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青贮玉米氮投入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氮投入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在种植青贮玉米的坡耕地上设置4个不同氮投入处理(N1:300.00 kg/hm~2;N2:225.00 kg/hm~2;N3:150.00 kg/hm~2和N4:75.00 kg/hm~2),用湿筛法获得2,1~2,0.5~1,0.25~0.5,0.25 mm粒径的团聚体组分并计算出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PD)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氮投入处理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在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降雨条件下,N1和N2处理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显著小于N3和N4处理(P0.05),N2与N1处理径流量及产沙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在极高强度降雨下,各处理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N2处理的WSA_(0.25)、MWD和GMD比其他3个处理大,而PD却比较小,此外,WSA_(0.25)、MWD和GMD三者之间相互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PD、径流量和产沙量均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3)N1和N2处理土壤容重显著低于N3和N4处理的容重(P0.05),但其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N3和N4处理(P0.05)。因此,在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上减少25%氮投入量不会加剧土壤侵蚀,还可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以维持红壤坡耕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了毕节市农村沼气发展现状,指出了在我市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意义,并就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毕节市农村沼气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3.
间作条件下玉米与马铃薯的养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2行玉米间作2行马铃薯、4行玉米间作4行马铃薯及相应单作试验,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比较植株氮磷钾浓度和养分吸收量,研究玉米间作马铃薯中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大喇叭口期,间作玉米植株氮钾浓度显著低于单作(F_氮=6.608,P_氮=0.015;F_钾=5.148,P_钾=0.028),且根、茎、叶中氮磷钾浓度都低于单作处理,部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根对氮和磷的利用贡献大一些,茎对钾的利用贡献大。间作玉米的养分吸收量没有优势,但间作玉米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单作,产量与玉米大喇叭口期植株氮钾浓度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玉米氮钾利用效率可促进增产。  相似文献   
84.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黑曲霉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方法]以木聚糖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组成、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黑曲霉产生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与玉米芯质量比5∶3,(NH4)2SO4、KH2PO4、CaCl2和MgSO4相对于固体料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0%、0.2%、0.1%和0.1%),料液比1∶1.7;最优培养条件为:pH值7.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60h,其间翻曲2~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聚糖酶的活力可达14698.21IU/g。[结论]该优化条件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5.
在热区鲜食玉米的种植研究中,针对不同复种季节筛选适应性品种的研究还较少,为满足鲜食玉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在云南热区德宏州芒市进行甜玉米夏秋两熟复种试验,选用当地主栽甜玉米品种‘库普拉’(T1)、‘金中玉’(T2)、‘高原王子’(T3)、‘瑞佳甜1号’(T4),分析比较各品种两季种植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季各品种农艺性状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2、T4株高、茎粗均高于T1、T3,秋播平均茎粗、叶面积指数较夏播分别增长8.78%、16.67%,夏播T2叶面积指数较T1增长94.73%,秋播T4较T1株高增长71.76%;两季各品种饲用品质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2、T4的综合饲用品质较好,T2夏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分别增长5.52%、8.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效降低5.21%,秋播T4较T1粗灰分含量降低40.83%;两季各品种产量产值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1、T3产量产值两季均低于T2、T4,秋播平均产量较夏播增长24.68%,平均总收益增加57.83%(约3.32万元/hm2),其中T2夏播T4秋播可实现全年果穗总产47.2 t/hm2,茎叶总产42.4 t/hm2,总产值11.35万元。综合季节性及品种表现的差异性,T2更适合夏播,T1、T3、T4更适合秋播,其中秋播的3个品种综合表现好,依次为T4>T3>T1,T2夏播、T4秋播搭配种植可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6.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了进一步明确禾谷镰刀菌对苯基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产生抗性的机制,本文以前期室内通过药剂驯化方式得到的4株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高水平抗性突变体 (其抗性倍数在318.2~782.9之间) 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生物测定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开展了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禾谷镰刀菌抗咯菌腈突变体对小麦幼穗的致病力降低了约50%,部分菌株 (2XZ-4R) 甚至完全丧失了对小麦的致病能力;抗性突变体对渗透胁迫 (0.5 mol/L NaCl, 1.0 mol/L MgCl2, 1.0 mol/L葡萄糖或1.0 mol/L甘露醇) 高度敏感,且菌丝生长抑制率较敏感菌株降低约50%以上,表明其环境适合度显著下降。同时,抗性突变体中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D) 和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较敏感菌株均升高2倍以上。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供试抗性突变体中候选靶标基因 (FgOs1和FgOs5) 的表达量显著下调 (P<0.05),推测FgOs1和FgOs5可能参与了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抗性的形成过程。总之,该研究探究了禾谷镰刀菌抗咯菌腈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并为深入揭示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抗性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7.
间作对玉米马铃薯根系生长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研究玉米马铃薯间作条件下作物根系生长与分布特征。【方法】以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坐标取样法对根系取样。【结果】(1)玉米马铃薯的根系质量密度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在10~20 cm的土层中降低趋势最快,最大值都出现在0~10 cm的土层中。(2)2013年和2014年马铃薯初花期玉米根系质量密度在不同土层都是边二行大于单作和边一行,边一行最小,说明马铃薯初花期间作抑制玉米边一行根系生长,成熟期玉米边一行的根系质量密度反而最大,说明成熟期促进了边一行的根系生长,导致最终了间作玉米的根系质量密度大于单作玉米。(3)无论是马铃薯初花期还是成熟期,马铃薯根系质量密度在0~10 cm土层中边一行明显大于边二行,而到20~30 cm时边一行小于边二行,说明间作有利于马铃薯边一行根系生长的同时促进马铃薯边二行根系向更深土层扩展,使得间作马铃薯的根系质量密度也大于单作马铃薯。(4)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无论在马铃薯初花期还是成熟期都有向马铃薯生长的趋势,而马铃薯根系在成熟期有向玉米生长的趋势。【结论】因此,玉米间作马铃薯根系分布较为合理,使得间作的根系质量密度大于单作,这为玉米马铃薯间作产量优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刈割是一种重要的农艺措施,不同程度的刈割对于马铃薯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索刈割时期及频次、刈割高度对马铃薯产量、块茎大小分布的影响。在幼苗末期或块茎形成期刈割一次,刈割茎叶程度分别为植株高度1/3或1/4,对马铃薯产量无影响,在幼苗末期和块茎形成期刈割2次会造成马铃薯显著减产。刈割处理会明显增加小薯(<50 g)个数,块茎形成期刈割1/3比例与CK(常规种植)相比显著增加20~50 g单株块茎个数,除幼苗末期刈割1/4比例、幼苗末期刈割1/4+块茎形成期刈割1/4比例2个处理外,其他6个刈割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小于20 g单株块茎个数。在幼苗末期或块茎形成期刈割1次,与CK相比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进行适当刈割补偿效应明显。综上所述,马铃薯幼苗末期或块茎形成期刈割1次,对马铃薯产量无影响,但能增加小薯的数量及重量,有利于马铃薯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89.
京英一号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对荷兰引进的蒲公英品种经单株选择、株系繁种、混合选择繁种等方法而选育成的抗性和适应性都很强的新品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在示范种植中表现优良。同时,本文介绍了京英一号蒲公英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不同植物源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室内毒力,并对其中毒力较高的8种杀菌剂进行了盆栽病害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厚朴酚、香芹酚、牛至油、蛇床子素、丁香酚、白藜芦醇、大蒜素和薄荷酮对假禾谷镰刀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EC50分别高达4.53、17.55、24.30、32.78、37.42、47.40、77.45和80.56 μg·mL-1。此8种杀菌剂中,香芹酚和薄荷酮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最好,均为82.6%;牛至油、厚朴酚、蛇床子素及白藜芦醇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次之,分别为78.0%、75.5%、75.5%和72.5%;丁香酚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最弱,为66.4%。这说明香芹酚、薄荷酮、牛至油、厚朴酚、蛇床子素、白藜芦醇等8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