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PEDV、TGEV和PoRV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三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PEDV S基因、TGEV M基因和PoRV VP7基因参考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克隆的质粒为模板,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采用所建立的方法能够扩增出PEDV、TGEV和PoRV特异性片段,且不能检出PCV2、CSFV、PRRSV;对PEDV、TGEV和PoRV质粒模板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10~2拷贝/μL、1×100拷贝μL、1×10~3拷贝/μL;对10~2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 PEDV、TGEV和PoRV的检出率分别为37.25%、1.96%和6.86%,与单项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均为100%。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可为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对早期断奶仔猪免疫水平的影响,试验选取(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80头,分为试验Ⅰ、Ⅱ、Ⅲ组及对照组,每组20头,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30%复合益生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以期评价其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血清细胞因子和肠道黏膜分泌性球蛋白A(SIgA)水平。结果表明,试验Ⅱ、Ⅲ组末重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Ⅱ组腹泻率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0.01);试验组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总蛋白(TP)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中尿素氮(BU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0 d,试验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0 d,试验Ⅱ、Ⅲ组中IL-6水平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及对照组(P<0.01),IL-1β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40 d,试验组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TNF-α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空肠黏膜SIgA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十二指肠和回肠黏膜S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盲肠黏膜SIg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含量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均可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缓解早期断奶仔猪应激反应,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3.
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变化,本研究运用凝集试验、PCR和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等方法对分离的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138、O87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60.8%;其中6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9.5%,可分为8种毒力基因类型,分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毒力基因eaeA、elt和esc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5%、28.2%和21.8%;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可达8种以上。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基因型复杂,耐药性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规模化养猪场防控仔猪腹泻提供基础资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殖场腹泻仔猪肠道沙门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本试验采集了贵州省7个规模化养猪场的腹泻仔猪肠道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沙门菌用药敏纸片法进行耐药表型分析,利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耐药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沙门菌21株;药敏试验表明所鉴定的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卡那霉素、磺胺异口恶唑和诺氟沙星等,且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达8种以上;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沙门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符合率高达100%,喹诺酮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符合率为62.5%,氨基糖苷耐药基因符合率为73.3%,磺胺类耐药基因符合率81.8%。研究结果对合理使用药物控制仔猪沙门菌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凯里地区几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乳胶凝集试验(LAT)、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微量凝集试验(MAT)对凯里地区种猪场、规模养猪场和农村散养户送检的200份猪血清样本分别进行了猪伪狂犬病(PRV)、猪细小病毒病(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及猪萎缩性鼻炎(AR)的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未免疫猪群中,PRV、PPV、PCV2、PRRS、APP及AR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15%、0、14.0%、0.6%、19.15%和0;而在免疫猪群中,PRV、PPV、PRRS、APP及AR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72.5%、7.5%、75%和90%。这表明,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凯里地区母猪繁殖障碍的两大主要疫病,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一个重要疾病;同时显示,猪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细小病毒病的免疫效果较好,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不确实,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6.
1998年贵阳地区两个珍禽养殖场(A场和B场)的七彩山鸡爆发一种以急性死亡、法氏囊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A场无并发感染,死亡率为11.4%,死亡高峰出现在第5天:B场由于致病性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死亡率上升到50%,死亡高峰提前到么3天,剖解病变更加复杂化,该场的致病性链球菌是加剧本病高死亡率和严重出血性素质的真正原因。另对两场的鸡新城城疫(ND)和和鸡减蛋综合症(EDS)血清效价测定结果表明, 地N  相似文献   
97.
旨在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株转录组测序中分析适应环境变化及细菌分泌通路,筛选相关基因。通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株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从而对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株的细菌趋化性通路、细菌双组分通路、细菌分泌通路进行深入分析,筛选相关的重要调控基因。结果显示:在细菌趋化性通路中筛选出yiaD、STM3138、STM3216和malE等4个共表达基因;在细菌分泌通路中筛选出spaP、invA、prgH、invE、spaS、invGssaV等7个共表达基因;在细菌双组分通路中筛选出ybfM、htrA、pagO、STM3138、STM3031、ttrB、hilD、pstS、STM1530、hilA、pgtC、hydH、pocR、STM3216、ttrRfljB等16个共表达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hfq基因缺失株的趋化性通路、细菌双组分通路、细菌分泌通路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hfq能够对这些基因进行调控,从而影响如运动性、毒力等相关作用,为沙门菌中的sRNA与hfq后续研究及沙门菌的防治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
99.
为鉴定临床疑似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肉鸭的病原菌,本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种特异性鉴定、荚膜分型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患病鸭肝脏组织分离到的细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中呈现表面光滑凸起、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硫化氢、氧化酶和吲哚等试验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聚为一支,同源性 > 99%;细菌种特异性鉴定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荚膜分型鉴定结果仅扩增到约为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荚膜血清A型相符;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3、tetX)和Intl1 4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贵州省种猪场5种传染病的血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贵州省一些种猪场出现了一种以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症状及生长发育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疫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资料表明,引起上述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猪瘟(hog cholera,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PR)、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PP)和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infection,PC)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