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传统分类学,细胞学和RAPD分子标记对云南德宏地区逸生狼尾草(Pennisefum Rich.sp.)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逸生狼尾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经同工酶及RAPD分析,逸生狼尾草与矮象草(P.purpureum Schum.cv.Mott)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王草(P.americanum×P.typhoideum)的遗传距离较远,说明逸生狼尾草在分类上属象草,而非当地多年称谓的"狼尾草"。  相似文献   
32.
本试验采用山羊为对象,以采食量、增重、初始重为指标,对脱毒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添加不同比例(20%、30%、40%)及未脱毒紫茎泽兰(30%)饲喂反刍动物的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毒紫茎泽兰的采食量均有提高,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1.7%、30.2%、14.3%,未脱毒紫茎泽兰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20%脱毒紫茎泽兰饲料的饲喂效果显著高于对照,未脱毒紫茎泽兰组的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脱毒组。试验动物的初始重与动物增重无显著影响。从反刍动物增重角度考虑,说明紫茎泽兰用作饲料是可行的,但必须脱毒。  相似文献   
33.
香根草根系发达,株丛致密,生态适应范围广,生长年限长,抗病虫害能力强,耐火、耐旱、耐水淹,用于农田耕地保护时不易侵入农田成为杂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水土保持应沿等高线单行种植,株距不超过20cm,种植间隔由坡度确定。  相似文献   
34.
亚热带优良豆科牧草—阿马瑞罗饲用花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阿马瑞罗饲用花生 (Arahispintoicv.amarllio)是一种较新的豆科牧草品种 ,具有耐荫、耐践踏、持久性好、饲用价值高、对大部分病虫害有抗性等优点 ,在我国热带、亚热带高降雨量地区极有推广种植前途。  相似文献   
35.
甘蔗套种豆科牧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甘蔗与不同豆科牧草套作的产量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甘蔗与多种豆科牧草具有良好的共生性。从饲用角度考虑,甘蔗套种豆科牧草,不仅可以改善饲草的营养价值,而且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饲草产量和质量。最适宜与甘蔗问套作的豆科牧草有新罗顿豆、银叶山蚂蝗和距瓣豆。  相似文献   
36.
37.
甘蔗在成熟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都与云南省现有热带优良禾本科牧草品种相近,与常规牧草在利用季节上有极强的互补性。用于放牧系统中肉牛的旱季补饲,能兼顾养牛业和甘蔗种植业的效益,在云南省暖热区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秋水仙碱不同浓度(0.05%、0.2%、0.3%)、不同处理时间(1d、2d、3d)、种子不同萌芽阶段(芽长<0.5cm、1~2cm、>3cm)对二倍体鸭茅染色体加倍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对诱变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有染色体加倍植株均为混倍体,即同一根尖细胞中二倍体和四倍体细胞共存;混倍体早期生长弱于二倍体,以后的生长发育及开花期形态特征二者几乎无差异。  相似文献   
39.
牧草替代控制紫茎泽兰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替代种植是控制紫茎泽兰蔓延和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与一般草地建植方法相比较,利用牧草替代控制紫茎泽兰的主要技术在于:在紫茎泽兰种子成熟前,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晒干后就地焚烧方式清除紫茎泽兰地表植被;采用豆禾混播,禾本科宜选用非洲狗尾草或鸭茅,豆科选用白三叶,并适度增加播种量;建植当年宜采用低施肥水平,不宜施用氮肥;替代种植初期适时拔除紫茎泽兰萌发幼苗。  相似文献   
40.
不同气候带的多年生黑麦草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0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在云南4个不同气候带的相对干物质产量,结合品种的营养成分和生长的绿色天数,确定在云南及相似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多年生黑麦草品种为草地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