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5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马铃薯大西洋组培苗的生根诱导及移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铃薯大西洋组培苗进行壮苗,在1/2M 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IAA、IBA对大西洋进行生根诱导和移栽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组培苗壮苗后,在生根诱导培养时添加IBA的效果较好;最低生根培养浓度为0.4mg/L IBA;以东北土∶(花土 炉渣)=2∶1为移栽基质,在灭菌条件下,1/2M S 0.6mg/L IBA培养基中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最高,可达87.61%,而1/2M S 0.4mg/L IAA的移栽成活率仅为41.23%。因此,在生产中,推荐使用0.6mg/L IBA,有利于大西洋组培苗生根诱导和移栽。  相似文献   
42.
纳米二氧化硅在稻秸上的形态分布及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实现农作物稻秸的多层分级利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分析硅在稻秸单元表面的存在形式和分布形态,并进一步利用稻秸制备成微纳米二氧化硅,探讨热解温度(575、675、775℃)和热解时间(2、4h)对二氧化硅得率和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硅主要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于稻秸表面的颗粒物区,质量分数达12.8%。热机械处理可以减小硅的粒径。在相同的热解温度下,热解时间从2h增加到4h,二氧化硅颗粒粒径逐渐增大,并且使纳米二氧化硅得率保持在8%以上。。在相同的热解时间下,热解温度上升使得二氧化硅粒径变大。球磨处理可以改善二氧化硅颗粒的团聚现象,并且使粒径从18.94μm下降到6μm以下,处于小于100nm的比例增多。研究结果为以稻秸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25%吡蚜酮粉剂对小麦田灰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田灰飞虱已成为南京地区小麦上主要害虫之一,它不仅为害小麦,而且为害玉米、水稻等作物,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已给本地区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4.
蒸爆法棉秆无胶纤维板热压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秆为原料,经过蒸爆解纤处理后热压制成无胶纤维板.研究了密度为0.85g/cm3、板厚为4mm的无胶纤维板热压工艺.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较优的热压工艺为:板坯含水率12%、热压温度210℃、热压时间60s/mm.  相似文献   
45.
对比两种原料稻草和麦秸分别经机械粉碎前后其界面特征因子,包括表面形貌、表面化学官能团、表面自由基及表面自由能等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稻草比麦秸更易机械破碎,扫描电镜(SEM)观察显示两种原料本身均存在完整的表面形貌,而经过球磨机机械粉碎后碎料均出现了很明显的断裂、撕裂及起毛现象,且内部细胞结构明显暴露.稻草外表面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特征峰均较弱,尤其是3200cm-1处的羟基峰几乎没有;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分析表明,碎料的自由基峰强度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秸秆,在温度为100~20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表面自由基峰强度明显增加;表面自由能的研究结果则表明, 麦秸表面自由能要高于稻草,碎料的表面自由能要高于各自的秸秆;使用6%异氰酸酯作为胶黏剂生产的两种秸秆碎料板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GB 4897.3-2003要求,且麦秸碎料板的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46.
木质复合材料与现有墙体材料传热物理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脉冲法测定木质复合材料的传热物理特性,并将其与现有墙体材料比较。分析可知:木质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远小于现有墙体材料,是一种优良的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47.
周晓燕 《花卉》2017,(2):60-61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造景和植物配置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是对于结构需求、空间需求进行满足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保障景观设计合理性,确保设计意图得到实现的必要前提。在园林造价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园林景观的实际特点,对于园林景观进行更加合理的造景和配置。  相似文献   
48.
周梦艳  周晓燕 《花卉》2017,(16):106-107
园林植物具有美化绿化、遮阳挡阴、调节小气候等多种功能,在抵抗风沙灰尘方面更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园林植物滞尘功能的研究成果,并将滞尘能力当做选择园林的重要指标,进一步研究园林植物滞尘功能,对更好地发挥园林植被绿化环保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为获得无甲醛释放的环保胶合板,将热塑性树脂薄膜(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用作胶黏剂,并利用空气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从而获得性能良好的环保胶合板。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胶合板胶合性能的影响,并从等离子体处理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表面化学组分及其对胶合板界面形貌的影响分析其胶合机理。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4.5 kW、处理时间为8 m/min的条件下处理热塑性树脂薄膜,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得到显著提高,LLDPE/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49 MPa增至0.81 MPa,PP/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65 MPa提高到0.84 MPa,均达到Ⅱ类胶合板标准要求。其中用等离子体处理后PVC与杨木制备的胶合板能满足Ⅰ类胶合板的标准要求,胶合强度达到0.79 MPa。XPS分析表明,等离子体改性热塑性树脂薄膜的表面发生了氧化反应,引入了含氧官能团,提高了薄膜表面极性,有利于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胶合板的界面胶合更为紧密,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后树脂与杨木单板的相容性提高,树脂能在单板表面更好地附着。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制备的胶合板仅有极微量甲醛释放,其主要源于木材自身,远低于国家标准对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的要求。研究证明等离子体处理能明显改善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  相似文献   
50.
综述了热处理对镁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热处理可以使AZ31B镁合金板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提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Z31B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前进侧和后退侧的分界线逐渐消失,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略有下降。热处理可提高AZ31B镁合金板的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