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研究了花椰菜露地越冬高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黄淮地区露地种植花椰菜要科学地选种,精心地播种,适时定植,合理密植,科学地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适时采收,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2.
<正>射阳县2004年晚秋蚕发生大量蚕病,其发病量之多,发病面之广,危害之严重在射阳县晚秋历史上还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重灾户颗粒无收,这不仅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总结经验,防患于未来,笔者对2004年秋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究低温对南极假山毛榉Nothofagus antarctica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利用综合生物反应指数(IBR)评价法计算低温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综合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采取逐步降低环境温度的方法(从25 ℃降至?25 ℃),测量并分析南极假山毛榉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计算各温度下植株的综合生物反应指数,综合评价温度降低对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结果  环境温度为15 ℃时,PSⅡ光化学活性无变化;环境温度为5 ℃时,放氧复合体损伤,PSⅡ各单位之间的能量流通受阻。低温(?5、?15和?25 ℃)导致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SⅡ供体侧受损加剧,电子传递效率下降,PSⅡ各单位之间的能量流通混乱,热耗散显著增加。各温度处理下植株的综合生物反应指数和相对叶绿素含量与测试温度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  结论  低于?5 ℃的低温会对南极假山毛榉PSⅡ的光化学活性造成严重胁迫,综合生物反应指数可以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对植株PSⅡ光化学活性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7表1参24  相似文献   
24.
通过比较1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虫草素的解吸附率并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优选出一种简单快捷分离纯化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经大孔吸附树脂XDA-8D吸附后,再用体积分数30%的乙醇解吸附,虫草素纯度从原料中的0.4%达到了10.53%;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分离虫草素,可将纯度提升至66.94%,其优化后的参数为:上样流速1.0 mL/min,上样浓度0.5 mg/mL,用300 mL(2VB)水和体积分数10%的乙醇450 mL(3VB)除杂,30%乙醇1500 mL(10VB)洗脱得到虫草素。  相似文献   
25.
采用氯磺酸法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β-葡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在不同反应温度下(40、50、60、70、80、90℃)得到灵芝β-葡聚糖硫酸化衍生物(SGLP1~SGLP6),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硫酸化衍生物取代度逐渐增加,反应温度为60℃时取代度最大为1.72,之后随着反应温度上升,取代度逐渐下降;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衍生物的重均分子量逐渐下降。灵芝β-葡聚糖衍生物的溶解度为0.901~1.102g/100mL,与硫酸化前相比溶解度提高约50倍。灵芝β-葡聚糖硫酸化衍生物具有抗炎作用,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NO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且随着取代度增加,抑制率增高;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取代度增加对细胞吞噬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加;取代度相近时,重均分子量较大的硫酸化衍生物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NO的抑制率较高以及对细胞吞噬活性的抑制作用也较强,说明硫酸化多糖的体外抗炎活性与其硫酸化衍生物的取代度和重均分子量相关。  相似文献   
26.
联合使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超滤膜和270的纳滤膜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水提液中分离海藻糖。超滤膜操作压力为4 kg/cm2,同时纳滤膜操作压力为3 kg/cm2,经膜分离的相对分子质量270~1000部分溶液经浓缩结晶,海藻糖纯度可达93.3%。  相似文献   
27.
周帅 《江苏蚕业》2010,32(2):49-50
射阳县是全国优质优质无病桑苗和蚕茧生产基地县,茧丝绸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盛誉。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5.5万亩,年发种量15万张,年产茧11.5万担,实现蚕桑产值1.5亿元。全县拥有桑园达千亩以上的村有16个,其养蚕农户1.3万户,桑园面积4.8万亩,分别占全县的82%和86.2%;桑园面积3亩以上的农户7780户,  相似文献   
28.
射阳县2011年晚秋蚕发生农药中毒事件,经实地调查和鉴定分析,确认射阳县部分晚秋蚕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菊酯类农药中毒。此次射阳县中毒蚕发生的区域较广,与农田和桑园用药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对农药污染来源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后,该县加强养蚕地区农田及桑园农药使用的管理,并指导蚕农科学用叶,降低了中毒损失。  相似文献   
29.
春秋季节,利用杨树林地畦栽培杏鲍菇,不仅可以减少投资,而且管理方便,菇质好,产量高。河南省商丘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经过两年的栽培实践,总结了一套便于推广的杨树林地畦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30.
周帅 《广东蚕业》2012,(3):24-25
桑细菌性黑枯病又名桑缩叶细菌病、桑疫病、烂头病,分布较广,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重点蚕区屡有发生,主要危害新稍和嫩叶,导致桑叶减产甚至无叶喂蚕。可通过选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进行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降低该病引起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