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6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斑节对虾6个家系生长、饲料利用和全虾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海南三亚野生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为亲本,建立6个家系(hsy5-5,hsy7-7,hsy8-5,hsy10-10,hsy12-13和hsy15-15)进行生长、饲料利用和混养生长试验,同时分析各个家系全虾的营养成分.在生长和饲料利用试验中,家系hsy10-10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优于其它家系;hsy8-5、hsy10-10和hsy12-13的成活率高于hsy5-5、hsy7-7和hsy15-15,但差异不显著( P >0.05).在混养生长试验中,水泥池混养时,家系hsy10-10的成活率高达90%,分别比hsy8-5、hsy12-13、hsy7-7、hsy15-15和hsy5-5家系高出13.3%、13.3%、20.0%、23.3%和30.0%;hsy10-10和hsy8-5的月总增重率高于其它4个家系;池塘混养时,hsy10-10家系的平均体重高于6个家系平均值的13.1%.结果表明,家系hsy10-10的成活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均优于其它家系,且含有最高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最低的水分.  相似文献   
42.
花鲈白细胞介素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从经LPS刺激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803 bp的IL-8 cDNA序列。该序列包含159 bp的5′非编码区(UTR)和359 bp的3′非编码区(UTR)以及29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99个氨基酸。序列的3′UTR含2个mRNA不稳定基序,在Poly A尾上游17 bp处有1个明确的Poly A加尾信号(AATAA)。预测的氨基酸结构含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将信号肽切除可产生72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预测成熟肽的分子量约为8.3 kD,等电点为7.85。花鲈IL-8序列中用于形成二硫键的4个半胱氨酸保守,前2个半胱氨酸被1个精氨酸分开,形成CXC结构。与其他鱼类的IL-8相似,花鲈IL-8序列中也缺乏哺乳类中存在的ELR基序,而含有ELH结构。进化分析显示,花鲈IL-8与从鱼类和哺乳类分离的IL-8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与硬骨鱼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进化关系最近,其次为软骨鱼类,与无颌类和哺乳类的分化较大;而哺乳类的ELR结构可能为IL-8在进化过程中特化而成的结构,以加强IL-8特异性的趋化能力。  相似文献   
43.
为确定斑节对虾选育中家系幼虾标粗合适的放养密度袁在室内、外分别按200、300、400尾/m2的密度养殖斑节对虾仔虾(PL15)40d,每两天以日投饲量的75%添加糖蜜和两种商品微生态制剂(利生菌王和BZT®碧水),比较两种微生物制剂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及对水质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上升袁,室内组和室外应用利生菌王组的斑节对虾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呈下降趋势,室外应用BZT®碧水的斑节对虾SGR呈下降趋势,而SR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试验组水体中的氨氮(NH4-N)、亚硝酸氮(NO2-N)、硝酸氮(NO3-N)和磷酸盐(PO43--P)均随养殖时间和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200尾/m2组各指标最低,400尾/m2组最高。相同密度下,室内应用利生菌王的试验组的NO2-N浓度均低于BZT®碧水组,室内外应用利生菌王试验组的NH4-N浓度均高于BZT®碧水组。  相似文献   
44.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卵巢和肝胰腺中的EPA(20∶5n-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产卵后恢复到未成熟期的水平.18∶2n-6和20∶4n-6呈现一定幅度上升,分别在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1n-9在肝胰腺中呈现一定幅度上升,而在卵巢中则下降.DHA(22∶6n-3)在卵巢中呈现波动,成熟期最低;肝胰腺中相对稳定而轻微下降.随产卵次数增加,卵中的16∶0、总的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及DHA/EP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18∶2n-6,20∶4n-6,22∶6n-3及总的n-6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18∶1n-9,20∶5n-3,22∶5n-3及总的n-3含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n-3、n-6系列脂肪酸,特别是DHA、EPA、18∶2n-6、20∶4n-6对卵巢和幼体的发育非常重要,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平衡也很重要.在斑节对虾亲虾饲料中应提供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并保持适宜的n-3 /n-6、PUFA/SFA、DHA/EPA之比.  相似文献   
45.
南海北部野生斑节对虾卵巢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解剖学、组织学观察,研究了南海北部野生斑节对虾卵巢结构及组织学,结果表明,(1)卵巢的解剖结构:卵巢可分为1对前叶、8对侧叶、1对向后延伸的尾叶,成熟卵巢8对侧叶以第2对侧叶最大,第6对侧叶末端可见一半透明小管穿过所对应的胸腔体壁通到同侧第3对步足基部的产卵孔。(2)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卵巢由卵巢壁、中央卵管和卵室组成;卵巢壁由外向内依次由上皮层、疏松结缔组织、基膜和分化上皮构成;中央卵管分化出大量卵原细胞;卵室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46.
5个斑节对虾家系体长和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家系选育不仅包括对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的选育,还包括体长和体重的关系等.研究了5个斑节对虾家系(hsy7-7、hsy8-5、hsy10-10、hsy12-13、hsy15-15)体长和体重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到5个斑节对虾家系体长(L)和体重(W)的关系式分别为:hsy7-7:...  相似文献   
47.
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多发生在转录的延伸阶段,细胞周期蛋白T(cyclin T)是细胞转录的重要调控因子。文章利用RACE技术获得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cyclin T(Pmcyclin T)c DNA全长,其全长为3 421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3 135 bp,编码1 04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周期蛋白家族特有的CYCLIN保守区,并含有N-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经BLAST同源性分析显示,细胞周期蛋白T编码的蛋白与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切叶蚁(Acromyrmex echinatior)等多种节肢动物有很高的同源性;利用qRTPCR技术对Pmcyclin T在不同组织及卵巢发育各时期的mRNA水平的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周期蛋白T在斑节对虾的心、卵巢等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卵巢发育各时期中,细胞周期蛋白T在Ⅲ期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三亚(S)、泰国(T)、印尼(Y)和非洲(F)4个斑节对虾地理群体的形态亲缘关系,实验运用多元分析方法,采用8个测量性状4个斑节对虾地理群体杂交与自交的10个F1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亚和非洲杂交SF(S♀×F♂)与泰国和非洲杂交TF(T♀×F♂)的F18个性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以S、T、Y为亲本的7个杂交与自交F1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斑节对虾形态特征主成分分析,共构建了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2.54%。主成分1主要反映了斑节对虾第三腹节长(TSL)、第二腹节长(SSL)、第六腹节长(SISL)和头胸甲宽(CW)特征,方差贡献率48.15%;主成分2反映了体长与头胸甲长的变化,方差贡献率24.39%。10个F1辨别准确率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T(S♀×T♂)、TS(T♀×S♂)、TT(T♀×T♂)的F1形态距离最近,首先聚为一支,SF、TF、YF(Y♀×F♂)的F1形态距离较近,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49.
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毒性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毒性效应与氨氮浓度和中毒时间呈正相关,在海水温度为30℃,pH为8,盐度为34.5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63 mg/L、39.68 mg/L、31.65 mg/L、29.94 mg/L,安全浓度为2.99mg/L,对应的非离子氨分别为3.23 mg/L、2.43 mg/L、1.94 mg/L、1.84 mg/L,安全浓度为0.18 mg/L。并在浓度为29.94 mg/L氨氮胁迫下,对斑节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96 h内斑节对虾血清中免疫指标变化为:酚氧化酶(PO)的活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变化均是先升高,再下降;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变化为先升高,然后下降,再上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斑节对虾血清中的PO、SOD、POD、ACP活力8个取样时间点(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8个取样时间点的各酶活力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获得了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结果和在高氨氮胁迫下免疫因子的变化规律,发现高氨氮对斑节对虾免疫系统有重要影响,为斑节对虾养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戊二醛、二溴海因、蛋氨酸碘和次氯酸钙等4种消毒剂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幼贝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次氯酸钙二溴海因蛋氨酸碘戊二醛,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3.05、27.49、53.20、67.36 mg/L,48 h LC50分别为10.15、9.35、29.27、35.58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1.86、0.32、2.66、7.52 mg/L。分析认为,由于戊二醛毒性相对较小,且在其安全浓度以下可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因此在大珠母贝幼贝的养殖过程中,推荐使用戊二醛作为常用消毒剂,二溴海因和蛋氨酸碘应谨慎使用,次氯酸钙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