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关岭牛MyoD基因家族对MyoD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etermination gene,MyoD)家族是肌肉生成过程中参与分子调控作用的一个重要家族。该家族包括MyoD1,Myf5,MyoG和Myf6,只表达在成熟的骨骼肌细胞和其前期细胞中;在其他的非肌细胞中, MyoD基因家族会被抑制。该家族中,MyoD1负责早期胚胎成肌祖细胞的激活并参与胚后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和修复等方面的调节,以维持个体骨骼肌的相对稳定,是启动和维持骨骼肌细胞分化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MyoD1在多态性和关联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表达调控方面主要是研究小鼠、鸡和猪肌细胞生成机理;在牛上对它的研究主要在转录后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但对MyoD1在转录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文章研究关岭牛MyoD基因家族对MyoD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为探讨牛MyoD1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关岭牛 MyoD基因家族CDS区和MyoD1启动子片段P1和P2;同时利用双酶切的方法分别将CDS区和克隆的启动子序列连入pcDNA3.1(+)和pGL3-Basic基本骨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f5、pcDNA3.1(+)-Myf6、pcDNA3.1(+)-MyoD、pcDNA3.1(+)-MyoG和含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报告载体pGL3-P1、pGL3-P2。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利用共转染的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和报告载体转染小鼠C2C12细胞,30 h后裂解细胞并检测细胞裂解液的双荧光素酶活性。最后根据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来分析 MyoD基因家族对MyoD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的关岭牛 MyoD基因家族CDS区和MyoD1启动子序列测序正确,载体pcDNA3.1(+)-Myf5、pcDNA3.1(+)-Myf6、pcDNA3.1(+)-MyoD、pcDNA3.1(+)-MyoG、pGL3-P1和pGL3-P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载体构建成功;与相应剂量的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3.1(+)-Myf5、 pcDNA3.1(+)-Myf6、pcDNA3.1(+)-MyoD后,pGL3-P1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强,其中,在转染量为200 ng时增强作用最强,差异显著(P<0.05);转染pcDNA3.1(+)-MyoG后,虽然对pGL3-P1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有增强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转染pcDNA3.1(+)-Myf5、 pcDNA3.1(+)-Myf6、pcDNA3.1(+)-MyoD、pcDNA3.1(+)-MyoG后,pGL3-P2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P>0.05)。【结论】在小鼠C2C12细胞中外源过表达转录因子MyoD、Myf5、Myf6均能显著提高关岭牛MyoD1启动子全长P1的转录活性(P<0.05);而外源过表达转录因子 MyoD基因家族不能显著提高关岭牛MyoD1启动子核心区P2的转录活性。说明关岭牛MyoD、Myf5和Myf6转录因子与关岭牛MyoD1启动子的作用位点不在其核心启动子区P2上。  相似文献   
102.
103.
试验旨在探究生长抑素(SS)和皮质抑素(CST)双表达DNA疫苗免疫杂交水牛育成牛的促生长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验证。将鉴定正确的pVGS/2SS-2A-S/CST-asd质粒电转入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构建生长抑素和皮质抑素双表达活载体疫苗。将16头6~12月龄杂交水牛育成牛随机分为低(TL)、中(TM)、高(TH)剂量组及PBS对照组(NC),每组4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双表达疫苗和PBS进行鼻腔免疫,初免时每天09:00和15:00免疫2次,连续免疫3 d,2周后以相同程序加强免疫1次,对免疫后不同时期的增重效果和免疫应答水平等进行监测。免疫应答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免疫后均引起了免疫应答,TL组在初免后2周产生的SS抗体水平高于TM和TH组,而TM组SS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优于TL (75%)和TH组(50%);初免后2周产生的CST抗体水平则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抗体水平随免疫剂量下降呈下降的趋势;初免后7周SS抗体和CST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也有部分牛出现抗体升高趋势;免疫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初免后2周TL和TM组IL-4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免疫后7周对照组的IL-4水平显著高于TL组(P<0.05),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INF-γ水平在初免后2周显著高于TL和TM组(P<0.05),免疫后7周对照组显著高于TL组(P<0.05),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比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发现,初免后2周抗体阳性组的IL-4水平极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初免后7周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体阳性组INF-γ在初免后2和7周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增重效果检测显示,初免后2周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各时期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抗体阳性组仅在初免后2周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激素检测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初免后2周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初免后7周TL组GH和I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抗体阳性组的GH和IGF-1水平在初免后2周极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而初免后7周则极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各时期采集的水样、土样、粪样中均未检测到目的片段,证实了疫苗的安全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双表达疫苗免疫后机体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能提高育成牛的平均日增重,且对环境未产生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4.
选取54周龄海兰褐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添加5.0 mg/kg阿朴酯+2.5 mg/kg斑蝥黄、5.0 mg/kg阿朴酯+5.0mg/kg斑蝥黄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蛋鸡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处理均显著提高蛋黄罗氏比色扇值、红度和黄度值、色素斑蝥黄和叶黄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亮度值(P0.05)。阿朴酯和斑蝥黄复合可改善蛋黄颜色和色素沉积,且5.0 mg/kg阿朴酯+2.5 mg/kg斑蝥黄复合可提高蛋鸡肝脏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获得了薰衣草转录因子MYB基因,并探究了该基因在薰衣草不同组织、花器官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和转录激活活性。采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了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LaMYB1转录因子,该基因全长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7.60 kDa,等电点为9.01。该基因与白桦BpMYB2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薰衣草LaMYB1基因在‘杂花’和‘法国蓝’两个品系不同组织和花器官不同时期的表达规律具有相似性,该基因在雄蕊的表达量最高,在衰败期的表达量最高。α-蒎烯、乙酸薰衣草酯、氧化石竹烯、莰烯和柠檬烯在雄蕊中的含量最高,这些萜类物质在两个品系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与LaMYB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规律一致;LaMYB1基因在‘法国蓝’薰衣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右旋樟脑和柠檬烯的含量在‘法国蓝’薰衣草衰败期最高。薰衣草LaMYB1基因具有转录激活活性。  相似文献   
106.
107.
针对新形势,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优秀经验,分析加强农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总结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农业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并进行创新实践。农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强化平台建设,发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坚定强农兴农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8.
旨在探讨SS和CST双表达DNA疫苗(以下简称双表达DNA疫苗)经不同途径免疫犊牛的效果。本研究选择27头2~6月龄的奶水牛犊牛,随机分成4组,前3组分别采用口服(O组)、喷鼻(N组)、口服+喷鼻(ON组)的方式接种双表达疫苗,剂量均为3×107 CFU·mL-1,对照组(C)使用PBS进行口服+喷鼻免疫,并于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结果表明,3种免疫方式均可诱导犊牛产生SS抗体和CST抗体;初免后2周,N和ON组阳性率最高,均为85.71%;6周时,各组阳性率均下降,O和N组的抗体水平也逐渐下降,但ON组的抗体水平升高;10周时,ON组阳性率下降到14.29%,O和N组均检测不到抗体。从增重来看,2周时,ON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O、N和C组(P<0.05),在整个试验周期(0~10周),与C组相比,O、N和ON组的增重分别提高了5.26%、10.53%、15.79%;初免后10周,ON组的胸围、腿臀围均显著高于C组(P<0.05)。血清中生长相关激素检测结果表明,各组GH、IGF-1、T3的含量,ON>N>O>C组;其中,2周时,O、N和ON组IGF-1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6周时,ON组T3和T4的浓度均显著高于O和C组(P<0.05)。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3种免疫方式都能激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6周时,ON组INF-γ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犊牛血清中总蛋白、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和尿素氮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口服、喷鼻和口服+喷鼻3种方式免疫犊牛均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尤其以口服+喷鼻联合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明确四川主要雪茄烟品种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程度和烟碱转化率的株间分布,并对烟碱转化率高的雪茄品种进行品种纯化,以优化四川雪茄烟叶生物碱组成,实现雪茄烟叶增质减害。【方法】以四川雪茄品种德雪1号、德雪3号、德雪4号、德雪5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各供试品种中部叶的生物碱和TSNAs含量,并通过烟碱转化株的早期诱导鉴别对四川主栽品种(德雪4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进行纯化改良。【结果】(1)四川雪茄系列品种的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且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烟碱转化率株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德雪5号存在严重的烟碱转化问题,转化株比例为100%,且所有转化株皆为高转化株。什烟1号群体中存在大量的烟碱转化株,其中低转化株居多,占群体总数的37.9%,平均烟碱转化率为18.91%。德雪1号和德雪3号的烟碱转化问题较小,且所有转化株皆为低转化株。德雪4号和德雪7号群体的转化株比例分别为48%和30%。(2)在对德雪4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3个品种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定的基础上,严格选择非转化株进行自交,得到相应的纯化种。与对应的常规品种相比,纯化种雪茄烟叶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显著降...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