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2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试验旨在探讨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离体培养猪肝细胞、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PGE2分泌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分5个处理,对照组为DMEM/F12培养液,其他处理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00μmol/L亚油酸、25、50、100μmol/L顺9,反11-共轭亚油酸;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PPAR-γmRNA定量测定4个重复)。细胞用血清培养24h后处理,继续培养72h。检测上清PGE2分泌、细胞增殖和细胞PPAR-γmRNA拷贝数。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肝细胞增殖和PGE2分泌都有促进作用(P<0.05),但对PPAR-γ基因表达没有影响;培养液中添加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影响不显著(P>0.05),对PGE2分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25μmol/L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组PPAR-γmRNA拷贝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μmol/L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可见,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猪肝细胞和结肠粘膜上皮细胞PGE2分泌都有促进作用,只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PPAR-γ基因表达有促进作用,这显示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PPAR-γ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具有细胞类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2.
试验用 4 0日龄 Wistar纯系雄性大鼠 90只 ,设定两种体锌状况 (缺锌和足锌 ) ,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与氯化锌比较 ,研究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 (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 )的吸收和转运情况。结果表明 ,1缺锌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优于氯化锌。2缺锌大鼠对不同锌源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程序高于体内锌营养状况良好的大鼠。 3体内锌营养关况良好的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优于氯化锌。 4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比大豆异黄酮和抗生素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大豆异黄酮在文昌鸡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日龄文昌鸡母雏540只。试验分3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抗生素组和大豆异黄酮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5羽。分小鸡、中鸡和大鸡3个阶段进行试验。【结果】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30日龄小鸡各组之间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31~8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1~12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肉品质结果显示,各组的肉色L*、a*、b*和pH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大豆异黄酮组的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血浆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31~8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81~120日龄阶段,大豆异黄酮组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显著低于抗生素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抗生素组和大豆异黄酮组的T-AOC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鸡阶段饲粮中添加20 mg·kg~(–1)大豆异黄酮可以提高鸡日增质量和抗氧化水平;大鸡阶段饲粮中添加15 mg·kg~(–1)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鸡采食量、熟肉率和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五倍子提取物对1~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600只1日龄初始体重为(39.75±0.02) g的健康新广901肉公雏,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mg/kg恩拉霉素,五倍子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五倍子提取物,五倍子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五倍子提取物。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五倍子2组42日龄体重、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均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五倍子2组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升高(P<0.05);且五倍子2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五倍子1组和五倍子2组空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空肠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五倍子...  相似文献   
85.
检验了Bradford试剂与可溶性大麦蛋白质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情况,并已能简便而可靠地应用,检验范围为每毫升溶液中0.3-3.5mg蛋白质,第二序列回归分析完全可以解释颜色反应的非线性变化,并调查了非线性变化的原因。对商品醇溶蛋白,标准谷蛋白,小麦面粉的水提取物和酸提取物,以及牛血清蛋白进行了分析,单位重量蛋白质的吸光度参数有所不同。光谱反应取决于供试样品中的多肽成分,染色剂束缚反应法被证明是对小麦  相似文献   
86.
繁殖是母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也是种猪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母猪营养物质需要一直是猪营养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母猪维生素营养需要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7.
不同铁源生物学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用 30日龄 Wistar纯系雄性大鼠 39只研究了不同铁源的生物学效价。试验采用 3× 4因子试验设计, 3种铁源为硫酸亚铁、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以脱脂奶粉、玉米淀粉和蔗糖为基础的纯合日粮作为基础日粮,在纯合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 100、 200、 300、 400mg/kg铁构成 12种试验日粮。试验共 13个处理,每处理 3重复。预试期 28天,大鼠自由采食缺铁纯合日粮,试验期 14天饲喂各试验日粮。试验结束时,屠宰大鼠,取得肝脏、脾脏、血液及血清样品,用于测定肝脏铁和脾脏铁浓度、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本试验条件下,利用斜率比法,不同判据指标得到的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不同 ;②综合考虑本试验获得的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日粮铁水平对各测定指标的影响,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可以作为适合本试验条件的评价不同铁源的生物学效价的指标。设硫酸亚铁为 100%,不同铁源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分别为: Fe- Lys, 101.73%~ 148.31%(综合平均为 124.3%) ;Fe- Gly, 102.75%~ 147.19%(综合平均为 118.5%)。  相似文献   
88.
生物素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素是动物必需的水溶性含硫维生素 ,由于其广泛分布于各种饲料中 ,而且能为肠道细菌合成 ,所以一般认为畜禽饲料中不用外加生物素。但是随着畜禽饲养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动物遗传育种工作的不断进展 ,在生产实践中陆续发现有生物素缺乏症的发生 ,生物素营养研究开始引起动物营养研究者的注意 (Kornegay ,1 986)。1 生物素的生理功能生物素作为机体内一系列羧化作用和脱羧作用酶系的辅助因子 ,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肪酸合成、氨基酸脱羧、嘌呤合成和核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Lynen ,1 976) ,这些酶能够在组织中转运羧基单位…  相似文献   
8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阶段快大型黄羽肉鸡异亮氨酸需要量。分别选取0、22和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鸡2 400、2 160和1 920只,按照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8个异亮氨酸梯度水平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栏),公、母各3个重复,0~21、22~42、43~63日龄3个阶段每栏分别为50、45和40只鸡。各阶段基础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50%和0.45%。3个阶段各处理组饲粮均在基础饲粮中呈梯度添加异亮氨酸,组间间隔水平均为0.05%,各处理饲粮除异亮氨酸外其他营养水平均一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显示,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对3个阶段鸡生长性能均有显著影响,且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随着异亮氨酸水平提高,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P<0.01)。双斜率折线模型预测结果显示,0~21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7%、0.72%和0.73%,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5%、0.70%和0.73%;22~42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8%、0.64%和0.66%,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6%、0.62%和0.64%;43~63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4%、0.59%和0.61%;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1%、0.57%和0.59%。黄羽肉鸡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随日龄增加而降低,各个饲养阶段公鸡的异亮氨酸需要量均显著高于母鸡,以料重比为评定指标得到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低于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得的需要量推荐值。  相似文献   
90.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低聚壳聚糖、酸化剂单独使用及与复合酶组合使用对1~66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 440只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8个处理组:对照组(无抗生素添加)、抗生素组(225 mg/kg金霉素+200 mg/kg恩拉霉素)、益生菌1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200 mg/kg乳酸杆菌+1 000 mg/kg活性酵母)、益生菌2组(200 mg/kg混合菌产品)、低聚壳聚糖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酸化剂组(2 000 mg/kg苯甲酸+2 000 mg/kg柠檬酸)、无抗组合1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500 mg/kg复合酶)、无抗组合2组(益生菌1组+无抗组合1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分3个阶段,试验期66 d。结果显示,1~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益生菌1、2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无抗组合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益生菌1组和无抗组合2组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无抗组合1组血浆IgG含量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酸化剂组外,其他各组血浆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2~42日龄,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体重、平均日增重均高于抗生素组,且低聚壳聚糖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不同无抗组合对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43~66日龄,不同无抗组合对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血浆IgM含量均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腹脂率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酸化剂组腹脂率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抗生素组(P>0.05),低聚壳聚糖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综合本试验3个阶段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等结果,推荐1~66日龄快大型黄羽肉公鸡基础无抗日粮中同时添加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和500 mg/kg复合酶代替抗生素来提高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