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在多驱动因素影响下长时间序列的时空演变和景观格局变化,以1984-2015年7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人工湿地的相关数据信息,在GIS、RS、ENVI等技术手段下,对人工湿地的变化率、空间质心、景观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并定性分析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31年来,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总面积增加85 762.13 hm2,其中坑塘水面、人工沟渠、养殖塘、水田、盐田、水库分别增加14 620.29、1 128.18、22 648.13、30 648.51、11 220.69、5 246.61 hm2,年均变化率分别为55.52%、24.93%、10.25%、22.84%、174.32%、13.09%;质心分析结果显示,坑塘水面、养殖塘整体上呈"先东南后西北"的偏移趋势,水库有先向东南偏移后整体上呈向南部偏移的趋势,盐田有向东部近海偏移的趋势,水田由沿黄河故道到黄河现道大致呈"之"字偏移的趋势,人工沟渠大致呈"Z"形偏移的趋势;在黄河水情、风暴潮、经济、人口、政策以及自然湿地等多因素影响下,研究区人工湿地斑块个数逐年增加,景观破碎程度加大,景观形状由不规则化趋于规则化,且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增加后降低。研究表明,31年来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在多因素驱动下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2.
在农业转型的关键期,推进农民合作社绿色生产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深入21家农民合作社访谈获得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对影响农民合作社开展绿色生产行为的动力与阻碍因素进行了探究,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编码处理与分析,构建了农民合作社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合作社的属性、市场竞争因素、生产与管理技术、政策支持与管控、认知因素5大范畴影响农民合作社绿色生产行为。其中,合作社的属性是开展绿色生产行为的前置因素,认知是影响合作社开展绿色生产行为的导向因素,市场竞争是开展绿色生产的驱动要素,生产与管理技术是实施绿色生产的关键,政策支持与管控是推进绿色生产顺利实施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政策支持与管控、培育绿色消费意识、注重示范引领、提高绿色生产认知水平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价方法(PRA)对重庆市武隆县4个抽样村进行调查,依据农户不同生计方式将农户划分为缺失型、基本型、自然资产型、人力资产型4种类型.运用分组比较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耕地利用效率偏低,不同农户类型的耕地利用效率从大到小排序为自然资产型、人力资产型、缺失型、基本型.2)受生计方式的影响,农户耕地利用方式存在差异并具有各自特点,自然资产型户均省工性和增产性投入最高,人力资产型单位耕地面积省工性投入最高,缺失型农户户均耕地面积最小,基本型农户缺乏资金以及高素质劳动力.3)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引起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加快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以及推广,使农户切实掌握新技术.4)农户规模收益普遍处于递增阶段,表明生产规模较小.农户应采取合理方式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4.
105.
针对新形势,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优秀经验,分析加强农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总结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农业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并进行创新实践。农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强化平台建设,发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坚定强农兴农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6.
旨在探讨SS和CST双表达DNA疫苗(以下简称双表达DNA疫苗)经不同途径免疫犊牛的效果。本研究选择27头2~6月龄的奶水牛犊牛,随机分成4组,前3组分别采用口服(O组)、喷鼻(N组)、口服+喷鼻(ON组)的方式接种双表达疫苗,剂量均为3×107 CFU·mL-1,对照组(C)使用PBS进行口服+喷鼻免疫,并于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结果表明,3种免疫方式均可诱导犊牛产生SS抗体和CST抗体;初免后2周,N和ON组阳性率最高,均为85.71%;6周时,各组阳性率均下降,O和N组的抗体水平也逐渐下降,但ON组的抗体水平升高;10周时,ON组阳性率下降到14.29%,O和N组均检测不到抗体。从增重来看,2周时,ON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O、N和C组(P<0.05),在整个试验周期(0~10周),与C组相比,O、N和ON组的增重分别提高了5.26%、10.53%、15.79%;初免后10周,ON组的胸围、腿臀围均显著高于C组(P<0.05)。血清中生长相关激素检测结果表明,各组GH、IGF-1、T3的含量,ON>N>O>C组;其中,2周时,O、N和ON组IGF-1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6周时,ON组T3和T4的浓度均显著高于O和C组(P<0.05)。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3种免疫方式都能激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6周时,ON组INF-γ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犊牛血清中总蛋白、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和尿素氮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口服、喷鼻和口服+喷鼻3种方式免疫犊牛均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尤其以口服+喷鼻联合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明确四川主要雪茄烟品种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程度和烟碱转化率的株间分布,并对烟碱转化率高的雪茄品种进行品种纯化,以优化四川雪茄烟叶生物碱组成,实现雪茄烟叶增质减害。【方法】以四川雪茄品种德雪1号、德雪3号、德雪4号、德雪5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各供试品种中部叶的生物碱和TSNAs含量,并通过烟碱转化株的早期诱导鉴别对四川主栽品种(德雪4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进行纯化改良。【结果】(1)四川雪茄系列品种的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且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烟碱转化率株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德雪5号存在严重的烟碱转化问题,转化株比例为100%,且所有转化株皆为高转化株。什烟1号群体中存在大量的烟碱转化株,其中低转化株居多,占群体总数的37.9%,平均烟碱转化率为18.91%。德雪1号和德雪3号的烟碱转化问题较小,且所有转化株皆为低转化株。德雪4号和德雪7号群体的转化株比例分别为48%和30%。(2)在对德雪4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3个品种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定的基础上,严格选择非转化株进行自交,得到相应的纯化种。与对应的常规品种相比,纯化种雪茄烟叶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显著降...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为探析赤水乌骨鸡、兴义矮脚鸡、黔东南小香鸡和瑶山鸡4个贵州地方鸡种蛋品质差异,进一步挖掘贵州地方鸡产蛋性能,试验随机选取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4个鸡种产蛋初期和产蛋高峰期鸡蛋各60个进行蛋品质测定及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内比较,4个鸡种产蛋高峰期的蛋黄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显著(P<0.05)或极显著高于初产期(P<0.01);品种间比较,产蛋初期瑶山鸡哈氏单位、蛋壳颜色显著高于同时期的黔东南小香鸡(P<0.05),蛋形指数显著高于赤水乌骨鸡(P<0.05),但其蛋黄颜色显著低于其余3个鸡种(P<0.05)。产蛋高峰期赤水乌骨鸡蛋黄指数、颜色与其余3个鸡种呈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有8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蛋重与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蛋黄颜色、蛋壳强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鸡的蛋品质有着不同的遗传潜能及潜在研究价值,为贵州省地方鸡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