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在GIS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开发此系统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森林火灾数据库分类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技术方法、数据构成、GIS数据模型和系统功能,并且对开发本系统涉及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方面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森林火灾数据库分类管理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面向对象等多种先进技术在GIS领域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72.
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1776)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1±2.53)、(5.78±4.45)和(3.11±2.40)μg?C/L。3个季节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6.7±23.3)%,夏季最高,为(43.4±25.1)%,秋季最低,为(12.3±8.1)%。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点不同,无壳纤毛虫在3个季节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在近岸和远岸都有丰度和生物量高值的出现;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则一般在近岸较高。3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8属25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春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波罗的拟铃虫(Tintinnopsis baltica)、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和原始筒壳虫(Tintinnidium primitivum);夏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妥肯丁拟铃虫(Tintinnopsis tocantinensis)、原始筒壳虫和厦门拟铃虫(Tintinnopsis amoyensis);秋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原始筒壳虫。春季砂壳纤毛虫群落口径较小,为(31.5±2.5)μm,夏季和秋季较大,分别为(35.9±8.2)和(34.8±5.2)μm。夏季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指数及Pielou指数均较春季和秋季大。本研究可为该海区浮游纤毛虫分布的长期变化、浮游生态系统的研究及渔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3.
为获得抗病小麦种质以促进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利用与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国内外的305份小麦种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携带 Yr10、 Yr15、 Yr18、 Yr26、 Yr46、 Pm8、 Pm21和 Pm34基因的材料分别为5、10、23、0、4、100、1、95份,占比依次为1.63%、3.28%、7.54%、0、1.31%、32.79%、0.33%、31.15%。携带上述抗性基因且表现出中抗水平以上的材料分别依次有2、3、7、0、3、59、1、62个,还有部分表现抗病的种质未检测到以上8个基因,其抗性可能由其他基因控制。本研究中没有一个种质材料同时携带两个多效抗病基因 Yr18和 Yr46,但 Yr18和 Yr46分别通过与 Yr10、 Pm8和 Pm34等抗病基因的组合,极大提高了品种的综合抗病能力,如CA0548( Yr18+ Yr10)、川麦42( Yr46+ Pm34)、Fr03717( Yr18+ Pm34)、鄂恩5号( Yr46+ Pm8),以上材料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具备中抗以上的抗性。因此,以后要充分发挥多效抗性基因的优势并培育兼抗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对几种常用消毒方法的介绍,讲述消毒的方法和在猪病预防中有关消毒的误区,强调消毒的重要性,为广大养猪专业户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养猪方法。  相似文献   
75.
玉米和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液培养法获取供体玉米和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用来浇灌盆栽受体马铃薯“会-2号”,设单株马铃薯浇玉米根系分泌物(P+M-RE)、单株马铃薯浇马铃薯根系分泌物(P+P-RE)和单株马铃薯浇自来水(CK)3个处理,研究玉米、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盆栽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盛花期和成熟期,P+M-RE处理的块茎生物量比P+P-RE增加了42.4%和28.5%,比CK增加了28.8%和8.2%,P+P-R比CK减少了23.7%和28.4%,差异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2)分枝期、盛花期和成熟期与CK相比,P+M-RE处理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了8.3%~12.7%和7.5%~45.6%,P+P-RE处理分别降低了1.7%~12.9%和5.5%~20.9%;两处理的茎叶比均比CK低,根冠比在盛花期和成熟期比CK提高了64.1%、42.5%和56.8%、40.0%;(3)观测期内,P+M-RE处理叶片、茎秆、根系和块茎的化感敏感指数RI>0,表现为促进作用,敏感程度为根系>叶>块茎>茎秆;P+P-RE处理根系RI<0,叶片、块茎在分枝期和盛花期RI>0,成熟期为RI<0,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4)盛花期马铃薯干物质转移率(DMME)及贡献率(DMCR)P+M-RE处理比CK分别提高了45.6%和48.0%,P+P-RE处理比CK分别提高了30.7%和43.9%。由此说明,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及块茎生长具有净促进作用,有利于块茎的膨大,而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自身地上和地下生长则具有抑制作用,影响了块茎膨大,这为揭示玉米||马铃薯体系增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桃优香占是桃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档优质杂交晚籼中熟新组合,为了掌握该组合氮肥运筹规律,2015年进行氮肥用量试验,2016年进行氮肥运筹技术研究。2015年试验施纯N 120~210 kg/hm~2,随着氮素增加,单产提高,说明该组合耐肥性较强,对氮的需求较高。2016年试验施用量为纯N 180 kg/hm~2,P_2O_5 30 kg/hm~2,K_2O 135 kg/hm~2,氮肥按照基∶蘖∶穗肥比为5∶2∶3施肥方式,效果最好,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林地枯落叶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群体生存的影响,选取了常规栽培树种意杨、构树以及垂柳,以仔虾(0.016±0.003 g)群体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空白对照、意杨叶、构树叶以及垂柳叶四个处理组,其中三种枯落叶设计两个浓度梯度,即覆盖养殖箱底一层量和三层量,饲养并测定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①一层量枯落叶下,三种枯落叶均能极显著促进仔虾的生长(P0.01),意杨叶组仔虾病死率极显著低干对照组(P0.01),而其余两组病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②三层量枯落叶下,仅意杨叶极显著促进仔虾的生长(P0.01),而其余两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③不同类型三层量与一层量枯落叶对仔虾病死率的影响差异不大(P0.05)。  相似文献   
78.
百农64因其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已成为黄淮南片麦区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之一。本研究将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小麦55K SNP芯片分析相结合,对百农64及其衍生品种(百农207、百农160、华育198和04中36)和相关亲本共8份小麦材料进行全基因组分析,揭示百农64对其衍生后代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在研究材料中共鉴定出48种染色体多态类型(block),A、B和D基因组分别为18、20和10种,其中1A和6B染色体多态类型最多;在百农64和百农207中鉴定出了臂间倒位perInv6B,在5份小麦材料中鉴定到了小麦-黑麦T 1RS/1BL易位。利用55K SNP芯片在供试材料的A、B和D基因组分别获得8 504、9 726和5 093个多态性SNP标记,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在0.110~0.375之间,平均值为0.295;百农64特异性SNP在衍生品种的A、B和D三个基因组上的分布比例分别为54.2%、46.9%和36.5%,6A染色体比例最高(85.4%),在百农207、华育198和04中36各染色体上分布比例的平均值均超过了50.0%。整合48个细胞学和23 323个SNP标记分析显示,除百农160以外,其余3个衍生后代与百农64的遗传相似系数(GS)都超过了0.7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百农64与其4个衍生品种聚为一类,与遗传相似系数结果一致。研究表明百农64对其衍生后代遗传贡献率较高,这为小麦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9.
于2009年6、8月对长江口门至江阴的河口段浮游植物进行了拖网采集,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99属239种。其中:硅藻123种,甲藻19种,绿藻和蓝藻各42种,裸藻9种,黄藻4种。河口段网采浮游植物丰度以蓝藻占绝对优势,硅藻次之,两者合计在群落中的比例超过了95%。优势种也主要以蓝藻(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柔软腔球藻Coelosphaerium kuetzingiarum、微囊藻Microcystis spp.、颤藻Oscillatoria spp.和席藻Phorimidium spp.)构成,硅藻仅有2种(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和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口门内盐度均<0.5,群落基本以淡水类群为主,口门附近则以半咸水类群为主,海水类群主要位于口门外(盐度>13)。随着水温和营养盐水平的升高,8月浮游植物平均丰度(347.75×104 个/m3)明显高于6月(204.19×104 个/m3)。根据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丰水期长江河口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存在显著(P<0.01)的时空差异。对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资料发现,长江口门内网采浮游植物丰度显著升高,且优势种也从硅藻(骨条藻、直链藻和圆筛藻)转变为蓝藻(颤藻、鱼腥藻和微囊藻)。  相似文献   
80.
青贮玉米氮投入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氮投入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在种植青贮玉米的坡耕地上设置4个不同氮投入处理(N1:300.00 kg/hm~2;N2:225.00 kg/hm~2;N3:150.00 kg/hm~2和N4:75.00 kg/hm~2),用湿筛法获得2,1~2,0.5~1,0.25~0.5,0.25 mm粒径的团聚体组分并计算出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PD)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氮投入处理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在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降雨条件下,N1和N2处理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显著小于N3和N4处理(P0.05),N2与N1处理径流量及产沙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在极高强度降雨下,各处理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N2处理的WSA_(0.25)、MWD和GMD比其他3个处理大,而PD却比较小,此外,WSA_(0.25)、MWD和GMD三者之间相互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PD、径流量和产沙量均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3)N1和N2处理土壤容重显著低于N3和N4处理的容重(P0.05),但其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N3和N4处理(P0.05)。因此,在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上减少25%氮投入量不会加剧土壤侵蚀,还可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以维持红壤坡耕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