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纳米硒是纳米微量元素在动物营养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纳米红色元素硒是由我国科学家率先研制的以蛋白质为分散剂的硒纳米粒子,粒径小于60nm,是纳米级的单质硒。纳米硒能够提  相似文献   
22.
ELISA在饲料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食品及饲料中有害物质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数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且操作繁琐成本较高。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是固相吸附技术和免疫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和快速准确等特点,可用于检测食品及饲料中微生物、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及转基因产品等。  相似文献   
23.
纳米微量元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不同的抗菌机制等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纳米微量元素添加剂粒径在1~100 nm,在动物体内不通过离子交换而直接渗透被吸收,添加到饲料中除具有常规尺寸下的自身营养促生长作用外,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动物对添加剂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24.
目前,药物防治仍然是防治球虫病的主要手段,随着抗球虫药物的使用,耐药性的产生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抗球虫新药的研发,发现和选择合适的药物靶点是药物开发的前提,也是药物筛选及药物定向合成的关键因素。文章就近年来抗球虫药物靶标筛选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25.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寄生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虫病具有传播范围广、易感人群或动物多,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等特点,给人畜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青蒿素是从青蒿(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因其在抗疟疾方面的良好药效,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坳坳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寄生虫作用。论文就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球虫、疟原虫、血吸虫、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的效果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药防治寄生虫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家畜解剖学是研究生命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的学科,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强的特点.有限的课堂学时和较少的师生互动交流难以高效地完成该课程全部知识的传授,因此,河南科技大学实践环节的互动教学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师生联系交流、提高教学效果的宗旨,开展了兔子解剖实验的课外活动,在《家畜解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互动教学的探讨.通过把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入有趣的教学中去,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妙趣横生.教师和学生在该实验课中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促进了教学相长,既加强了师生的联系与互动,也促进了相互交流,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向.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近年来洛阳地区犬细小病毒(CPV)的感染情况,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对该地区部分宠物医院的病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宠物犬中CPV阳性率为4.77%,其中秋季和冬季CPV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51%和7.21%;CPV在不同年龄犬中的检出率介于0.09%~14.23%,其中4月龄以内犬的发病率均高于10%,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降低;未经过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系统免疫的犬占59.28%,而经过免疫的犬仅占3.62%;对CPV其中10个VP2片段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同源性介于96.3%~100%,在进化谱中属于同一分支,与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比,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来自泰国的KU146_09株和台湾的CPV-87株,最远的是来自四川的CPV-SC-JM株、法国的04S6株、厄瓜多尔的2c_ME1_ECU2012株.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黄芩对安普霉素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消除作用。【方法】制备黄芩醇提物,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黄芩醇提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耐药消除试验和影印法检测耐药消除率。进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消除前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扫描电镜法观察细菌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黄芩醇提物对安普霉素耐药大肠杆菌的MIC为41.25 mg/mL,对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消除率为11.7%~17.0%。黄芩醇提物处理后,大肠杆菌的MIC值由256μg/mL降至16~32μg/mL;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黄芩醇提物处理组细菌表面受损,菌体形态异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黄芩醇提物极显著提高了大肠杆菌中ompF、fimA、phnE和fhuF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黄芩醇提物能提高ompF、fimA、phnE和fhuF基因的表达水平,破坏细菌表面,提高大肠杆菌敏感性,发挥对安普霉素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