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8篇
  25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是对植物施加一特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该声波要与植物自发声的频率相匹配,发生谐振,从而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同步化,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实。该文概述了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在设施蔬菜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番茄(Lycopersion Mill)上的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明显地提高了设施蔬菜的产量(甜椒、黄瓜、番茄分别增产63.05%、67.0%和13.2%),并增强了它们抗病虫害能力,与对照区相比,番茄处理区的红蜘蛛、蚜虫、灰霉病、晚疫病和病毒病分别下降了6、8、9、11和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2.
湘东板页岩发育水耕人为土的土系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湘东地区6个板页岩发育的典型水耕人为土剖面,通过调查当地成土环境,描述土壤剖面形态和室内分析理化性质,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探索类似母质/母土条件下水耕人为土的基层分类指标和建立土系。在水耕人为土亚纲下,划分出铁聚和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土类,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亚类,进一步划分出4个土族和6个土系(五峰系、黄田系、洪鸟系、拗才系、晋坪系和城望系)。同一地区类似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的定量化指标(颗粒大小级别和质地层次差异)比发生分类的定性判定具有更强的划分能力,能更有效的反映基层土壤类型的生产性能,对当地农作物生产和土壤改良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大围山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湘东大围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6个土壤剖面的成土条件及其理化性质,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剖面包含了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等10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位于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常湿雏形土、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和常湿淋溶土4个亚纲,酸性常湿雏形土、简育湿润富铁土、酸性湿润淋溶土等6个土类,腐殖酸性常湿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等6个亚类;按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质高岭石型酸性热性–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砂质硅质混合型热性–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黏壤质硅质混合型温性–腐殖酸性常湿雏形土等6个土族和红山系(43–LY03)、泥坞系(43–LY04)、樱花谷系(43–LY10)等6个土系。  相似文献   
104.
应用选择溶解性的化学提取和幼苗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几种耕型红壤及其发育而成的水稻土铜的化学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铜的关系,以及红壤旱地改水田后施铜对水稻吸铜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的铜主要以有机态(15.2%)、无定形铁态(11.7%)、晶形铁态(17.2%)和残留态(56.0%)4种形态存在,其中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态铜(18.7%)和无定形铁态铜(14.6%)明显高于耕型红壤(分别为8.0%和5.8%),而晶形铁态铜和残留态铜含量则是后者高于前者.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铜含量显著高于耕型红壤.幼苗试验结果表明,耕型砂岩红壤施铜能明显促进水稻幼苗对铜的吸收,最佳施铜量为5~10 mg/kg土.  相似文献   
105.
室内几何测试条件对土壤高光谱数据离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光源照射角度、探头距离、光源距离3个几何测试条件对室内土壤高光谱数据离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探头距离对室内高光谱样本曲线的离散性影响不明显,而光源照射角度、光源距离对室内高光谱样本曲线离散性影响的显著性与选取的研究波段范围有关,除B1波段(400~900nm)外,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该试验研究条件下,15°的光源照射角度、15cm的探头距离和30cm的光源照射距离是较理想的室内测试几何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106.
对湖南省 1 0个有代表性红壤样品进行化学分组测定 .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态、无定形铁态、晶形铁态和残留态铜分别占全铜量的 1 5 2 %、1 1 7%、1 7 2 %和 5 6 0 % .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态和无定形铁态铜 ,明显高于耕型红壤 ,而晶形态、残留态铜则相反 ,供试土壤有效铜含量与土壤有机态铜和无定形铁态铜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7.
选取湖南省不同地区第四纪红色黏土、石灰岩风化物、紫色页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等4种母质发育的12个典型土壤剖面的分层土样进行分析,探究土壤铝的化学结合形态在不同的土壤剖面、不同母质、各特征土层和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分布,及其与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交换态铝(Ex–Al)、吸附态无机羟基铝(Hy–Al)、有机配合态铝(Or–Al)、氧化铁结合态铝(DCB–Al)、层间铝(In–Al)、非晶态铝硅酸盐及三水铝石(Nc–Al)、矿物态铝(Min–Al)、全铝(Alt)质量分数在表土层分别为(0.31±0.24)、(1.57±0.80)、(7.24±4.77)、(2.47±1.72)、(5.10±2.85)、(18.91±7.91)、(126.78±18.49)、(162.37±24.86) g/kg,在表下层分别为(0.26±0.18)、(1.24±0.89)、(4.17±3.09)、(3.24±2.69)、(6.09±2.97)、(23.81±10.68)、(122.13±40.12)、(160.91±51.39) g/kg,在母质层分别为(0.16±0.16)、(1.09±0.92)、(2.93±2.46)、(2.61±2.67)、(5.49±3.12)、(21.81±9.94)、(137.44±27.01)、(171.53±32.79) g/kg;在土壤剖面上,Ex–Al、Hy–Al和Or–Al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而DCB–Al、In–Al、Nc–Al质量分数则先增加后减小;在4类母质中,表土层中的Ex–Al质量分数在第四纪红土发育土壤中的最高,表下层和母质层中的Ex–Al质量分数在花岗岩风化物发育土壤中的最高,Hy–Al和In–Al质量分数在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中最高,Or–Al和DCB–Al质量分数在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中最高,表土层和表下层中的Nc–Al质量分数在石灰岩风化物发育土壤中的最高,而母质层中的Nc–Al则在花岗岩风化物发育土壤中的最高;在6种特征土层中,Ex–Al、DCB–Al、In–Al和Nc–Al质量分数在低活性富铁层中最高,而Hy–Al和Or–Al质量分数则在腐殖质表层中最高;在4种土壤类型中,富铁土中的Ex–Al、DCB–Al、In–Al和Nc–Al质量分数最高,新成土中的Hy–Al和Or–Al质量分数最高;影响土壤中铝的化学结合形态和分布的因素主要有pH、有机质、CEC、游离铁、全铝和黏粒等。  相似文献   
108.
去除有机质对土壤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彭杰  张杨珠  周清  刘香伶  周卫军 《土壤》2006,38(4):454-458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研究了去除有机质对湖南省几种耕作土壤高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有机质以后,供试土壤的光谱反射曲线形态均有一定的变化,土壤的光谱反射率不管在全波段还是在分波段都有明显的增加;此外,由于有机质是影响和干扰氧化铁光谱特性的一个重要因子,去除土壤有机质以后,几个研究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游离氧化铁、全Fe、无定形氧化铁的相关系数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9.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农机化装备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机化装备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不同的农机装备结构方案进行选择,找出最优方案。并重点阐述了广西农机化装备结构方案优化的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0.
天女木兰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濒危植物天女木兰,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以嫩茎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生根与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的培养,以及试管苗移栽与定植的研究,建立起天女木兰再生体系技术.结果表明:MS+ZT 0.4 mg/L+2,4-D 2.5 mg/L是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GA30.5 mg/L+BA 0.6 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把不定芽用10 mg/L的IAA溶液处理24 h后,接种到1/3 MS+IBA 0.6 mg/L+0.8 DA-60.5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的生根培养方法是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方法;在温室中试管苗易移栽成活,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天女木兰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