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71.
刺竹炭和毛藤竹炭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刺竹(Bambusa blumeana Schult.f)和毛藤竹(Dinochloa puberula)2种竹材,在炭化窑中制备竹炭,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能,进行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吸附试验,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2种竹炭的基本理化性能有差异,刺竹炭比表面积是毛藤竹炭的2倍多;(2)2种竹炭对甲醛、氨、苯和甲苯均有吸附功能,吸附效果刺竹炭优于毛藤竹炭;(3)从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中可知2种竹炭的微观结构有差异。  相似文献   
72.
海南尖峰岭地区三种热带复合农林业体系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珍贵树种母生、海南石梓人工林下种植经济作物益智、咖啡的复合农林业系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复合系统能显著促进主林层乔木的生长,胸径生长速度比对照地高出43%~134%,材积生长高出18%~81%,生物量高出5%~86%;生物量净积累量9.53~15.23t·hm-2·a-1,为对照地的1.6~5.1倍;系统的光能利用率为0.78%~1.26%,为对照样地的1.94~5.04倍;同时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林下种植益智后的产值可达1.8~3万元·hm-2·a-1,为对照地的5.26~9.82倍,投入产出比为1∶2.93~1∶4.17。  相似文献   
73.
仙人掌类植物属仙人掌科(Cactaceae),约有150属,近2 000种.该科植物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墨西哥为其分布中心,种类最多,约有1 000多种.在我国,除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有少数仙人掌植物外,其它多为引种栽培[1].我国引种栽培60余属,600种以上[2].仙人掌类植物可供观  相似文献   
74.
在粤北地区选择不同林龄阶段(23、32、43、66 a)砍伐后飞播造林形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设立植物样地,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马尾松在各林龄阶段乔木层均占据主要优势,其重要值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林龄23 a和32 a的阔叶树种以木荷(Schima superba)、甜槠(Castanopsis eyrei)、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林龄43 a和66 a的阔叶树种以鼠刺(Itea chinensis)、山茶(Camellia japonica)等低矮耐阴树种为主。马尾松早期促进了森林恢复和群落演替,后期则存在抑制作用。不同林龄阶段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灌木层则表现出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5.
以广州流溪河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1.5 a后林下植物的组成、相似性、重要值和多样性,研究多年生草本植物鳞籽莎对间伐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6个小样方共记录林下植物102种,隶属51科,84属。间伐总体上增加了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对灌木层(含乔木幼苗和幼树)的影响较明显。与非鳞籽莎样地相比,鳞籽莎样地的林下植物物种数量较少,并且物种相似性系数较低,间伐对其物种数量的增加值不如非鳞籽莎样地显著;且间伐对非鳞籽莎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强效果较鳞籽莎样地显著。从而表明间伐在短期内能一定程度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但是间伐对鳞籽莎样地林下植物影响效果较非鳞籽莎样地差,鳞籽莎的大量存在显著削弱了间伐对林下植物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光皮树的引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1个种源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浸提法测定叶绿素含量,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净光合速率,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使用PAM-2500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不同种源的光合特性,确定其光合能力的差异。【结果】YG8023和JX17种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源。JX2的F0(最小荧光)、Fm(最大荧光)和Fv(可变荧光)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各种源的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值为0.729~0.779,YG8040的PQ(光化学猝灭)和ETR(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值显著高于其他种源。Fv/Fm与NPQ(非光化学猝灭)呈显著负相关;ETR与PQ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JX17光响应曲线的α(初始斜率)值最高,JX3的LCP(光补偿点)最高,YG8023的R...  相似文献   
7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