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代谢调控机制,本试验以高氮高效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低氮高效型玉米品种京农科728为试材,设置5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360 kg·hm-2,以本地大田生产施氮量360 kg·hm-2为对照(NCK),探讨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氮素转运、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关键酶基因表达对减施氮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240~300 kg·hm-2时,先玉335各生育时期氮含量较高,平均产量达到较高水平;当施氮量为180~240 kg·hm-2时,京农科728各生育时期氮含量较高,平均产量达到较高水平。在低氮条件下,相较于先玉335,京农科728的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天冬酰胺合成酶(AS)均可保持较高的活性。相较于拔节期,京农科782在大喇叭口期的N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大喇叭口至灌浆期,两品种的GOGAT1和GOGAT2基因均显著上调;抽雄吐丝和灌浆期,京农科728中的GS1-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灌浆期,先玉335的GS1-3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相较于拔节期,在其他生育期,两品种的GS1-4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相较于拔节期,京农科728在灌浆期的AS1和AS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相较于其他各生育时期,先玉335在拔节期的AS1基因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证明了氮代谢关键酶基因对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吸收调控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了解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吸收调控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施氮方式对冬小麦品种京冬11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冬小麦品种京冬11的适宜施氮方式,在总施氮量(210kg.hm-2)一致条件下,分析了全部基施(N1)、1/2作基施+1/2在拔节期追施(N2)和1/2作基肥+1/3在拔节期追施+1/6在开花期追施(N3)三种施氮方式间该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氮肥后移,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后延,总灌浆时间延长;灌浆速率系列参数以氮肥全部基施的最小,其余两处理的基本相同;各灌浆阶段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均以N1处理最少,N3处理最多。灌浆时间系列参数变异系数较小;灌浆速率除渐增期变异系数较小外,其余时期变异系数均较大。籽粒干重灌浆初期以氮肥全部基施处理最大,灌浆中后期随氮肥后移而增加。全部基施处理千粒重最小,产量最低,其余两处理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3.
为了明确冀东地区晚播冬小麦营养元素吸收特性,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冀东地区晚播高产冬小麦京冬8号Ca、Mg、S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在8 111.5 kg.hm-2水平时,平均每生产100 kg籽粒,植株需吸收Ca 1.221 kg、Mg 0.397 kg、S 0.454 kg,比例为1.00:0.33:0.37.挑旗至开花期是植株对Ca、Mg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分别占最大吸收量的43.27%、48.50%;拔节至挑旗期是植株对S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占最大吸收量的44.79%.到成熟时植株吸收的Ca、S主要贮存在茎秆中,分别占植株最大吸收量的32.38%、39.87%;Mg主要贮存在籽粒中,占植株最大吸收量的29.53%.不同时期各器官中Ca、Mg、S的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44.
禾本科3个物种花粉粒及叶片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小麦(2n=6x=42)作母本,与二倍体黑麦(2n=2x=14)进行杂交,并进行染色体加倍,所获得的新物种就是八倍体小黑麦(2n=8x=56)。八倍体小黑麦的植物学形态介于双亲之间,兼有两者的性状。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不同密度处理的小麦子粒生长过程的分析表明:小麦开花后子粒鲜重、体积均呈“低-高-低”的变化,鲜重的变化略滞后,开花后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下降速率最快时期与灌浆速率最高时基本吻合。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不同密度小麦子粒灌浆过程,快增期的天数和灌浆速率比较稳定;缓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较大。因此,在提高缓增期灌浆速率的基础上,延长灌浆缓增期是目前增加粒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氮肥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优66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设计,对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下冬小麦农艺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240kg/hm2和底施40%+拔节40%+孕穗20%的施肥方式组合为高产组合;施氮量240kg/hm2和底施40%+拔节40%+灌浆20%的施肥方式组合为高蛋白产量组合。  相似文献   
47.
为筛选耐密性好,适宜冀东地区机收的玉米杂交种,对2016—2017年筛选的立杆特性良好的宜机收品种进行进一步的耐密性研究。以2年筛选的京农科828、迪卡516、郑单958和MC 812四个品种为试材,设置3个密度水平(60 000株·hm^-2、75 000株·hm^-2、90 000株·hm^-2),研究增密条件下,不同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灌浆特性及脱水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郑单958和迪卡516均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MC 812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京农科828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值。2)籽粒灌浆期间百粒重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趋势。吐丝后59 d,MC 812百粒重在60 000株·hm^-2密度下达到最大;郑单958、迪卡516和京农科828百粒重均在75 000株·hm^-2密度下达到最大。3)灌浆速率与脱水速率呈单峰二次曲线变化,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各品种含水率变化基本趋于一致,郑单958的含水率显著高于迪卡516、MC 812和京农科828,说明郑单958从开始就保持较高的脱水速率。因此,冀东地区,郑单958、京农科828、迪卡516的最适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MC 812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产量和百粒重达到最大值,说明郑单958、京农科828和迪卡516的耐密性好于MC 812。  相似文献   
48.
为了在种植高效型玉米品种时能够更合理的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试验以低氮高效型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高氮高效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N1(120 kg/hm2),N2(180 kg/hm2),N3(240 kg/hm2),N4(300 kg/hm2),NCK(360 kg/hm2,本地大田生产施氮量),测定光合特性和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京农科728’在N2处理下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光合速率较NCK高,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蒸腾速率较NCK高,差异达显著水平;抽雄吐丝期的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NCK低,差异达显著水平。‘先玉335’在N4处理下的抽雄吐丝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皆显著高于NCK;在灌浆期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NCK;在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的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低于NCK。‘先玉335’的灌浆速率在N4处理下显著高于NCK。因此‘京农科728’施氮量在180 kg/hm2 (N2)左右最为适宜;‘先玉335’施氮量在300 kg/hm2 (N4)左右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