宽棒状或近梨形,盖表鳞片呈栅状排列,末端细胞近圆柱状或窄棒状.该种被置于卵孢环柄菇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测量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4个品系树高、地径、冠幅、高径比和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比较了不同品系苗木在造林2 a后的存活与生长表现.结果表明,GLS-1和YL-061的保存率较高,依次为GLS-4和YL-020;杉木苗品系之间的生长表现、光合能力与保存率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GLS-1苗木生长最好,YL-061次之,YL-020和GLS-4生长相近且低于前两个品系;各品系之间的高径比没有显著差异.造林2 a的初步结果表明,GLS-1和YL-061可以作为附近区域杉木人工林造林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17.
邱治军  王旭  杨怀  张永明  王旭  周光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86-11288,11339
通过研究热带风暴对海南岛东寨港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红树林及角果木(Ceriops ta-ga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天然红树林群落结构的影响表明,热带风暴后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树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减少2.8%、14.3%、12.1%,枝下高增加60.0%;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的树高增加8.3%,东西冠幅、南北冠幅无变化,枝下高增加20.0%;热带风暴对人工林的影响比天然林大;热带风暴前后不同树种的树高增长顺序为角果木〉红海榄〉无瓣海桑〉海桑;对冠幅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对枝下高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角果木〈红海榄〈海桑〈无瓣海桑;在热带风暴的影响下,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凋落的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22t/hm2,干生物量损失平均为0.13t/hm2;角果木-红海榄天然林生物量损失极小。总体而言,人工林中海桑的抗风性优于无瓣海桑,天然林中角果木的抗风性优于红海榄,天然林的抗风性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8.
海南东寨港秋茄+桐花天然红树林群落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东寨港典型秋茄+桐花天然红树林群落的林分结构研究发现:(1)群落内含有15个物种,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群为秋茄、海莲和红海榄,灌木层的主要优势种群为桐花、海莲和老鼠勒;(2)随着径级或高度级的增加,物种丰富度、物种个体数及各个物种个体总数均呈下降的趋势;(3)乔木层中的秋茄、海莲、木榄、角果木、红海榄、无瓣海桑和灌木层中的秋茄、海莲、木榄、角果木、红海榄、白骨壤、桐花、老鼠勒为集群分布,乔木层中的白骨壤、尖瓣海莲和灌木层中的海桑、海漆、榄李、卤蕨为随机分布;(4)群落中尖瓣海莲仅一株,与海莲及木榄的数量存在巨大差异,这与前人提出的“尖瓣海莲与海莲及木榄有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3者的生境相对一致”的观点不符;(5)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海莲、白骨壤两个种群的发展过程及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5年生加勒比松人工林旱季 (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树干液流特征、耗水及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边材不同位点的液流密度由外到内呈低-高-低的态势;观测期间林分日液流密度变幅为411~4 120 L·m-2·d-1,日平均液流密度为2 084 L·m-2·d-1;旱季无雨时,加勒比松日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饱和蒸汽压差、气温及湿度相关性显著;有雨时,加勒比松日液流密度仅与饱和蒸汽压及湿度相关性显著;单株日耗水量变幅为6.4~169.5 L,日平均耗水量为55.5 L,林分日耗水量变幅为0.35~3.52 mm·d-1,日均耗水量为1.71 mm·d-1,旱季总耗水量为257.7 mm,占同期降水量的7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