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1.
为选择适宜酿酒用辅料稻壳的优质品种,选用与酿酒质量密切相关的稻壳的容积重和完整壳率等形态物理特征为指标,采用常规栽培与安全栽培模式,对5种杂交籼稻(黔优388、金优785、香两优875、奇优894和竹优7号)进行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黔优388、金优785、香两优875和奇优894等4个品种稻壳的容积重均显著低于对照,黔优388和金优785的完整壳率显著高于对照,而竹优7号、香两优875和奇优894的完整壳率与对照差别不显著;从生产需求的角度出发,宜选择黔优388、金优785等品种;同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安全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贵州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机械化生产不仅能有效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水稻生产效率,而且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基于贵州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提供的统计数据,从水稻生产机械化总体发展程度,水稻耕作、种植、植保、收获及烘干等各环节的机械化保有量和机械化作业面积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分析2006—2017年贵州省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贵州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建议,旨在为深入推进贵州省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毒力频率在水稻抗稻瘟病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毒力频率,分析贵州省部分水稻品种(组合)与稻瘟病菌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稻中,特三矮2号,胜优2号毒力频率值最低,杂稻组合中佛-青优青的毒力频率最低,汕优多系1号,威优467,冈优12,冈优22的毒力频率值均低于汕优63(CK),毒力频率在地区间有差异,通过联合抗病性分析,提出了抗性较好的品种(组合)搭配。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精确施氮技术参数的确定及验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确定并验证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精确施氮技术的3个重要参数。[方法]以黔优18、茂优601等品种为试材,在贵州省小河、乌当和兴义进行试验示范,求取了杂交籼稻精确定氮高产栽培中的3个重要参数,并对其进行了论证示范。[结果]3个参数分别为:①100kg稻谷吸氮量:1.85kg(迟熟籼稻)、1.82kg(早熟籼稻);②土壤空白供氮量在95.92~133.41kg/hm2;③氮肥当季利用率:当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时,得出获取高产的氮肥当季利用率为45.18%(迟熟籼稻)、44.72%(早熟籼稻)。根据获得的3个参数分别在当地进行示范,均获1.2t/hm2以上产量。[结论]为指导贵州省不同稻区的科学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秋风"对贵州中高海拔稻区杂交籼稻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风”对贵州中高海拔地区杂交籼稻的影响主要是显著降低结实率和产量。通过分析贵州审定的杂交灿稻组合的耐寒性和中高海拔地区迟熟组合与早中熟组合的产量表现,提出了预防“秋风”的对策:选择早中熟组合和耐寒组合;适时早播,保温育秧,安全齐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提早抽穗;加强本省耐寒组合选育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对品种要求,适宜的稻田类型.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及本田的具体栽培技术。本标准适用贵州一季杂交中稻,中、晚熟品种适宜稻区,稻田肥力中、上等,排灌水方便,地下水位低,以地表水为灌溉水,光热充足的稻田。  相似文献   
17.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生产无公害环境质量要求,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黔优联合9号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利用不育系Ⅱ -32A与自育抗病抗寒恢复系联合9号配组育成的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抗寒、适应性强的特点,200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父母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稻区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品种的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以近年选育的34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进行机插试验,对各品种的秧苗素质以及机插条件下水稻分蘖生长、干物质积累、抗倒伏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34个优质籼稻的产量变幅为6.1~10.5 t·hm-2,结合两步聚类算法,以产量为依据将参试品种划分为适宜机插和不适宜机插两类。适宜机插优质籼稻类型主要表现为产量均高于8.25 t·hm-2,其成苗率高、秧苗均匀性好、幼苗健壮;分蘖早生快发,易形成充足的有效穗数;植株能获得较高的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并重新分配到籽粒;茎秆粗壮,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强,倒伏指数小。综合来看,F优498、晶两优534和蓉18优2348等15个优质籼稻品种适宜贵州地区机插,且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关键评价指标为:成苗率>85%,秧苗均匀性>1.5苗·cm-2;倒伏指数<150%,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1 500 g;产量>8.25 t·hm-2,有效穗数225×104~300×104 hm-2,每穗粒数>140粒,结实率>7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 t·hm-2,收获指数>0.45。研究为机插专用优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在贵州中高海拔和低海拔稻区进行水稻强化栽培试验,探索强化栽培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应用前景,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采用强化栽培可获得较高产量,并以软盘育秧方式增产效果更好;中低海拔稻区采用强化栽培管理与宽窄行移栽相结合提高产量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