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探明韧皮部细胞ATPase分布规律,分析韧皮部细胞ATPase活性与籽粒光合同化物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灌浆不同阶段,采用蒽酮法测定籽粒光合同化物积累量;运用显微细胞化学技术对颖果韧皮部和胚乳细胞的多糖进行定位,同时对韧皮部细胞ATPase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对籽粒光合同化物积累量与韧皮部细胞ATPase活性产物量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在灌浆渐增期,籽粒积累的光合同化物主要是可溶性糖。约在花后14 d,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含量相等。以后,籽粒以积累淀粉为主。在整个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量的变化呈现彼此消长,但籽粒总糖含量一直呈“S”型增长。在灌浆渐增期和快增期,韧皮部筛分子(Sieve element,SE)的细胞壁和胚乳细胞的淀粉粒均被锡夫试剂染成鲜红色;但在灌浆缓增期,上述细胞染色明显变浅。(2)在SE、中间细胞(Intermediary Cell,IC)、伴胞(Companion Cell,CC)和韧皮薄壁细胞(Phloem Parenchyma Cell,PPC)中,ATPase活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质膜、细胞内壁和靠近质膜的囊泡上。在SE内的P型-质体和线粒体的双层膜上、SE和IC之间分枝状的胞间连丝上也有较强ATPase活性。在灌浆渐增期和快增期,SE的ATPase活性高,而在缓增期,IC的ATPase活性较SE高。(3)SE中ATPase酶活性产物与籽粒可溶糖呈显著负相关;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总糖呈显著正相关,且ATPase活性产物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IC中ATPase活性产物只与籽粒可溶糖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灌浆过程中,籽粒中可溶性糖和淀粉量的增加彼此消长,但总糖含量一直增加。籽粒光合同化物积累量与SE和IC中ATPase活性产物量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韧皮部细胞ATPase活性产物呈现出动态的时空变化。SE在灌浆前2个阶段起主要的同化物运输作用,而IC主要在灌浆第3阶段起主导作用。上述结果为小麦籽粒灌浆生理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栽植地域变化对太子稻光合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太子米主产区和对照地区进行了异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栽植地域,太子稻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如光量子(PAR)、CO2浓度、气温(Ta)和叶片温度(T1]有极显著差异.异地栽培对剑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剑叶细胞问CO2浓度(Ci)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不同栽植地域生产的太子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太子稻在主产区栽植稻米米质优良,在主产区外种植米质变劣;但对照品种在太子稻主产区种植米质得到改善.相关分析表明,太子米品质指标间有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糙米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米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延伸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米长/宽与延伸率也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灌浆期,太子稻剑叶光合特性指标和稻米品质指标问相关关系不显著;光合环境指标中,大气CO2浓度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环境指标与太子米品质指标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导管经历了完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形成运送水分的管状通道;而筛分子分化则经历了细胞程序性半死亡过程,形成运输有机养分的通道。为了进一步弄清二者在小麦(Triticumaestivum L.)颖果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上的变化,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镜和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技术比较了筛分子和导管分化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酸性磷酸酶(ACPase,acid phosphatase)活性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筛分子呈对称性半圆形分布于导管的两侧,且筛分子内细胞核的降解晚于导管,筛分子细胞质主要通过液泡膜内陷包裹细胞器,形成自噬体进行降解,最终仍保留了部分细胞器碎片,筛分子仍然存活;而在导管分化中,主要是液泡破裂后,胞内细胞质被完全降解,导管最终死亡,形成管状分子。ACPase作为液泡的标志性酶,在导管液泡膜破裂后,多定位于线粒体等发生降解的细胞器上。而在筛分子中,不仅在发生降解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上检测到了ACPase活性,在成熟筛分子胞间连丝上也检测到了ACPase活性,表明ACPase不仅参与了小麦颖果筛分子和导管发育中PCD进程,可能还与细胞间物质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24.
采用化学方法分离稻米粉,得到了除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外的中间成分和非淀粉成分,初步测定了它们的含量,并观察了其形态结构的不同,可能会为揭示稻米品质的差异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
水稻许多病害是由种子带菌引起的,如果消毒措施得力,就可大大减少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发生。同时,种子消毒投资少,对环境污染轻。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石灰水浸种消毒法:按每50公斤水中加入1公斤生石灰的比例称取适量的生石灰,将生石灰先溶于少量水中过滤,再将滤液加水配成所需浓度石灰  相似文献   
26.
试验分析了11个小麦品种(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应用系统聚类中的最短距离法,重心法和类平均法对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重心法和类平均法效果较好,并根据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品种耐性的相关性,将11个品种(系)的耐肥性分为三大类型,其中D041为一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27.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突破限制农业现代化的"瓶颈"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分析了当前农民科技化素质偏低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客观评价了我国农民素质现状,提出了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办好中等和高等农业教育、加大科技推广和示范力度等提高农民科技化素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8.
小麦旗叶光合生理指标与含糖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光合作用是作物高产的生理基础。关于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对籽粒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前人已有较多报道。但以往的研究试验的品种有限,测定的旗叶生理指标较少,更没有系统分析旗叶光合生理指标与光合产物——叶片含糖量之间的关系。以湖北省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和育成的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粒型品种旗叶光合生理指标的差异及其与叶片含糖量的关系,可丰富小麦高产育种和栽培理论。  相似文献   
29.
对正常生长和淹水处理的华麦8号胚乳细胞发育过程中Caspase 3-like蛋白酶活性和TaeMCAⅡ基因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生长条件下,在胚乳细胞发生PCD早期(花后12d),Caspase 3-like蛋白酶活性较强,且该酶主要定位于胚乳细胞中的淀粉质体上;整个胚乳细胞PCD过程中TaeMCAⅡ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大。在淹水胁迫处理下,胚乳TaeMCAⅡ基因表达量和Caspase 3-like蛋白酶活性比同期正常处理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aspase 3-like蛋白酶参与了正常生长的胚乳细胞PCD过程;淹水胁迫会导致TaeMCAⅡ基因超表达和Caspase 3-like蛋白酶活性升高,这可能是胚乳细胞PCD进程提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Ca2+ 和Ca2+-ATPase在小麦颖果筛分子(sieve elements,SEs)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SEs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中的作用。【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术观察小麦颖果韧皮部分化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用Ca2+特异性荧光染色法和焦锑酸钾沉淀法,对小麦颖果韧皮部分化过程中的Ca2+进行组织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同时用铅盐沉淀法对Ca2+-ATPase进行定位。【结果】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SEs发育初期,细胞壁逐渐加厚,且内壁呈突起状,随着分化的进行,SEs细胞壁较以前明显变薄且平滑。Ca2+荧光试验表明,花后6~10 d,SEs细胞壁中有Ca2+的积累,其中花后9 d,SEs细胞壁Ca2+浓度最高;到花后14 d,细胞壁Ca2+浓度下降至对照水平。Ca2+亚细胞定位表明,在SEs中,花后1~2 d Ca2+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和细胞核中;花后4 d,SEs细胞质中Ca2+浓度增加,并且线粒体中也出现Ca2+颗粒;但到花后5~8 d,Ca2+主要分布在SEs细胞壁中,此时线粒体中未发现Ca2+颗粒;在花后10~18 d,Ca2+再次从细胞壁转移到胞内;花后20 d,SEs中Ca2+消失。在中间细胞(intermediary cells,ICs)中,花后1~18 d始终都有Ca2+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壁上和液泡中。在SEs发育过程中,Ca2+-ATPase的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花后3 d时,SEs中的Ca2+-ATPase活性最弱;花后4~14 d SEs有较强的Ca2+-ATPase活性,且主要分布在SEs的细胞壁、细胞膜、胞间连丝等部位和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器上。【结论】Ca2+和Ca2+-ATPase在小麦颖果SEs的分化过程中呈动态变化,Ca2+可能参与介导了SEs的PCD过程。此外,Ca2+和Ca2+-ATPase可能对SEs细胞壁的加厚和SEs的功能实施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