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应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0~2002年采自四川6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3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谱型分析。以0.19遗传相似水平将供试菌株划分成37个遗传宗谱,层次较为丰富。结果表明,各稻作区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丰富,它们既有相同的遗传宗谱(即宗谱SCL36、37),又具有自己的特异性宗谱。在杂交稻和常规稻上检测出8个共同稻瘟病菌遗传宗谱,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宗谱在杂交稻与常规稻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有着自己的优势寄主。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测定法研究了绿菇菌丝体,发酵液及菌丝体提取液对灰霉菌的拮抗效果。[结果]绿菇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菌丝体重寄生和代谢产物生长抑制作用,对峙生长抑制率介于 46.9%~52.3%,重寄生现象明显。PDB培养基培养绿菇获得的发酵液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辣椒灰霉菌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1.59%;发酵液热稳定性良好;绿菇菌丝提取液对供试灰霉菌无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灰霉菌的分化和药敏感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采用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条件,比较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40-3-2和非转基因栽培大豆鹤丰8157在单一种植和混合种植环境中生长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盆栽混植后,GTS-40-3-2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复叶数与单植相比均显著增加,而鹤丰8157的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与单植相比则显著减少;田间混植后,GTS-40-3-2的百粒重与单植相比显著增加,鹤丰8157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复叶数与单植相比显著减少,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减少程度较盆栽试验更为严重。表明混植后2种大豆存在一定的生存竞争,竞争的生长环境没有对GTS-40-3-2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产生负面影响,但显著抑制了鹤丰8157的茎叶和籽粒生长,在该试验条件下,GTS-40-3-2比鹤丰8157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优势,证明非草甘膦选择压下GTS-40-3-2具有一定的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24.
尖孢镰刀菌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上与属内多种菌难于区分,为准确鉴定豆科牧草上的尖孢镰刀菌,本研究基于尖孢镰刀菌与其他镰刀菌的核糖体DNA基因间间隔区IGS(intergenic spacer)序列间的差异,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1/P2,检测体系可以特异地从尖孢镰刀菌中扩增出一条1081 bp的条带;引物P1/P2对尖孢镰刀菌基因组DNA的检测阈值为100 pg,对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的检测灵敏度为100个孢子/g土;同时,引物P1/P2也可以对发病牧草根部组织中尖孢镰刀菌的存在进行特异性检测。检测体系可不经过室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即可有效的从土壤和病株中提取的DNA进行PCR检测鉴定,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豆科牧草根腐病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四川省无花果爆发的疫霉病病原菌种类,对四川省无花果种植区的无花果疫霉病的发生进行调查,并采集发病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无花果疫霉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形态与分子鉴定相结合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为白色;卵孢子球形;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形,顶端有乳突。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四川省无花果疫霉病病原菌与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序列同源性高达99%。根据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将四川省无花果疫霉病病原菌鉴定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相似文献   
26.
油菜根肿病发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内外根肿病研究发展趋势根肿病菌能够危害数种十字花科作物,造成作物根部肿大甚至腐烂,导致作物生长缓慢或死亡,使作物产量、品质严重下降。根肿病于1737年最早  相似文献   
27.
以转Bt抗虫水稻Bt63、R1、R2和非转基因常规水稻Ⅱ优838为试材,采用高、低两个不同虫害胁迫水平和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水稻相间种植方式,通过观察水稻植株营养生长、结实以及对螟虫危害的抗性表现等差异,研究比较Bt外源基因插入后对水稻植株适合度的影响,以解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扩散效率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低虫害胁迫条件下,转Bt基因水稻在植株分蘖数、生物量鲜重等营养生长指标方面与非转基因对照品系间无明显差异,但株高、穗长、穗重等指标不及对照,且R2和Bt63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水稻品系的分蘖数、穗长、穗重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而不同转基因品系株高适合度效应不同,这可能与受体品系本身的特性相关。3种转基因水稻的单株结实粒数、千粒重与对照在两种虫害胁迫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结实影响不明显。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种转Bt基因水稻的抗虫能力均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水稻,表明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抗虫性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转Bt基因水稻的适合度代价较小,预示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Bt基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具有逃逸的可能,但这种风险比较小。  相似文献   
28.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和及时防治的关键时期。2020年,由于春节期间的新冠疫情流行,导致油菜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措施难以按照发生流行的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本文根据四川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田间长势和油菜花期的气候特征,提出了2020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和在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油菜菌核病防控策略和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29.
“川油21”属丰产性突出、适应范围广的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对油菜产量造成很大影响,用不同药剂对“川油21”进行菌核病防治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药剂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药剂在菜籽上的最终残留,为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菌核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本文首次研究了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5种灰霉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绿菇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菌丝体重寄生和代谢产物生长抑制作用,对峙生长抑制率介于46.9%~52.3%,重寄生现象明显;PDB培养基培养绿菇获得的发酵液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辣椒灰霉菌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1.59%;发酵液热稳定性良好;绿菇菌丝提取液对供试灰霉曹无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