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棉花杂交种与常规种主要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2004年30个杂交种、30个常规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相对于常规种具有显著优势,籽棉产量提高11.37%;皮棉产量提高15.75%;单铃重提高0.32克;衣分提高1.78个百分点;绒重提高10.41%;单株铃数提高25.51%;每果枝结铃数高出16.81%.生长势、纤维品质、抗性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个别常规棉综合性状超过杂交种的平均水平.新的棉花生产形势下,重点加强杂交棉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同时也应重视常规棉研究.  相似文献   
12.
棉花人工有性杂交新法王修山,包天华,周玉蓉湖北省钟祥市成人中专学校431900刘安郁,杨应新钟祥市南湖棉花原种场目前,棉花化学杀雄和雄性不育技术尚未全面推广应用,棉花杂优利用和杂交育种中配制杂交种,依然不得不采用传统的剥雄授粉法。在棉花杂交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高香型丝苗米19香在广东省梅州市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出生育期略长,株型紧凑,经济性状较协调,产量高,米质优,米饭柔软,香味可口等特点,适宜在梅州市栽培种植。 并介绍了该品种在梅州市种植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野外观测数据和室内测定分析方法对宁夏东部荒漠草原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封育、补播沙打旺、补播黑沙蒿、柠条地以及补播苜蓿)下的土壤呼吸、水分、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呼吸强度范围为0.01~1.47CO_2g/m~2·h,苜蓿地、柠条地显著高于其他恢复措施草地(P0.05);0~2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在9.22%~21.36%之间,柠条地、补播沙打旺草地显著高于其他恢复措施草地(P0.05);0~100cm土层全氮在0.27~0.51g/kg之间,有机碳均值在1.64~2.44g/kg之间,均表现为苜蓿地高于其他恢复样地;在不同模式恢复下,苜蓿地细菌数量较其他恢复模式的增益显著(P0.05),封育地的真菌数量较高(P0.05);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微生物均呈线性正相关,与土壤水分极显著相关(P0.01),与有机碳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保守排石在治疗中上段输尿管结石时的效果。方法对90例中上段输尿管结石(直径0.7~1.0cm)患者进行了为期30天的保守排石治疗观察,给予坦索罗辛、中药排石等综合治疗。结果综合自然排石率为88.89%,而结石向下位移率为100.00%。结论保守排石对中上段输尿管结石治疗效果明确,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选取封育草地、放牧地及不同灌丛年限(22、12、3年)和间距(40、6、2 m)的柠条灌丛地(Caragana korshinskii),开展草原–放牧–灌丛引入中土壤呼吸、水分、碳氮、微生物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加剧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土壤呼吸响应表层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后土壤呼吸减弱,不同年限灌丛地与封育、放牧草地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间距的缩小差异显著(P 0.05)。土壤有机碳在封育、放牧草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随着灌丛年限的增大和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全氮在封育草地都较高,而放牧地含量较低,随着灌丛年限的增大和间距的缩小而增加,但差异不明显(P 0.05)。灌丛引入使各菌群数量显著增加(P 0.05),但在间距最小(2 m)时显著降低。随着灌丛引入土壤微生物量碳降低,且随年限增长而增加,而在生长到一定年限又随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土壤呼吸熵(qCO2)随年限的增加而减小,随间距的缩小而增大。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量碳正相关,且与土壤水分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数量负相关,其与放线菌数量显著负相关(P 0.05)。  相似文献   
17.
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对灌丛引入和降水梯度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对灌丛引入过程及降水的响应特征,采用室内萌发法和野外水分激发法,对宁夏荒漠草原封育草地、放牧地、不同年限(3、12、22 yr)和间距(40、6、2 m)柠条灌丛地开展草地-放牧-灌丛引入过程的土壤种子库萌发及其对不同降水梯度(-60%,-40%,-20%,0,20%,40%)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年限、间距引入灌丛地0~200 cm年平均土壤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封育草地和放牧地(P<0.05),随着灌丛年限和密度增加,加剧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土壤旱化加重,使得灌丛地无明显春季返潮期,土壤水分仅为8.14%、8.83%,分别显著低于同期封育草地和放牧地16.00%、13.00%,在这样的水土条件下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室内萌发下的0~10 cm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6186和5831 粒· m-2,分别高于封育草地、放牧地2965、2065粒·m-2(P<0.05)。各样地主要集中于0~5 cm土层,占萌发总数70.04%,且均以一年生猪毛蒿萌发为主,高达87.12%~96.55%,并随灌丛年限和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而多年生草本萌发种类仅为5种;不同降水梯度野外激发下的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种子萌发平均数量为855和640粒·m-2,以降水量+20%时所激发土壤种子库萌发密度最高,分别为2266和1600粒·m-2,一年生与多年生草本种子库萌发密度和种类均随降水量升高而增加,且均在降水梯度最大时(+40%)呈下降趋势,而且相较于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在不同灌丛地萌发率高达90.58%~100.00%,显著高于放牧地或封育地(P<0.05),在灌丛引入过程中对土壤干旱和降水变化表现得更为敏感和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