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抗条锈病基因Yr10是抗性优良且在生产上还未被大量利用的基因.为给Yr10基因的筛选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以对条锈菌抗性不同的小麦及其近缘种共28个材料,采用PCR扩增技术对Yr10基因的第一外显子进行了功能标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抗性材料中不含有Yr10基因这些抗性材料中的抗性由其他抗性基因决定;感病材料26号(提莫非维)的基因组中含有与Yr10基因第一外显子序列相似性较高的等位基因或抗性相关等位基因,该材料中扩增产物与Yr10中在决定氨基酸的关键位点上应该存在序列差异,进而导致抗性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52.
为了提高果实多酚的提取率和评价目前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可比性,利用福林酚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果实多酚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甲醇-水、乙醇-水提取体系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1375~12500 mg/kg,福林酚试剂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7500~15000 mg/kg。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都显著低于福林酚法测定法。通过测定回收率,发现这2种测定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冬枣多酚适宜提取体系为60%~80%(v/v)甲醇-水或乙醇-水的复合体系,且前者的提取率显著(P<0.001)高于后者。利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的冬枣多酚含量明显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两者的关系为Y(福林酚试剂法)=1.538x+1221(紫外分光光度法),r=0.956。研究结果为果实多酚的提取、测定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3.
哈密瓜自毒作用对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哈密瓜自毒作用对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浓度的叶水浸液分别处理时,对幼苗根长和发根数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和对照相比,在浓度为50/L、90/L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对株高和幼苗鲜重则具有促进作用。经幼苗生理生化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水浸液浓度升高而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在水浸液浓度为50g/L时活性最高,之后随水浸液浓度增高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4.
为规范完善小麦新品种华麦1028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设置了播期及密度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及密度对该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对华麦1028部分农艺性状以及产量、产量构成因素都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华麦1028的生育期各阶段不同程度延后,使全生育期缩短。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高产栽培中在适期播期范围内应适当推迟播种,有利于减少倒伏风险。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穗数增加,而成穗率、穗粒数及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在试验条件下,该地区华麦1028适宜播期为10月25—11月14日,适宜播种密度225万~3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5.
以黄瓜、萝卜和番茄种子为受体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葫芦瓜叶水浸液的化感作用影响,为解决生产实践中的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 g/L、50 g/L、90 g/L葫芦瓜叶水浸液对黄瓜、萝卜种子萌发率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受体材料发芽率均比对照低;对番茄种子萌发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黄瓜幼苗株高和鲜重都表现抑制作用,对萝卜和番茄幼苗株高和鲜重则表现为,在浓度90 g/L时为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 g/L、50 g/L时为促进作用;对黄瓜和萝卜幼苗的根长都表现抑制作用,对番茄幼苗的根长在浓度为10 g/L时表现促进作用,在浓度为50 g/L、90 g/L时表现抑制作用。因此,在蔬菜栽培制度中,葫芦瓜可与番茄和萝卜进行合理的轮作与间套作,但不适宜与黄瓜进行轮作或间套作。  相似文献   
56.
嘉有黄腐酸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腐酸有机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以水稻品种金粳818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600kg/hm~2黄腐酸有机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腐酸有机肥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和分蘖发生,提高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但对千粒重基本无影响,对产量贡献不大。同时,黄腐酸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但对加工品质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7.
稀播长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7寸盘中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秧龄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7寸盘种植2 500颗苗,秧苗素质和产量均较高;秧龄过长导致秧苗素质降低,秧龄为28 d时,秧苗素质较好,产量也处于较高水平,栽插质量也比较高。所以7寸盘种植2 500颗苗、秧龄28 d为最佳的播种密度和秧龄组合。  相似文献   
58.
通过大量调查,汇总了绿橙的施肥技术,找出施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橙周年栽培中后期要重施钾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为了缓解稻麦茬口压力,试验通过在不同时间研究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在不同留茬高度情况下,对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提出最佳的收获时间。  相似文献   
60.
以农业生产上常用的15%多效唑为对照,选择其他2种抗倒剂(5%抗倒酯水乳剂和3%调环酸钙水乳剂),分别以3种用量喷施,来探究这2种抗倒剂在不同用量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经5%抗倒酯和3%调环酸钙喷施处理后,水稻的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对照,但5%抗倒酯和3%调环酸钙的喷施用量分别为40、60 g/667 m2时,水稻的光合作用较强。喷施5%抗倒酯后,水稻的株高明显降低,且药剂对水稻的第1、2和4节间控制效果较明显,但对水稻的第3和5节间控制效果不明显。喷施5%抗倒酯后水稻的穗长变短,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都处于较高水平,且产量排第一;而喷施3%调环酸钙后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指标基本处于中等水平。综上,在5%抗倒酯水乳剂喷施用量为40 g/667 m2时,能够保持水稻的光合作用,对水稻的第1、2和4节间控制效果较明显,从而以降低株高来增强抗倒性,对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