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8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毕节地区畜牧养殖资源十分丰富,是贵州省畜牧主产区之一,草食畜牧业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就毕节试验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2.
<正>贵州黑马羊属西南地区地方优良畜种,是贵州黑山羊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肉用型羊种。近年来,发展黑马羊养殖在乌蒙山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贵州黑马羊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取在农家组建核心群、基础群的开放式选育路线,制订初步淘汰标准、综合选择指数,指导整群淘汰、选种选配。结果发现,选育后核心群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9.77 kg±5.51 kg、25.18 kg±5.67 kg,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40.08kg±7.73 kg3、4.90 kg±6.56 kg;选育后基础群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6.59 kg±3.68 kg、24.09 kg±4.60 kg,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5.33 kg±4.09 kg3、2.16 kg±6.83 kg;产羔率达152.33%。经t检验,选育后核心群周岁公母羊、基础群周岁公母羊、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选育前的平均体重(P0.01)。无角对有角是显性,山羊间性与无角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24.
绿豆叶片提取液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眼蜂在寄主定向和接受行为方面,可利用多种来源于寄主的化学刺激物——利它素,而在寄主栖息地的定向行为中,则利用植物产生的化学刺激物——互利素,周大荣等发现玉米与匍匐型绿豆间作可提高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卵的寄生率。为明确这一机制,在温室条件下就绿豆(匍匐、直立型)叶片提取液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诺华公司含Bt11转化系的杂交种NX4777,能全株表达Cry1Ab杀虫蛋白,以其非转基因受体玉米品种NX4906为对照。在玉米生长至心叶中期(50~60cm高)、抽雄前期和抽丝散粉期分别进行人工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初孵幼虫40~60头。以食叶级别、存活幼虫数、蛀孔数、隧道长度和雌穗被害级别等,分别作为评价玉米心叶期和穗期的抗性标准。结果表明,Bt玉米食叶级别仅为1级,显著低于对照的7级。Bt玉米平均每株存活幼虫0.04~0.20头、蛀孔0.11~0.15个、隧道长度0.13~0.41cm,雌穗被害级别为0,植株折茎率为0,而对照玉米平均每株存活幼虫6.19~12.41头、蛀孔4.48~7.05个、隧道长度12.41~24.09cm,雌穗被害级别为5.9,植株折茎率高达73.6%~95.5%。室内生测结果亦表明,取食Bt玉米心叶、雄穗的初孵幼虫3d全部死亡,取食花丝7d死亡率达到99%,相比之下取食常规玉米的存活率在88.7%以上。表明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对亚洲玉米螟具有很高的抗虫性,能够保护玉米全生育期免受玉米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6.
通过实际观察、杂交试验、考察育种记录、遗传分析和适合性检验,对贵州黑马羊间性、无角、颌下髯以及颈部肉垂特征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和探讨了黑马羊相关遗传特征表现的基因表达方式和遗传关系.结果表明:①“无角×无角”繁殖的F1代无角羊占72.41%,有角羊占24.14%,无角间性羊占3.45%;②“有角×有角”繁殖的F1代有角羊为100%.③“有角×无角”、“无角×有角”的正反交试验,F1代无角羊占52.20%、有角羊占47.80%.④对166只19个群体的黑马羊统计,颌下有髯率为80.72%,颈部有肉垂率为19.28%;无角(P)对有角(p)呈显性,无间性(I)对间性(f)呈显性,颌下有髯对无髯呈显性,颈部有肉垂对无肉垂呈完全显性;有角山羊基因型为ppH,正常无角羊基因型为PPII、PPIi和PpII、PpIi,间性羊基因型为PPii、Ppii,且山羊间性与无角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提高种草养羊效益,解决草地利用率低、养殖效益差的问题,在纳雍、威宁、赫章选择了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养殖水平的农户进行了羊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舔砖试验,试验将羊分为3组,浓缩饲料加舔砖组采用放牧+补饲喂浓缩饲料加辅助营养舔砖的饲养方式,自配饲料组采用放牧+补饲自配饲料的饲养方式,对照组采用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结果表明:浓缩饲料加舔砖组羊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0.057 kg,比自配饲料组增加0.054 kg。说明浓缩饲料加微量元素营养舔砖饲喂可以增加羊日增重。  相似文献   
28.
<正>自2011年开始实施半细毛羊集中舍饲养殖以来,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强化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套技术指导与服务,推进了半细毛羊集中舍饲养殖业的高效运行。1集中舍饲养殖的现状为了有效解决天然草原禁休牧后的产业发展问题,政府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建立和完善投入保障和激励机制,着力抓好集中舍饲养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毕节市已累计投入资  相似文献   
29.
30.
本文利用卓越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cv.Amba)、法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Fawn)、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苜蓿(Medicago sativa)等五个常用品种在毕节地区进行混播草地建植试验。测定和观察各组合的产草量、青干比、茎叶比及利用年限和适宜性。表现突出的组合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结果表明:在毕节地区建立人工草地,采取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可明显提高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还可抑制杂草的生长。本试验为毕节地区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