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为了明确防治水稻穗期灰飞虱的适宜时间,以水稻品种甬优12号为试材,分别在水稻破口前5 d (8月26日)、破口期(8月31日)、齐穗期(9月7日)、齐穗后5 d (9月12日)和齐穗后10 d (9月17日)喷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 g/hm2+40%毒死蜱乳油1125 mL/hm2,研究不同施药时期对水稻穗期灰飞虱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破口前5d或破口期施药,对降低水稻灌浆盛期的灰飞虱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而在齐穗期~齐穗后10 d 施药,能有效控制灌浆期灰飞虱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采用25%吡蚜酮225 g/hm2+40%毒死蜱1125 mL/hm2防治水稻穗期灰飞虱时,防治适期为水稻齐穗后10 d内,即9月7~17日。  相似文献   
22.
通过四氯虫酰胺单剂及减量后与杀虫单、阿维菌素和三唑磷混配,评价其对一代螟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67 m2用2次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50 mL、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 mL+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 g、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 mL+1.8%阿维菌素乳油50 mL、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 mL+20%三唑磷乳油75 mL,药后7 d对二化螟的防效均在90%以上,分别为98.6%、97.2%、100.0%和91.5%;药后14 d,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50 mL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 mL+1.8%阿维菌素乳油50 mL对二化螟效果明显,防效为97.9%和92.2%,保苗效果为97.5%和97.2%;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 mL+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 g效果次之,防效为78.6%;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 mL+20%三唑磷乳油75 mL效果最差,防效仅为49.6%。  相似文献   
23.
四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明确替代氟虫腈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效果,对24%氰氟虫腙SC、3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32%丙溴磷.氟铃脲EC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药剂有效用量分别为180、135、30和240 g/hm2时在药后3~15 d对2~3龄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达72.85%~86.69%、85.92%~85.72%、73.16%~90.13%和62.14%~87.26%,与氟虫腈相当,并且对水稻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和蜘蛛的安全性要高于氟虫腈,能作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替代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39.8%五氟·丁草胺悬乳剂(稻悠)对单季移栽稻杂草的防除效果、使用适期及安全性,通过5点取样和全田调查对该药剂的大田杂草防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39.8%五氟·丁草胺悬浮剂在水稻移栽后5~7 d施用能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且药后15~17 d到药后45~47 d依旧有70%以上的防效,尤其是对稗草防效更佳,而防除阔叶草方面,39.8%五氟·丁草胺悬浮剂与对照药剂25%苄·丁细粒剂相当,而且该药剂对水稻安全无害。因此,39.8%五氟·丁草胺悬浮剂在水稻移栽后5~7 d可用于以稗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  相似文献   
25.
徐正浩  谢国雄  周宇杰  高屾 《作物学报》2013,39(7):1293-130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 以接种无芒稗、水莎草和鸭舌草等3种田间主要杂草和不接种杂草为主处理, 10份不同株型和化感作用特性的水稻材料为副处理, 研究不同株型和化感作用特性水稻对3种杂草的干扰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水稻化感种质吓一跳对无芒稗地上部分干重的抑制作用最强, 早杂中9A/602、早籼浙101和TN1也表现较好的抑制作用。中早22对水莎草的干扰控制作用最强, 早籼浙101和吓一跳对水莎草也表现较好的干扰控制效果, 中早27对水莎草的抑制作用较弱。中9A/602、早籼浙101、吓一跳、IR644-1-63-1-1对鸭舌草的干扰控制作用较强, 谷梅2号和中早27对鸭舌草的干扰控制作用较弱。吓一跳对3种供试杂草的地上部分总干重抑制作用在50%以上, 与IR644-1-63-1-1、PI312777、TN1和谷梅2号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早杂中9A/602和早籼浙101对3种供试杂草地上部分总干重的抑制作用达40%以上, 显示了较强的干扰控制能力, 与谷梅2号差异显著。杂草竞争干扰与无草对照间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差异显著, 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与无草对照相比, 吓一跳在3种杂草竞争干扰下, 株高增加3.64%, 而中9A/7491、TN1和谷梅2号的株高比无草对照降低10%以上。3种杂草竞争干扰下, 10份供试水稻材料的有效穗数与无草对照相比均降低, 其中TN1、谷梅2号、PI312777、中早22、中早27、中9A/602有效穗数均降低50%以上, 吓一跳降低幅度最小, 为16.86%。3种杂草竞争干扰导致水稻有效穗数显著降低, 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水稻恶苗病防治新药剂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3%戊唑醇和25%氰烯菌酯1 500,2 000和3 000倍液浸种,以及423%甲霜·种菌唑按每1 kg干种子拌4 mL剂量,分别于浸种前7 d和清水浸种沥干后拌种,预防早稻或常规晚粳稻恶苗病的效果可达到89%以上,与对照药剂25%咪鲜胺2 000倍液浸种效果相近;药剂处理防治早稻恶苗病的效果比常规晚粳稻突出,而防治常规晚粳稻恶苗病则是浓度高则效果好。各处理下,早稻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药剂咪鲜胺,与清水对照处于同一水平,对常规晚粳稻则差异不明显;出苗数显示,处理、对照药剂和清水对照接近。  相似文献   
27.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对水稻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0.01%芸苔素内酯SL(芸天力)+常规杀菌(处理3)、0.01%芸苔素内酯SL+9%吡唑醚菌酯AS(芸乐收)+常规杀菌(处理4)、常规杀菌(处理2)及喷清水(处理1)4个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对水稻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和处理4不仅能有效增强水稻对纹枯病和稻曲病的抗性,还能提升产量,与常规杀菌处理(处理2)相比,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分别提升5.66%~21.7%和9.13%~20.55%,增产22.33%~24.59%。因此,在使用常规药剂的基础上可以增用0.01%芸苔素内酯SL或9%吡唑醚菌酯AS,能获得更好的防效和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8.
在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喷施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褐飞虱,结果表明,药后725 d喷施三氟苯嘧啶或烯啶·吡蚜酮,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对褐飞虱的防效相当,且防效在90%以上;使用吡蚜酮单剂时,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效果要好于植保无人机。3种药剂中,以三氟苯嘧啶速效性和持效性最佳,药后731 d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对褐飞虱的防效为91.6%99.8%;烯啶·吡蚜酮效果次之,药后1425 d防效为92.7%96.1%。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怀农特在浙江省诸暨市水稻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减量中的应用效果,特开展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季晚稻病虫害(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治中,加入怀农特1 000倍液能提升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效;在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的防治中加入怀农特,虽药剂的防效未见明显增加,但药剂减量20%+怀农特1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仍较好,且与常规药剂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水稻病虫害中等发生时可加入怀农特,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和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同时,药剂中加入怀农特1 000倍液能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0.
为筛选出防治抗性二化螟的高效药剂,特进行了5%氯虫苯甲酰胺WG等4种药剂对一代二化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WG、10%四氯虫酰胺SC和20%甲维·甲虫肼SC对二化螟的防效较好,第2次用药后14 d,对二化螟的杀虫防效分别为98.92%、97.94%和80.59%,保苗效果分别为94.37%、97.54%和92.96%,而5%丁虫腈EC对二化螟的杀虫防效和保苗效果均不理想。因此,防治中等抗性二化螟,应在低龄幼虫期,每667 m~2施用5%氯虫苯甲酰胺WG 60 mL或10%四氯虫酰胺SC50 mL或20%甲维·甲虫肼SC 50 mL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