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3篇
  17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明确土壤微生态环境对白僵菌宿存的影响。测定白僵菌孢子在不同土壤温度、不同土壤含水量、不同土壤质地及土壤微生物存在情况下的宿存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温度:120天的宿存期中白僵菌孢子宿存量,-18℃为5.94×106 cfu/g,25℃为1.54×106 cfu/g,30℃为8×102 cfu/g;土壤含水量:15%时为3.24×106 cfu/g,白僵菌的宿存量最高,低于或高于15%都会加速白僵菌宿存量的减少;土壤质地:壤土中白僵菌的宿存量明显高于沙土中的宿存量;土壤微生物的存在能够对白僵菌宿存量产生影响,对白僵菌的生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低温、壤土及土壤含水量为15%的条件下有利于白僵菌的宿存。微生物存在前期对白僵菌宿存有抑制作用,后期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获得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改良芝麻栽培种对茎点枯病的抗性。【方法】对野芝3号(S.indicatum)(P_3)和芝麻栽培种中芝14(P_1)、中芝14同源四倍体(P_2)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F1植株。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后代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杂种。后对种间杂交的3个亲本(野芝3号、中芝14及其同源四倍体)以及杂种后代F1株系进行茎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种间正反交组合后代的幼胚成苗率有明显差异,在接种的773个幼胚中,有155个幼胚发育成苗,平均幼胚成苗率为20.05%。种间正交组合(P_3×P_1、P_3×P_2分别为32.75%和21.11%),高于反交组合(P_1×P_3、P_2×P_3分别为8.84%和13.4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远缘杂交的成苗率。P_3×P_1、P_1×P_3组合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42条;P_3×P_2、P_2×P_3组合F1染色体数目为55条,正反交杂种F1株系大部分花粉粒形态独特,形状规则但多无内含物,为高度不育类型;部分F1株系有少量的可育花粉,为部分不育型。选用多态性较好的HS142引物在亲本中芝14中能清晰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约460和500 bp),在野芝3号则扩增出1条特异性条带(约380 bp)。然后对12个后代进行鉴定,其中有10个杂种F1植株同时具有3条父、母本特异条带,另2株仅出现母本或父本带为假杂种。以高抗种质野芝3号为母本的种间杂交P_3×P_1、P_3×P_2后代染病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35和6.65 cm,反交组合后代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90和8.90 cm;所有杂交组合的后代对茎点枯病抗性均高于其栽培种亲本(P_1 14.30 cm和P_2 11.46 cm),但低于野生种亲本(P_3 4.80 cm)。【结论】通过种间杂交结合幼胚培养可以筛选出茎点枯病抗性明显高于芝麻栽培亲本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63.
以卤鸡腿为研究对象,为了获得其在不同煮制条件下连续的出品率含量值,本研究采用Tablecurve3D软件对温度75、80、85、90、95、100℃、时间10、20、30、40、50、60、90、120 min以及出品率等重要参数进行三维曲面拟合,得到拟合曲面方程,从而获得卤鸡腿在不同煮制条件下出品率的连续预测模型。经分析,最佳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3,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将新一批次27个样本数据带入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实测值和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0.82,相对标准偏差基本都在8%以内,说明采用Tablecurve3D软件实现卤鸡腿出品率的连续预测方法是可行的,该结果可为卤鸡腿出品率的工艺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4.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共存重金属Cd、Pb、Zn、Ni在干旱区绿洲土壤-芹菜系统中的吸收积累和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d、Pb、Zn、Ni四种共存重金属元素在芹菜不同部位的吸收量均为根部地上部,累积率大小顺序依次为CdZnNiPb;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Pb、Zn、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态,Cd以铁锰氧化态为主要存在形态,随着重金属元素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的Cd主要以碳酸盐态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存在,而Zn和Ni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存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干旱区绿洲土壤中Cd的可交换态对芹菜地上部Cd含量的贡献最大,Ni的铁锰氧化态对芹菜根部Ni含量的贡献最大,而对芹菜地上部和根部吸收Pb和Zn量贡献最大的形态分别为Pb和Zn的可交换态。  相似文献   
65.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预处理和DCD-HCHO絮凝剂再处理的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分析和确定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产朊假丝酵母法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pH5.5、接种率10%、发酵时间3 d;2)DCD-HCHO絮凝剂法再处理的最适条件为pH值7、DCD-HCHO投加量4 m...  相似文献   
66.
一、放入蜂箱的杀螨剂比蜂螨危害更大北美洲的养蜂者非常依赖化学杀螨剂氟胺氰菊酯和蝇毒磷,商品名分别为Apistan和Check—mite。这使得蜂螨普遍产生抗药性,并且蜂巢中有化学药物残留。上述两种治螨药物都有亲脂性,它们易渗入巢脾并多年保持毒性,  相似文献   
67.
我国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蜜蜂授粉增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以及国家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建立"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已成为在维护蜂群健康,保障有效授粉的同时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的最有效手段.本文结合我国蜂业产业现状,认为防控体系应从蜂群生物学层面保障蜜蜂"福利"、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系统的诊断技术、合理的防治指标、有效的防治计划以及养蜂产业层面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建立蜜蜂病虫害信息共享网络平台、蜜蜂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等两个层面多项措施综合实施,才能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8.
<正>砂鳖(Pelodiscus axenaria)属于鳖科(Trionychidae),鳖属(Pelodiscus),是一个分布范围极其狭窄的物种,目前仅发现于湖南邵阳、桃源、平江、汝城、零陵等地。砂鳖在原产地通常生活于砂石底质的溪流中,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对底砂(或瓦片、岩石等躲避物)的依赖程度非常高。饲养环境中,底砂厚度足够覆盖鳖全身,可选择饲养美鲶观赏鱼时所使用的圆粒细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粗糙砂石划伤鳖的腹部和四肢,减少外伤和细菌感染的风险,从而提高砂鳖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饲养环境的水位,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甜菜夜蛾高毒力球孢白僵菌BD-B015菌株的可湿性粉剂配方,通过孢子粉萌发率、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润湿时间、相容性和分散时间等试验,筛选确定出载体、湿润剂和分散剂种类,并对制剂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配方结果如下:孢子粉30%,载体高岭土60%,润湿剂拉开粉BX 5%,分散剂HK-2302 5%。可湿性粉剂各项指标为:含孢量400亿孢子/g,润湿时间69 s,有效成分悬浮率94.6%,干燥减重1.7%,98.4%通过200目标准筛,均达到国家标准GB/T25864-2010。  相似文献   
70.
随着蜜蜂授粉增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以及国家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蜜蜂病虫害防治与蜂产品残留污染间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蜜蜂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对蜂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蜜蜂病虫害防治环节对蜂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