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外延看,当前社会风险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以及国际环境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本文的社会风险特指社会领域存在的风险。社会纠纷作为社会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本文以山西农村社会风险为例,对目前农村社会纠纷进行研究,以求实现更好的纠纷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究不同的硫素水平对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大豆品种‘来豆2号’和‘合丰55号’为试材,用浇灌营养液的方法测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数据。‘来豆2号’和‘合丰55号’的GOGAT和SS酶活性在16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来豆2号’GS酶活性在160 mg/L处理下酶活性峰值最强,‘合丰55号’苗期峰值是26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花期峰值是硫营养最低的20 mg/L处理下;‘来豆2号’SPS酶活性在4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而‘合丰55号’苗期峰值是硫营养较高的80 mg/L处理,花期峰值是硫素水平最高的260 mg/L处理。结果表明,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开花期酶活性显著大于苗期,品种间呈相同规律。  相似文献   
23.
香水莲花(Nymphaea hybrid)是睡莲属中的大型热带睡莲,与目前常见睡莲不同,其花期长,花型优美,花色丰富,花香怡人,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不同品系香水莲花花色随花期变化存在差异,而其花色变化规律尚不明确。本研究以4种不同花色香水莲花在不同花期的外层花瓣为试材,测定其在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度值、花青苷、黄酮、细胞液pH、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含量,苯丙氨酸解胺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 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isomerase, CHI)的活性变化,以探讨香水莲花花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香水莲花大多数花瓣表皮细胞都呈不规则褶皱突起,紫色、粉色和黄色香水莲花的色素主要分布于上、下表皮细胞,白色香水莲花中几乎未见色素分布;(2)随着花期的推移,总花青苷(total anthocyanin,TA)含量、PAL和CHI活性呈降低趋势,细胞液pH逐渐上升,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TF)、SS和S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花...  相似文献   
24.
榛蘑为真菌蜜环菌的子实体,是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食药用菌,也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被人们所认知但还没有实现商业化栽培生产的野生菌类。靖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历经4年时间开展了利用菌棒栽培榛蘑的实验取得成功,一次栽培多年收获受益,既为食用菌增加了新的栽培种类,也为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25.
In order to develop a rapid, sensitive and specific qPCR assay fo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a pair of primers and TaqMan probe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erved sequence of known TYLCV isolates. Combining with MNP technique, a novel MNP-qPCR detec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based on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reproducibility tes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t value of plotted standard curve showe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R2 =0.9994)with the log of copy number of template. The established method showed a high specificity for TYLCV detection without crossing reaction with Tomato severe leaf curl virus and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Sadinia virus, and was 10-fold more sensitive than routine PCR. Both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less than 2%, indicating a good reproducibility. We have provided a novel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TYLCV in plant samples rapidly and quantitatively.  相似文献   
26.
27.
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图书馆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关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8.
果蔗2号新品系生产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蔗2号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崖城红皮×CO419为亲本组合,按甘蔗常规育种程序选育成功的一个果糖兼用型优良甘蔗新品系.通过新植和宿根2年生产示范试验,果蔗2号平均株高、茎径、有效茎、田间糖分锤度、单茎重及产量分别比对照黔糖3号高12.25cm、粗0.11cm、多192.44条/667m2、高1.98百分点、重0.11kg/条、增产883.3kg/667m2,增产率为12.27%;累计带动发展1606hm2,年总产量19.75万t,年总产值7941.3万元,年纯收入3762.67万元.同时还表现出叶直立,株型紧凑,光合效能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特抗病虫害),宿根性较好,稳定性好,丰产稳定,含糖分较高,果糖兼用,品质优良等性状.  相似文献   
29.
精炼工艺对菜籽油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分析了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四脱精炼)对菜籽油流变特性以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脱精炼对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折光指数无显著影响;在恒温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菜籽油的粘度先逐渐减小再趋于稳定,即菜籽油是由非牛顿流体逐渐向牛顿流体转化;同时在大范围的剪切速率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呈近线性关系,菜籽油为牛顿流体;精炼所导致的菜籽油粘度差别与微量成分相关,并且精炼可以降低菜籽油的屈服应力值;Herschel-Bulkley的简化方程xy=o+K(dVx/dY)或者Bingham方程相对适宜用于表征菜籽油在四脱精炼过程中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30.
国家油菜区试品系的主要营养品质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0个2009/2010年度参加全国区试的油菜品系为试材,压榨取油后分别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菜籽多酚总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叶黄素、贝塔胡萝卜素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甾醇含量。结果表明,50个品系的菜籽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叶黄素、贝塔胡萝卜素含量范围分别为8.02~61.90mg/100g、260.86~685.21mg/kg、608.23~1218.51mg/100g、36.09~170.07mg/kg、2.06~4.19mg/kg,平均值分别为40.17mg/100g、476.96mg/kg、879.82mg/100g、85.40mg/kg、2.54mg/kg。各品系间主要微量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 0.01)。通过因子分析建立了油菜品系的营养品质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将50个品系的营养品质分为2类。通过聚类分析和随机选取的另外8个品种样品的实测结果与评分结果,验证该模型具有可行性,用于油菜品种营养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